APP下载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011-08-15陈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气氛师生关系师生

陈琳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陈琳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近年来,课堂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品德、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以及适当的教育机智,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自由安全、和谐愉快、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教学情境;师生关系;心理气氛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界逐渐开始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在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交往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一种安全、温暖而又自由的课堂气氛。简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合适的教育情境。

一、教师与学生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担负着传授知识、教授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责,直接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乃至教学的效果。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其心理准备状态、精神状况以及学习动机等诸多因素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以及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前者将教师看作教学过程中唯一的主体,重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作用,认为学生处于服从、被管教的地位。而后者则持相反观点,坚持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认为一切应该从学生出发,重视并且保护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发展其潜在能力,鼓励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两种观点的争执持续已久,持“教师中心论”的人一般都是外因论者,过于强调环境的作用,持“学生中心论”的人一般都是内因论者,仅仅强调学生本人的作用。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增强,辩证思维也相应得到发展,逐渐意识到以上两种观点的片面性。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将师生关系描述为主客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关系,将其中一方的主体性、能动性绝对化,限制了人们探讨师生关系问题的视野。事实上,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是双主体而非单主体。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主体—主体关系,即主体间性关系,又称交互主体性或共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认识和活动的主动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应把对方看作是与自己有同样主体性、同样人格的个体而予以尊重[2]。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成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平台。基于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提出,教育界人士开始反对传统的权威教学、权威管理方式,而转向一种更为温和的课堂管理方式。

二、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种条件的综合,既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更影响教学活动的结果。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例如教室照明条件、多媒体等等;心理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一种教学气氛,例如班风。显然,课堂的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具有更大的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更为重要。关于课堂心理气氛理论的心理学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等人所提出的“心理环境”。心理气氛,指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为:能够为绝大多数成员所感知,并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群体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又被称为“心理气候”、“心理氛围”。简言之,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三者之间进行的不断相互影响与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环境”,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稳定性与易变性并存两大特点。就其类型来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将其分为三大类:支持型气氛、防卫型气氛和对抗型气氛。支持型气氛,是一种健康、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始终集中并保持注意力,畅所欲言,自然外露,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对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具有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防卫型气氛,主要特点在于冷漠、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情绪紧张不安,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都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死板的课堂秩序并不能使学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对抗型气氛,主要表现为对立、紧张,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前两种截然不同,往往会出现捣乱、挑衅等状况,作为教师,良好的应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硬碰硬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因此,在出现后两种课堂心理气氛时,教师有必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传统的权威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的成长需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需要的是“对话教学”,即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内容,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关注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更注重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和融通。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设以“自由安全、和谐愉快、民主平等”为特征的心理环境。

(一)自由安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心理安全的权利,他们应当生活在不受他人威胁和敌对的环境和氛围里。只有在自由、安全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归属感,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自己的言辞是否需要修饰,不必花过多的时间来保护自己,反而能更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也能更勇敢地质疑教师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二)和谐愉快

教育和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硬性的说教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事倍功半。在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舒畅的心情,畅所欲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民主平等

曾有关于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特点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有学生都需要知道教师是否公正对待他们,一个教师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就取决于学生的这种理解。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个人喜恶,可能是成绩标准,也有可能是外貌标准。孰不知,这种偶然、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喜恶,会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时,他们往往会参照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来对自己进行定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因此,当教师给学生贴上标签时,应充分考虑到种种可能性,尽量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惩罚,力争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个学生,奖罚分明。唯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此外,师生之间的平等还体现在,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不应该想着怎么去遮掩或是找借口,坦诚地解释与承认错误才是明智的选择。学生往往更欣赏、更敬佩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教师,而教师这种行为也会给学生树立一个敢作敢当的好榜样,激励并鼓舞学生前进。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呢?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就教师而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首先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神情以及修养等外在和内在形象,在运用言语表达的同时,应重视运用肢体语言加以辅助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移情,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课堂气氛中。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尽量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新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不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知识的传授找到突破口。此外,教师及时的反思也是相当必要的。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疑惑做到应付自如,灵活运用奖惩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打下基础。

作为学生,也应担起一定责任。首先,应培养尊师重德的品质。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学生只有真正体会教师教书育人的艰辛,才会自觉地在课堂中认真听讲,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共同进步。此外,学生还应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逐渐由外部动机转向内部动机,但并不意味着外部动机不再重要,作为教师,应在强化其内部动机的基础上,不断给予其鼓励,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1]成晓霞.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J].教育科学研究,2003,(6).

[2]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闫祯,郭建耀.论课堂管理及其对教学的促进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9,(6).

[4]寇业挺.论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0).

[5]肖万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G642

A

1673-0046(2011)09-0151-02

猜你喜欢

气氛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Creating an Atmosphere
CREATINGAN ATMOSPHERE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写出画面的气氛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