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之难

2011-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等值语言思维

乔 影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论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之难

乔 影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从语言和文化视角下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性质,是文化在语言中的折射;在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困难探讨的同时,其可译性的探索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化视角;典籍英译;文化负载词;文化缺失

一、翻译的语言和文化视角

如果从可译性的角度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必然涉及到如何正确地看待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舍此而论,翻译是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关于语言的定义,《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给出如下的定义: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所使用的、由语音、词汇及句子等构成的系统”(“system of sounds,words,patterns,etc.used by humans to communicate thoughts and feelings”)。就功能而论,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是一个符号系统;其交流的内容包括思想乃至愿望,可谓相当广泛。

那么什么是文化?一些语言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当然,这是文化的广义定义。就其狭义定义而言,是指教育、培训以及其他思想活动和这些活动所产生的产品,故论文将不涉及或讨论。

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尤金·纳达曾经指出:“也许最严重的误解是每一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地控制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可以表述为‘我们以我们的思维方式思考着,因为我们以我们讲话的方式在言说’。”这表明有人认为语言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于思维方式潜藏于特定的文化、语言这种思维的工具之后,并且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思维深度和视野,因此有些人认为语言实际上制约着文化。

那么什么是翻译?尤金·纳达在他与金缇合著的《论翻译》一书中对翻译给以非常科学的界定。该定义表述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receptor's(target)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in terms of meaningand style.”)。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纳达将翻译的目标定为“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另外,他还指出了要求等值的方方面面,即意义和文体上的等值。

从以上所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翻译具有语言的性质。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翻译又具有文化性。因此,当我们把信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同时,我们也在两种文化间穿梭。

二、文化负载词:语言中折射出的文化

当我们谈论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文化的其他定义,然而论文更倾向于接纳广义上文化的定义,因为文化负载词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广义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总的生活方式,由习得而共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标准以及物质文化组成。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纳达把文化负载词看作是出现在文化中、容易被确认为某种文化所特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却又得不到认同的词。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特色词是一些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词汇和表达,这些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背景,在英语或其他语言中没有等值词。文化负载词作为最敏感、直接的语言成分,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语言发展史上,它们也是最活跃的成分。因而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虽然文化负载词不计其数,但仍可以按时间出现的先后分为古代文化负载词和现代文化负载词两类。论文不便涉及所有的文化负载词,只讨论中国典籍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

顾名思义,中国典籍是指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中国古典作品。如《易经》、《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在这些著作中,有大量的文化特色词。这些词,作为中国古典的一部分,代表性地反映着古典中国文化。

一些中国文化特色词在英语中并不能找到概念的等值词语,因为在英语中没有等值的物体、事件或观念,如一些与动植物、人类以及地理有关的词汇。如松、兰、梅、竹、雎鸠和荇菜(《诗经·关雎》);物质文化词汇——人类文明的物化产物(由中国人创造的、为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包括生活用品(鼎、筝、瑟、箫、编钟和景泰蓝)、衣服(旗袍、马褂)、食物(油条、粽子)、度量衡用具(寸、尺、丈、担、斗和钱)、社会词汇(科举、状元、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律诗、绝句和词)。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宗教,中国又极大地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还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有关宗教的词(玉皇大帝、佛、菩萨、悟和缘),以上所列举的文化负载词虽然有所指意义,但这一意义在目标语中并不存在。例如,在《红楼梦》下列三个版本的翻译中,我们很难想象:英语国家的人在没有足够注释或背景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完全理解黑体字的所指意义。

原文:“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红楼梦》第二十回)

“Fancy!Doing her hair already-before you’ve even drunk the marriage cup!”(霍克思译)

“Fancy!You haven’t yet drunk the bridal cup but already you are doingher hair.”(杨宪益译)

中国古代女子在出嫁前把平日的辫子挽到头顶上梳成发髻叫“上头”,表示她已由姑娘成为媳妇。两位译者都把“上头”直译为“doingher hair”,仅表示梳头之意,由于西方国家没有结婚挽发髻这种婚俗,西方读者也难以体会到这一中国古代文化内涵。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相对较难,因为在目标语中在概念上既没有可以等值的词,在联想意义上也没有相同意义的词。另外,有些文化负载词特别是古代文化负载词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像“符谶”和“钟律”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它们的这种历史性变化给古典作品的英译造成了极大困难。

三、中国古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之难

1.语言差异

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前者是字母文字,后者是象形文字,因而它们在语音、构词及句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种语言的差别在正式写作或诗歌方面尤其明显。例如,在保留结构、意义和其他写作技巧不变的情况下,把“骈文”译为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困难的是,保持结构和音节不变的情况下十四行诗的英译汉。鉴于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与其存在的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质是文化差异。

