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使用建议

2011-08-15海,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不端科技期刊稿件

于 海,王 巍

(朝阳师专,辽宁 朝阳 122000)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使用建议

于 海,王 巍

(朝阳师专,辽宁 朝阳 122000)

文章针对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稿件审查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学报编辑部在维护学术诚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应在编辑从业人员中树立“学术公平”意识,对待检测出的疑似问题稿件应与编辑的客观分析相结合,同时初审阶段对出现的问题稿件应遵循保密原则。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问题;建议;学术公平;保密原则

2007年,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应运而生了。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通过将上传来的待测电子文档与数据库中的文献加以比对,以标红显示雷同结果,同时并自动生成包含雷同数字、文字复制比、雷同文献的作者、来源、发表时间等多种详尽参考信息在内的检测报告,用时仅数秒,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可供用户检测论文,并支持用户自建比对库,因此在广大科技期刊编辑部中广泛应用。该系统在缩短查抄时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并对合理使用该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一、使用AMLC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系统后台数据库容量涵盖范围有限

AMLC的研发目的是为了辨别和处理学术不端文献,为初步审查论文创新性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就需要一个尽可能完备的全文数据比对资源库。在收录资源种类上,CNKI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收录了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专利、外文文献、学术文献引文等在内的与学科研究、学习相关的主要资源。但仍存在以下盲区,如未能收录互联网上的诸如博客、论坛或者其他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各种未在网络上公开的专业技术类专著和各种涉及国家或科研机构内部机密的内部资料,以及在某期刊上拟发表或已发表、但尚未将数据上传到知网的文章。由于AMLC数据库未能涵盖上述各种数据,使得对涉及该部分内容稿件的检测出现空白,导致出现漏检问题。

对于AMLC数据库中检测出现学术不端空白的稿件,目前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一是初审人员通过Google、Baidu、Yahoo等搜索引擎在数据库外的互联网上进行补充搜索,对搜索出来的相似文献加以人工比对,找寻异同点。二是借助审稿专家丰富的知识储备发挥审稿优势。同行专家作为专业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学科前沿情况比较熟悉,可借助其广博、厚重的知识才学,对稿件内容的独创性加以评审,通过将稿件与所掌握的资料、文献进行比对,对其加以甄别。三是建立事后追查机制。对事后检测出来的问题稿件的作者予以惩戒。

2.系统对图表和数理公式检测效果不甚理想

AMLC采用CNKI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多阶指纹(AMLFP)特征检测技术,该技术对于文本文件检测效果较为理想,但对于含有大量图表和数理公式的PDF文件、WORD文件等,AMLC数据库检测效果与真实结果相差较大。有个别作者甚至抓住AMLC的这个缺点,抄袭时在文章内添加大量的图表和公式,以减小文章的检测复制比,从而蒙混过关。

对于此种问题,一方面需要数据库研发部门在有关方面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改善对图表、公式等非文字类对象的检测效果。另一方面要求编辑审稿时对文章的文字部分认真加以甄别,对相关文献通过检索与比对,从中找出抄袭的线索,进而顺藤摸瓜,找出文章的抄袭出处。

3.系统对不同格式文章检测效果不一致

AMLC支持诸如caj、doc、pdf等多种文章格式的检测,但在实际使用中,即使对于同一篇文章,如果采用不同格式进行提交检测,所得到的结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这种现象,建议各学报编辑部在使用AMLC系统时,要求作者统一将文章格式改为最常用的doc格式。实践证明,该系统对此种格式的文档检测效果最好。

二、使用建议

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发挥高校学报编辑部在维护学术诚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树立“学术公平”意识

要保证科技期刊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最新的科技信息,审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稿件查新更是这一重要环节的前提保障。为确保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不受权威稿、关系稿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应在广大从业人员中树立“学术公平”意识,对一切来稿一视同仁,坚持“公正性”、“科学性”及“机会均等性”等原则,坚持以稿件质量为取舍标准。建议在各科技期刊社中,包括高校学报编辑部,借助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其他检测工具,对所有来稿均加以检测,这样既避免了各编辑部为争夺稿源而置学术质量于不顾的恶性循环,又能够净化学术空气,营造学术公平环境,真正体现科技期刊为广大作者服务、对广大读者负责的出版宗旨。相信长此以往,科技期刊所坚守的“学术公平”原则定会成为选拔和培养高水平作者的一剂良药,从而改善我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局面。

2.检测结果应与编辑客观分析相结合

AMLC检测系统只是机械地将电子文档与数据库文献加以比对,其检测结果仅依据红色雷同部分的多少作为所查文献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标准,单纯依赖其结果决定稿件的取舍缺乏科学性。对于检测出有雷同内容的稿件,编辑在作出初审意见之前,应当注意区分稿件中雷同部分是合理引用,还是不当引用,利用所知所学作出客观、科学的评断。通常,合理引用包括用于选题背景的文献、引证性论述中的论据型文献、驳论文中的论点型文献等等。另外,自然科学稿件中用于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方案、设计方法等必要性内容,需要引用已有文献作佐证时,作者对所引文献只要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其引证即视为合理。不当引用通常指所引的他人文献构成了作者论文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即创新点,此种引用行为视为抄袭剽窃。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获取个人相关利益而进行的“自我剽窃”行为也属于不当引用范畴,其表现为仅将文字作以简单修改又重新发表,其基本观点没有增添,还有是将整篇文章分成若干小文章或将单独文章合成整篇文章重新发表等。由于此种情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检测系统通常不能直接检测出来,因此,编辑应可按与被检测文献相似度大小的顺序,仔细阅读相似文献,与被检测文献的观点、方法等加以比对分析,从而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3.遵循保密原则

无论是研究生为顺利获取学位,还是评聘人员为了评职、岗位聘用需要,均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这就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泛化,进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已公开发表但尚未被披露的学术论文相比,其学术不端行为所引发的不良影响要小很多,且随着初审阶段的退稿或退改意见反馈于作者,使其得以提醒和改正,进而消除不良影响。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为体现对作者人格的尊重与爱护,各科技期刊编辑部在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稿件初审时,应以保护作者声誉为前提,对问题稿件的检测结果和处罚意见均应保密,不得公之于众或随意泄露。这在AMLC开发单位与各科技期刊编辑部之间所签订的相关保密协议中也可看出,而其要求的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内部审稿需要。

AMLC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出现,为遏制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但我们应当看到,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更应以增强广大作者的自律意识为根本,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树立“以抄袭剽窃为耻”的学术道德观,只有从源头治理,检测系统才会有“退休”的一天。

[1]聂兰英,王钢,金丹等.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J].编辑学报,2008,(3):241,242.

[2]晋雅芬.期刊的创新还能“新”在哪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1-05(8).

[3]赵丽莹.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J].编辑学报,2010,(1):29,30.

[3]谭华,崔洁.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J].编辑学报,2010,(2):153-155.

G2

A

1673-0046(2011)03-0163-02

猜你喜欢

不端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不端查询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