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预科高级汉语课的互动教学
——以《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为例

2011-08-15李玉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模式语言

李玉新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针对预科高级汉语课的互动教学
——以《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为例

李玉新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文章以《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为例,指出预科高级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在预科高级汉语班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总结了高级汉语课设计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以及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高级汉语;互动教学模式;原则

一、民族预科学生高级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疆汉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不少民族学生通过艰苦的学习,直接进入了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这给我们汉语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这方面的经验相对缺乏,教高级汉语一直是一个难点。

高级汉语课是一门语言综合课,它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和语言材料出发,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也就是说,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应该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高级汉语教学师生互动上的欠缺。

(一)当前高级汉语教学在师生互动上欠缺的主要表现

1.有意识进行师生互动的高级汉语课程很少,大部分高级汉语课程沿袭着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需要教师付出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去接触、了解学生及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有些教师缺乏互动的努力和投入,不愿意下工夫调动学生的参与,学生也不愿意和教师主动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2.一些有意识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汉语课程互动效果也不够良好,教师很费劲,但学生由于存在语言和心理障碍而怯于发言,与教师呼应不足,而且由于水平参差不齐是汉语高级班突出的特点,能与教师呼应的人也只是少数,学生参与面窄。

3.一些有意识进行教学互动的汉语教师缺乏开展汉语互动教学的技能,将互动局限于课堂提问这种单一方式,而且所提问题缺乏精心设计,提问随意、过多、过简单,停留于学生能简单回答层面即可,不能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4.有意识进行师生互动的高级汉语课程对课外互动重视不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沟通等使用得少,教师对学生平时情况的检查不够充分,影响着课内的互动。

5.部分汉语教师切实感到自身在专业业务和维语功底上的不足对互动的制约。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由于水平较高,能真切感受到教师能否用恰当的目的语来解释自己的未知,他们需要教师给予的是“X+1”的讲授,如果教师的水平仅有“X”,没能为学生提供出他们所需的“1”,他们就会对授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质疑了。

(二)形成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原因。汉语教师常常按照自己学习外语的方法来对待汉语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剩下不多的时间仅供学生做一些机械呆板的练习。

2.教材编写的原因。目前高级汉语课所使用的教材大多编写体例过于陈旧、词汇量偏多,如马树德的《现代汉语高级教程》第一课就有78个词语、10个成语,第二课有83个词语、14个成语。还有的课文过长,书面语居多,语法太细。课文注重系统,忽视功能,只考虑了语法规范而忽视了语言的生活性,不能适应当今交际化、功能化的教学需要。如姚殿芳的《汉语高级教程》,第一册大都为名家名篇,有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秦牧的《语言感受的灵敏度》等,内容好,语法规范,但都离现实生活太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开展交际化教学。

3.受课时数的影响。在很多学校的汉语教学计划中,高级汉语课的课时最多,无形中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就是此课最重要。教师也认为此课必须精讲、细讲,语言训练应放在口语、阅读、听力等课程中进行。

上述原因使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语言实践”这一教学特点,因此改革现有的高级汉语课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讲的学习兴趣,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学习汉语九年以上,对汉语本身的兴趣已不大,只是意识到学好汉语对今后专业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把这种兴趣叫做间接兴趣。但一个人在学习中要想有成效,如果没有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是没有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兴趣,就会感到厌烦与吃力,学习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坚持下去。间接兴趣要想转化为直接兴趣,就必须要有外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个外力除教材的内容外,很大程度来自教师的作用。兴趣盎然的教学模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证明,互动教学模式是极好的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因

针对当前高级汉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强调开展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于保证高级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从教学的本质要求上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应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对于高级汉语教学尤为如此,由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仅教师一言堂、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呼应,则连是否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能坚持听下去都无法保证,更何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从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上讲,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概括而言,笔者认为高级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汉语来获得并交流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汉语阅读、听说、翻译和写作能力;二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显然,全面实现汉语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与学的脱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做好对学生的激励和指导。

综上所述,高级汉语教学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学的过程,需要牢固树立教更是为了学的理念,教师既应注意教什么和怎么教,也应注意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从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学生的参与真正落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互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对双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构是: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教材提供的特定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有意识地精心策划、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互动教学的本质在于“活动”,其目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实践语言,训练语用技能,提高交际能力。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迫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根据以上所提状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此提出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几个原则及教师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供大家参考。

三、高级汉语课设计互动教学模式的原则

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必须符合创造性的有意义的语言操练活动这个根本原则,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练”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输入活动以及大量的语言表达实践,实现学生可以顺利交际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新导入的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等相关,从而产生必要的联想作用,使新旧知识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能力网络结构,强化长时记忆和使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同时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感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

1.以提问为中心的操练活动。要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必须组织交际性练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话题要能够刺激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忘记是在学习,不会感到是被迫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即教师的问题必须是既要学生能回答出来的,又是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出来的,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是否回答出来了作为开展互动的标准。如针对《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第十一课的第一句话“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如果教师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十之八九的学生都回答得出来,但如果要求学生举例说一句“把人说笑”的话、一句“把人说跳”的话,这时学生就得想一想了。如果他们说对了,说明他们既理解了意思,又能加以运用了;如说得不妥,说明他们尚未完全掌握该句的意思。