因此我们知道中文的汉字不同于英语的字母,汉字是图形文字,最早是观念或事物的图形。虽然汉字现在不再是图像书写系统,但它仍然是一种复杂的、以形象来生动地传达思想的方式。例如,汉字的“人”确切地说其形象是站立并且两腿分开的人,因而“从”字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跟从另外一个人的情形。再比如“文”,“文”字本意是用线条编织而成的图案。许多汉字都生动地再现着形象,而其形象仅仅传递着原语的意义和功能,但无法保存原语的形象。从以上我们知道,语言意义是指由语言内部所携带的意义。一个语素的形式和音位可以代表意义或观念,并且具有视觉、听觉方面的修辞效果。一些文化负载词可以在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层次上得到转化,但是语言性质的意义却无法传递。于是,这种意义在目的语文本中走失了。

2.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思维方式指某一个群体在接受、反应、思考或加工外界信息的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趋势或习惯性的模式。英语国家的人思维时通常富于逻辑性、分析性,而中国人富于抽象思维和整体性思维。受不同心理的影响,中国人强调具象性感知,倾向于喜欢细节。通过对个别实例的认知,中国人获得直觉式的洞察或启迪,这些难以用言辞来描述,只可以用古汉语的思维去感知。甚至在现代,中国人也是通过接触日常的每一个特殊事物而认识世界。即使遇到抽象思维,他们的理论也常常获益于以前遇到过的具体细节。这样一种将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艺术品味。

因此,汉语具有如下语言特征:喜欢形象、多于具象、重视先例、多用典故。与此同时,在措辞方面中国人习惯于对称和平衡感,因此常用四字对偶结构,因其生动有力、雄辩而富于平衡感。在《建安七子集》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例子。

隼逝鹰扬。六翮将奋。(《孔融集·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孔融集·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与中国人喜欢具象的喜好相比较,英语国家的人受高度抽象思维的影响,擅长使用抽象表达。因此,古籍英译的译者自然常常在保留具象方面感到困难重重,因为这些具象,作为文化特色对中国人具有文化吸引力,但对英美国家的人并非如此。

3.生活经验方面的差别

一方面,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而具有相似或相同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文化和风俗的影响,对同样的涵义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例如:donkeyin a lion’s hide(狐假虎威);to drink like a fish(牛饮);to talk horse(吹牛);to sit on the fence(脚踏两只船)。

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其生活经验迥异。即使讲同样的语言,也没有两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完全相同的。首先,因为地理和经济的差异中国人和英美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中国农业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因而很多词汇都反映农业生活。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很多词汇都与海相关。其次,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历史文化是由特殊的历史发展和历史遗产形成的。

4.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

许多翻译理论家,如彼得·纽马克、尤金·奈达和劳伦斯·韦努蒂对文化翻译理论研究虽然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他们的理论只具有普遍意义。关于文化翻译,奈达在1964年提出“功能翻译”的概念,他在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从译文读者的角度提出“动态等值”一词。这一理论强调了效果等值的概念。也就是说,译文对译文读者的接受效果应当与原文对原文读者的接受效果大抵等值。彼得·纽马克在他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中主张文化的近似等值。他把翻译的步骤分为四步,其中功能法是适用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方法。这一通用的方法,当应用于文化词翻译时要求使用非文化负载词,有时甚至是一个新的特殊词汇,因此这实际上把原文的文化负载词加以消除或者一般化了。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文化和翻译的理论。他选择“隐身”一词来描述在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所处的情景和活动,并以此来指英美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接受那种被译文读者认为是“流利”、“地道”和“可读性强”的译文。他提出“异化”作为文化翻译中的主要策略。在“异化”问题上,他认为原文应该免受译文和译语的暴力殖民化倾向,并坚持翻译应当注意译者的工作和译文。他也鼓励使用词汇手段,如那些明显不利于使读者惊异地发现译者存在的词。所以,他的翻译理论实质是一种旨在抵制优势译语文化价值观、彰显译文文本语言的翻译理论。

国外这些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在翻译界都很有影响。他们的理论为译者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方向。然而,这些理论的指导是宏观的,它们并不是在每种文化中都适合帮助译者。

许多中国学者,如严复、杨宪益、许渊冲、王佐良、刘宓庆、郭建中等也致力于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但不管是外国的或者是中国的翻译家或翻译理论家,虽然他们提出的翻译理论都是合理有效的,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翻译的。而这些理论对翻译行为而言却是失之笼统的。因为他们都没有对文化负载词的专门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所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之难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四、结语

翻译是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语文本的成就有赖于在不同程度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解决。因为翻译首先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的,所以翻译行为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性质。

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在语言中的综合反映,是负载着大量文化信息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语之间存在极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文化负载词极具文化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语言、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方面的巨大差异,英汉之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存在极大的困难。而且,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强有力的、能够适合汉英语翻译所有现象的理论。很难想象,某些汉语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会使来自不同文化(如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读者同时满意。

然而我们并不是说,由于文化负载词存在以上的难点,我们就该放弃对翻译理论和翻译行为规范方面的探索。相反我们坚信翻译是架起不同社会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文化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是可译的。在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间进行翻译这种巨大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鼓起勇气,积极探索适合汉英、汉语和印欧语系其他语种之间翻译特殊现象的规范、规律,积极探索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这对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陈宏薇.文体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59.

H315.9

A

1673-0046(2011)01-0196-03

猜你喜欢

等值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注入电流模型的等值法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