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2011-08-15钮济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实训物流

钮济莉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钮济莉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高职院校物流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培养方向。文章根据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浅析了目前物流专业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对物流企业和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与物流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强、体现个性化服务的行业,物流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与适应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在创建之初就带着仓促上马、先天不足的缺陷,导致许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高职院校针对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保证科学有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问题及措施。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然而,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把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基础理论课程的传授上,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存在因人设课、依现有的条件设课的现象,这样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师对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明确,缺乏对专业培养方向的前瞻性。专业建设基本上没有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偏少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应把握市场的需求性、专业的超前性和专业的可行性。其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因此,在物流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切实可靠的市场调研,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编写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针对物流专业岗位群分析分解教学任务,制订相对应的实践实训课程内容,按物流管理生产实际从整体上对每门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强化物流操作技能训练,完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使之更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实践性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材都存在着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弱的问题。高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大多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企业经营者很少参与其中。理论性教材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与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实训的教材不配套。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条块分割,学生也就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重点应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在教材的编著上,应增加企业经营者的参与度,由专业教师及企业方共同编写,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加应用性技能内容。根据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编著理论性教材及实验、实训教材,增加分组作业及实践性课题,在全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性及创新性。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在开设物流专业之前大多没有从事过物流的教学或是实际性工作,几乎都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经短期学习培训后转移过来的。虽然部分教师持有物流的相关证书,但也是仅有书本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和实际的物流管理能力,专业师资匮乏情况非常严重。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后期培养,在加强教师理论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执教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专业教师与企业加强联系,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物流各环节去挂职学习,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企业的物流活动,并将企业的经营资料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性教学最为根本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但由于多数高职院校的资金并不宽裕,很难在实训基地、实训平台的建设上投入大批资金,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校内实训设备和实验平台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仅仅停留在浅层合作上,校企合作模式不清晰,难以胜任引导学生从理论教学过渡到工作实际环境的任务。因此,做好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环节。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组织实践性教学,开展“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场所,实训室的建设应满足“理实一体、教中学、学中练、练中熟”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实训室建设,并从学生一年级入校开始,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以校内实训实验来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物流软件的操作等方式,丰富和细化实践教学大纲的内容,在实践中灌输理论,通过实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要依托各个企业的不同业务特点,建立与校内实训平台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浅层合作上,合作模式单一,不少企业只是让学生做浅层次的参观认知实践,很难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去。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增加上岗实践的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大型仓储基地、货物集配中心、港口码头、超市连锁店、仓库等企业识岗实习,并且在掌握基本物流知识的同时,接触到一定的物流管理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及现场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成为复合型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

[1]连捷.新形势下高职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2]王瑞.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杨淑霞.物流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

[4]崔亚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0,(28).

[5]创冯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6]刘宝学,杨龙,王鑫丽.如何打造一流的物流管理专业[J].教育研究,2010,(9).

F718.5

A

1673-0046(2011)09-0050-02

猜你喜欢

实践性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