2.以词语使用为方式的词汇学习过程。传统的词汇学习多是教师在课堂上逐一地讲解词汇的含义及用法。这样的词汇教学效果很差。如果把词汇的学习融入词汇的创造性的使用中,这样的学习将是灵活而持久的。所谓创造性的使用,就是把词汇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教,而不是孤立地教一个词。词的含义有两类:一类是词汇意义,就是一个词本身具有的词典意义;另一类是文化含义,就是一个词暗含的跟社会相联系的文化意义。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大都是对应的,但其文化含义常有不同,若单纯地讲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在运用时很容易出错。如《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第八课有“鼓动”一词,书上的解释为“鼓励,推动”。如果仅凭书上的意思,学生就会造出“老师鼓动我们好好学习。”这样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上看,此句似乎并无错误,但听起来就很别扭,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鼓动”这个词带有一些贬义,对语体风格差异的掌握极大地影响学生对词语的具体使用。

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词语,同时教师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用错误。比如,教师与其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是褒义词或是贬义词,还不如为他们举出具体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去辨析,如:“他不仅自己在网吧包夜,还鼓动别的学生也去包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加以鼓励。”

3.以原文内容为主线的故事“重组”练习。所谓“重组”,就是在不改变原文的基本框架和故事情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用原文的词语重新构造原文的内容,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为了表述正确必须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其中心思想并要弄清楚原文中词语的用法,所以,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第一课的“坚持就是胜利”部分,教师可将“幽雅、兴冲冲、闭门羹、泼冷水、恰巧、沮丧、放弃、不起眼儿、土著、辉煌、夕阳、恋恋不舍、忧伤”等词语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复述重组这个故事,从学生的复述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这样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讲解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单向讲授、缺乏师生互动是高校汉语教学的普遍现象,从高级汉语教学实践看,师生互动问题同样也没有得到重视。然而笔者认为,当前有些教师在汉语教学上所进行的努力和探索对于促进师生互动起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对于今后进一步探索成熟的互动教学模式可资借鉴,因为互动不是个形式问题,它的实现离不开师生在教学中下工夫,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追求。主要教学经验如下:

(1)教师备课力求充分。备课时着力分清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和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注意选取教材外的典型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授课语言力求通俗简明、发音准确、语速适中并有节奏感。教师不能因为所教为高级班的学生,而用与汉族交流的语调、语速进行授课,更不能用一个丁级词去解释另一个丁级词。总之,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水平、书写水平都应心中有数。

(2)注意抓好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教师在讲课前应指定学生预习教材的相应部分,明确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和初步了解下次课所涉及到的词汇和内容,课下提前储备相关的知识,提出疑难问题,保证上课时能将精力集中于理解和思考所讲内容。如在讲授《发展汉语高级汉语》每课前,给学生发一个“本课教学要求”,比如内有一条“对动词:要求能说出、写出每个动词前的状语以及其后的宾语、补语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关键是补语),完成练习三。如:(无须、紧急)调整(计划、工作、一下、完了)=调节”的内容,学生可据此完成课前预习。

与此同时,教师也想办法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如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题目或讨论性的专题,指导性地加强学生对教材的课外阅读量,巩固所学,并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书刊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汉语口语表达的能力。如《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第六课的课文内容为网络爱情,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则涉及网络或爱情方面的词语,学生就可在很随意的状态下掌握了。

(3)合理把握课堂学生母语讲授使用比例。在课堂讲授上,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灵活采用不同比例的学生母语和汉语讲解,以使学生能最大程度理解课程内容。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汉语讲授之后,还可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再用学生母语进行解释和强调。

(4)合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件,可起到三重作用:一方面,更好地揭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声像并茂,有效地调动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再有,学生通过复制课件,利于课后随时复习。

(5)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引发师生互动的显著方式。教师通过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有计划的提问,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上讲课的节奏并不断思考,有助于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引导和锻炼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

(6)进行师生角色反串,克服和避免教师的单向讲授。为避免单一讲解的枯燥,对于教材中不太重要或不够核心的内容,教师事先留给学生课后阅读,然后课堂上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所阅读的章节进行归纳总结陈述,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归纳。

(7)组织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提出见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如《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第八课“高薪养廉与缘木求鱼”,针对“高薪不能养廉”的几条理由,组织学生查找资料逐条进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口语能力。

(8)重视利用好每节课的末尾时间。通过在课尾时间小结本次课的授课内容或给学生提前介绍下次课所涉及的内容梗概,帮助学生理清讲授脉络、掌握所学内容。

(9)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对评分的客观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针对学生特别关注考试和成绩这一特点,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最终成绩考核。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注重和鼓励学生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认真完成书面作业。基于这个考虑,教师应综合地考察一个学生,使用以下做法:

第一,考试成绩采用期末加重法。越靠期末,考试结果越重要,因为不是水平考试,课堂里接受的学习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深入。如果不努力,仅靠原有的汉语基础,那么越到期末,问题就越显露出来。

第二,在高级班提高学生表现和参与在最后成绩的比重,而把考试成绩比重相对降低,如果仅靠汉语基础好,每次考试都是优良,并不能保证最后成绩的优秀。

(10)重视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应注意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收集学生的感受和教学建议,并据此来调整教学进度,做好按需指导,要做到这些,老师要在教学上更富有弹性、教学难度上更富有跨度,从而照顾大家的需要。老师如果不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那么也应该避免总是满足同一部分学生的需要,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的需要。同时,老师也应该避免在学期的开始阶段关注一种学生,而在学期的结束阶段关注另一种学生。在这种情形下,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每节课里老师对学生不同的需要都有所顾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轮流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不让学生始终放松,又不让学生始终紧张。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在难度上、趣味上、手段上、内容上都表现出更大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1]岑玉珍.发展汉语高级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G64

A

1673-0046(2011)01-0138-03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模式语言
学汉语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