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泛读课的课外阅读实践

2011-08-15姬晓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二语读物原著

姬晓彬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44)

英语泛读课的课外阅读实践

姬晓彬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44)

泛读有助于外/二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是泛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阐述了课外阅读实践的三个方面,一是在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上,从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能力出发,二是在阅读量的制定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阅读,三是在阅读后的活动中,及时给予检查与鼓励。

英语专业;泛读课;课外阅读模式

泛读有助于外/二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泛读课(阅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设置。除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是泛读课不可或缺的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英语阅读,达到“reading gain without reading pain”是泛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国内对泛读课外阅读的研究还不够丰富,正如李天紫对我国内地泛读教学和研究状况所提出的问题所述,“泛读课对课外延伸学习的研究、指导、督促、检查总结不够。课外阅读书目不系统,阅读效果难以评定。”因此,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适宜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地阅读英文读物,学生的阅读量究竟多少合适,如何通过阅读后的活动有效地指导监督学生阅读,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国外学者对泛读的普遍认识是:外/二语学习者在语言能力范围内大量的阅读,以一般理解为目的,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快乐。因此泛读也被称为“pleasure reading”。

外/二语学习中泛读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持来源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与情感过滤假说理论。Krashen认为只有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且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接受输入,学生才能够有效地习得外/二语。因此,泛读的主要特征就是可理解性输入的阅读量要大,而且阅读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愿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ay&Bamford认为泛读能够增加阅读流畅程度,提高阅读速度,并提出了泛读教学的十项原则:(1)阅读材料要简单;(2)要有涵盖各种题材的多样的阅读材料;(3)学习者选择他们想读的材料;(4)学习者要尽可能地多读;(5)阅读的目的通常是获得乐趣、获取信息和一般理解;(6)阅读本身就是收获;(7)阅读速度通常应该快而不是慢;(8)阅读是个人的、安静的;(9)教师指导学生;(10)教师作为读者应是学生的榜样。

基于以上理论,泛读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且符合自身语言程度的阅读材料,大量阅读,并获得乐趣。以此为目标,笔者在英语专业一年级的泛读教学中进行了课外阅读实践,包括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量的制定,以及阅读后的活动三方面。

二、课外阅读模式实践

1.阅读书目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有小说、非小说、报纸、杂志等。学者们基本认同小说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因为小说有情节设置,内容更容易吸引人。廖运刚、曾晓蕾还提出以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改革泛读教材。在选择书目时,笔者从内容与难度两个方面来确定标准。

(2)阅读书目的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倾向于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认为这是学生应该读的作品,对当代作品或通俗作品较少推荐。而Susser&Robb指出,通常情况下,建议推荐通俗读物而不是经典读物,Lao&Krashen也证明了以了解内容和获得乐趣为目的来阅读通俗文学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推荐书目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标准选择。第一,根据问卷了解学生兴趣,并据此选择小说。学生喜欢爱情小说、奇幻小说、侦探小说,则可推荐《爱情故事》、《傲慢与偏见》、《哈利波特》、系列侦探小说等。第二,选择畅销书,因为畅销书是已被证明吸引多数读者的书籍,可读性强。比如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追风筝的人》(Kite Runner)。第三,选择已有电影版本的小说,好的电影会促使学生去看原著。比如《暮光之城》(Twilight)。

(2)阅读书目的难度

就难度而言,多数学者推荐英语分级读物(Graded Readers)。分级读物根据词汇、语言水平分为不同的级别,适合不同阶段的外/二语学习者。在泛读中使用分级读物,能够提供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还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性。但英语专业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语国家原著,因此,原著本小说也应该纳入阅读书目。

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期间较少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分级读物安排在第一学期,从第一学期后期就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读原著本,第二学期则全部开始阅读原著本。

在选择原著本时,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应避免选择语言较为艰涩的作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来选择。第一,选择英语国家的青少年文学作品,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和《夏洛的网》(Chalet’s Web),这类文学作品既适合儿童又适合成人阅读,语言水平也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第二,选择华裔作家的作品,如《喜福会》(Joy Luck Club)和《大地》(Good Earth),这类作品用英语描绘我们熟知的文化,降低了作品的难度。第三,选择通俗读物,这类作品可读性强,语言常常也比较容易理解,比如《爱情故事》。第四,选择经典著作中篇幅不长、学生对故事情节已有了解的作品,这类文学作品降低理解上的难度,比如《简爱》(Jane Eire)、《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the Wild)。

2.阅读量的制定

Susser&Robb列出了学者们对泛读量的不同看法,比如一小时30页,每晚一个小时,一周50页,一周一本书等。他们认为这种差异说明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泛读量,泛读量是根据泛读项目的类型、级别和其他变量而变化。Day&Bamford在泛读教学十项原则中提出外/二语学习者应尽量多地阅读,没有上限,并认为最少每周应读一本分级读物。因此“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来决定。王守仁、赵文书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每学期阅读简易读物6本,二年级每学期阅读简写本,或节写小说,或非小说类读物8本。丰玉芳论文中提到,泛读课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英文小说(原著或简写本,150-200页)。

笔者在实践中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最低阅读量,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读。大一第一学期制定的最低阅读量是一周50页,一个学期按16周计算共800页,阅读材料基本是简写本,可以阅读8本。简写本语言较容易,而且较短,学生完全能在2到3小时内读完,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图书资源丰富,应该鼓励他们一周读1到2本简写本。第二学期阅读原著本,最低阅读量定位为一周100页左右。一学期1600页的阅读量,可以阅读4-5本原著。

3.阅读后的活动

Susser&Robb在泛读的定义中提出,阅读的书籍不在课堂中讨论,但可以用写摘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Bamford&Day认为,阅读后不建议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类的题目,但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活动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阅读态度,掌握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泛读课程的课外阅读需要通过阅读后的活动来检查与指导学生的阅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写读书报告、小组讨论与展示、个人展示、给书籍评级等形式。在读书报告部分,笔者借鉴了Marc Helgesen (Marc’s book report styles and other forms)所建议的读书报告,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读书报告模式。第一种是读后感(reaction report),要求学生简述作品内容,就其中一点发表感想。第二种是画插图(drawa picture),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的某一场景画出一幅画,然后再解释画中的故事,以及之前之后发生了什么。第三种是故事与你(the storyand you),要求学生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故事作比较。这样的读书报告基本可以保证学生要读完作品才能有所写,而且更具个人特色。

读完一本小说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与个人展示。若是全班阅读相同的小说,笔者为了增强阅读指导性,在小组讨论时还就小说的主题、情节、写作特点设计一些开放式讨论题,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而小组展示则是根据小说内容设计小组展示形式,或是表演其中的某些情节,或是进行小说推广活动。个人展示则是报告自己的阅读体验。

书籍评级要求学生对所有读过的书都予以评级,最高5星。这样就可为以后的书目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调整,逐渐建立起符合学生阅读兴趣与难度的系统的阅读书目。

[1]丰玉芳.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111-115,118.

[2]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7,(6):65-73.

[3]廖运刚,曾晓蕾.以文学作品为泛读教材改革的方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2):77-83.

[4]王守仁,赵文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2):21-25.

G641

A

1673-0046(2011)01-0124-02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JBM139)]

猜你喜欢

二语读物原著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拔牙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