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2011-08-15胡信华
胡信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29)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胡信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029)
高职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任务教学法符合高职翻译教学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该教学法在翻译课堂的具体运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执行阶段和任务提升阶段。教师在运用任务教学法时,应注意任务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和任务的评价等几个问题。
任务教学法;高职;翻译
一、高职翻译的特点及定位
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实践性课程,高职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性质来看,高职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的基层岗位,翻译作为一种工作工具,其专业程度要求不高。其次,从高职英语的使用范围来看,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商务信函、商务文件(如项目计划书、采购意向书)、业务谈判等实用性文体的翻译。再次,从翻译的标准来看,由于高职翻译具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的性,其翻译标准不应该再沿用传统的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信、达、雅”,而应以实现交流为目的,以完整的信息和通顺的语言为第一要义。最后,从高职教育的目标来看,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在翻译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实践性原则。
因此,高职翻译应定位为:在适度的翻译理论指导下,以实现交流为目的,对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进行语际转换的实践性行为。这一定位包括四个内涵:(1)高职翻译必须以适度的翻译理论为指导。(2)高职翻译的素材必须是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3)高职翻译标准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4)高职翻译教学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强调“在做中学”。
二、任务教学法对高职翻译教学的适用性
任务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组织教学的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根据高职翻译教学自身的特点,任务教学法对高职翻译教学的适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任务教学法符合高职翻译的目的性原则。从实际工作的目的与性质来看,高职翻译是一种任务性或流程性的工作工具,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和目的。翻译所负载的任务主要是传递工作信息或商务信息,强调译语的交际功能,重点在于如何高效地发挥交流的中介作用。任务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设一定的任务为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因而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2.任务教学法符合高职翻译的实用性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接到的翻译任务多为商务性的文本。为了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实用性原则,摈弃传统的纯文学翻译和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的教学内容,而应选用来源于真实生活、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任务教学法要求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运用语言。因此,翻译教学中所创设的任务必然是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
3.任务教学法符合高职翻译的实践性原则。刘宓庆先生认为:“就翻译教学而言,我们不仅不应该轻视经验,而且必须在经验科学观的指导下,提倡翻译教学及研究以经验作基础,对之进行知性引导和提升,以经验做依据和基本参照、以经验做理论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以及教学计划的整体可行性方面为检验手段。”翻译课遵循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实战训练,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当这种认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并与其产生共鸣时,学生就能获得新的语言文化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母语理解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创造可能。任务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学生通过个体主动发挥情境的交互作用,并与与教师、同学等进有效的合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进行反思和改进,最终培养实际翻译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在翻译课堂中的运用实例
下文以笔者讲授的商务广告翻译为例,详细展示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具体展现如何运用任务教学法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运用任务教学法讲授商务广告翻译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执行阶段和任务提升阶段,共占时4课时。
1.任务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对商务广告的感性认识,并诱发学生对广告和广告翻译产生浓厚兴趣,为后面即将进行的广告翻译教学奠定兴趣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课前,笔者在充分考虑同组成员的异质性前提下,将40人的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一小组利用网络、杂志、电视媒体等收集五则商务广告案例,并配以图片或视频,制作成PPT。第一次课时,每一小组推选出该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并对广告语言进行分析。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学生自己找来的广告实例分析,归纳出广告语言的特点,包括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修辞层面的特点。
2.任务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商务广告翻译任务,体会广告翻译的特点和难点,并通过自我反思、小组讨论、课堂答辩等形式,分析和归纳广告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个人独立翻译
为了确保翻译任务的真实性,教师特意从互联网上找了一则没有参译的广告——荷兰Bright Spark公司出产的净水器广告,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强调没有参译,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标准;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职场对任务要求的时间性和紧迫性。这一过程要求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其翻译速度和翻译质量;另一方面,也模拟真实翻译环境,实现翻译的无纸化。
(2)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对广告译文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一篇定稿。同时需要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共同完成一份反思日志(reflective journalwriting),记录自己对翻译过程的反思:如何查资料、如何思考、如何翻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克服、运用了哪些翻译技巧、为什么选用这种技巧、在实践中悟出了什么翻译原则等等。反思日志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定稿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答辩环节理清了思路,做好了铺垫。
(3)课堂答辩
在答辩环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译文展示。同时,可以通过教师指定或自由发言,由其他小组就该译文进行提问。展示小组的代表必须当场给予解答。由于答辩环节与每一小组的得分直接挂钩,答辩人必须对原文的语言特点、此类文体的翻译标准、运用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手段等问题进行清晰的陈述。教师只对每一小组代表的发言有选择地进行记录,而不必打断其发言。
(4)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也是分析、归纳特定文体的语言特点、文体风格和确立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技巧运用的过程。教师在评价总结环节,应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把感性的认识和翻译经验转变为理性认识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上,而不是让学生过分关注结果和分数。比如在这则净水器广告翻译中,该产品名“2B Sure”采用了谐音“tobe sure”,体现了商标语新奇的特点。有小组将其译为“2B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3.任务提升阶段
学生对于广告翻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较高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对其所学进行适度地应用和提升。在本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现场任意一款商品创作一条中英对照的广告语(强调必须原创),并运用任意形式表现出来。这项任务的趣味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热情。经过思考和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都在对广告语言特点和广告翻译技巧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自己的广告语。其中一个小组对某饮料所设计的英文广告语同时运用了仿语、双关和押韵的修辞手法,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Long time no see(C),I just need Vc!”
四、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的选择
任务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真实性、承接性、趣味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贴近市场要求。高职翻译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其内容都是实用性的文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就应挑选生活中真实的实用翻译文体,如广告、商务合同、产品说明书、招投标书等等。为确保任务的真实性,教师可与当地的翻译公司合作,获取当前翻译市场的一手资料。
承接性原则是指任务设计应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在进行某一体裁的翻译训练之前,先布置一项简单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这一体裁有个感性的认识,并激活其图示背景知识。在学生对该体裁的翻译技巧掌握之后,再进行拓展训练,使其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趣味性原则是指任务的设计应当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其将要完成的任务感兴趣,才会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参与进来。教师在设计翻译任务时,应当尽可能使任务的表现形式和完成形式多样化。
2.学生的参与
学生是运用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任务的实际参与者和完成者。其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运用任务教学法进行翻译教学时,可将任务的完成形式分成个人完成和小组完成两类,并充分考虑同一小组内的异质性,在小组成员协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分工明确,避免少数人“搭车”现象的发生。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权威的身份发表评论,而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应尽量挖掘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恰当地表达赞赏之情,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3.任务的评价
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可从三个维度入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笔者对于前两条评价结果的采集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即当场发放评分表,要求学生以5级计分制的方式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其他小组所展示的成果进行客观的评分。教师评价的依据是答辩环节对各个小组所作的陈述记录以及各个小组的最终译文质量。最终的评价结果是对这三者评分的综合。这种三维结合的评价方式既避免了单一方面评分的主观性,同时又督促学生对自己译作和其他小组的译作进行仔细的比较、鉴别,有利于引发其对翻译过程中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1]王致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6-167.
[2]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49-52.
[3]刘宓庆.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G718.5
A
1673-0046(2011)01-0020-02
本文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高职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与校企合作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JY20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