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及其改进建议
2011-08-15吴芳
吴 芳
(衢州市统计局,浙江 衢州 324002)
当前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及其改进建议
吴 芳
(衢州市统计局,浙江 衢州 324002)
2010年,衢州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5.8%。由于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中存在统计工作基础薄弱、指标解释过于明确、对统计指标理解含糊等问题,导致调查数据质量不高。建议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建立原始台账、深入统计分析。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
工业成本费用统计调查中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统计的核心指标,也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计算的准确性。本文结合衢州市情况,分析当前统计工作中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其改进提出建议。
一、当前工业成本费用调查的基本情况
衢州市共有7个县级地,包括4县2区1市辖区。2010年,衢州市列入成本费用调查的企业共有208家,从企业个数看虽然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14.7%,但实现工业总产值71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5.8%,行业涉及制造业27个大类,覆盖率达到79.4%。为了做好成本费用调查,满足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衢州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现状,我们着重从统计调查目的、方式、内容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做好此项工作。
1.统计调查目的。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它通过直接采集重点企业的制造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的明细项目构成,根据科学计算方案,由政府统计部门统一、规范地计算中间投入和增加值,进而加工汇总出分行业、分地区生产法和收入法的工业增加值和增加值率,此方法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能改善工业增加值的数据质量。
2.统计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部分小型工业企业,具体调查企业名单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确定。调查方式由原来的单独调查变为与年报表《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合并调查,这样便于与103表的衔接,可以减少数据的误差,但在表式上,该调查表为一个集112个指标的长表,许多科目计算和来源十分复杂,因此增加了企业填报的难度。
3.统计调查内容。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表包括资产负债、制造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益及分配、生产销售情况、其他等八个大类指标,覆盖面广且细,各指标之间错综复杂,既有必等类,又有包含类指标,因此操作中需要熟练掌握内在关联,切实做到不重不漏。
二、存在的问题
成本费用调查指标繁多复杂,填报难度较大,企业容易错报、漏报。加之部分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少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从业人数、劳动报酬等情况,同时由于指标设计和统计调查制度方面的局限,使得当前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统计工作基础薄弱,法制意识淡薄。2010年,国家重新修订了《统计法》,并且制订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但因为统计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加之部分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不高,导致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法制意识淡薄,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同时,有些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对原始数据来源不理解、不研究,这些都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指标解释过于明确,影响填报质量。调查表对每一项指标都有明确的解释以及取数要求,但实际填报时财务指标往往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过度讲究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一一对应,可能造成部分统计数据失实。比如私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面向市场和个体户销售是其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不开票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享受政策,这类账外交易在产值统计时可能全部或部分计算在内,但为了规避税收,在财务核算上这类交易就不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而消耗成本却计入,这种作账方法会使成本“虚高”、利润下降。在统计上报时如纯粹按照会计财务数据填写,就会造成工业总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比值超限,导致收入法增加值过低等现象,从而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3.对统计指标理解含糊,降低增加率。此次报表填写中应遵循“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以及“不重不漏”两大原则。因此填报时要认真研究产值计算口径,根据产值计算相应的产品制造成本,尤其在集团化运作的公司中,部分集团下属子企业产值独立计算反映,但一些会计科目却无法独立分割,往往会存在产值重复计算但其财务相关指标却采用抵消内部交易后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形会明显导致公司收入法增加值率降低,所以要求企业的成本费用调查项目口径与产值一致。还比如“凡是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没有在本表所列的指标范围核算,但费用含义与本表所列的指标相同时,则企业要进行调整填报”、“小型企业中把原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科目合并,只设材料科目,就需要把这些科目相加放入直接材料消耗”,而企业为求方便,根本没有把本应属于收入法增加值的项目进行分解计算,只是随意上报一个数,使得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影响下一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
4.缺乏特殊情况说明,造成数据遗漏。现在私营企业较多,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不违反财务政策的条件下,合理运用会计科目,如果纯粹按财务账目中取数,就会造成收入法四要素取数出现漏项或错误。比如以下几方面: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私业主发给员工的股金、企业转包个体户生产时支付的工资、购置部分固定资产(小车、电脑)用于奖励营销人员等费用,企业在财务中已当作成本开支,而实际上应作增加值中劳动报酬的一部分;②“应交增值税”:企业财务账中报告期数据与主营业务收入时间段有时并不一致,而且当企业存在大量产成品库存时,就会出现财务账中销项税额少而进项税额多的情况,如果再按会计科目上报,就会造成企业当年应交增值税额减少;③本年折旧:如企业当年有报废设备,租赁厂房、设备的特殊企业该如何时计提本年折旧等。这些情况在现有的成本费用调查中都未有一定说明,从而造成统计消极地接受会计账目,影响整体统计数据质量。
三、改进当前工业成本费用调查的建议
为提升工业成本费用数据质量,衢州市应结合实际从抓法制、抓源头、抓人员入手,坚持依法统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深化统计改革,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控制体系。
1.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统计法制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营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把统计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依法治统、依法办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同时,在大力宣传《统计法》的基础上,逐步增强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此外,统计局在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和对统计违法现象给予打击的前提下,可否列出一块经费,对统计工作做的好企业和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媒体,加大对统计先进事迹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从要我做好统计向我要做好统计转变。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针对成本费用调查指标多、范围广、内容细等具体要求,在进行培训时,要逐一对指标分门别类进行细致讲解;在企业填表阶段,要根据不同企业填表情况,进行逐一咨询和指导,特别是针对执行不同阶段企业会计准则或明细项目列支范围与本调查方案不一致的企业进行细致的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在上报基层数据时做到“不重不漏、成本跟着产值走”二大原则。
3.建立原始台账,夯实源头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原始数据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原始台账,夯实源头数据质量。建议严格对每家企业数据进行审核,并把握好收入法四要素取数中容易出现的漏项或错误。比如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在填报时应强调按当年贷方累计发生数;劳动报酬项目,要求企业如果将临时雇工工资或其他劳动报酬类支付放在其他费用科目中,应挑选出来放回劳动报酬中,并根据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线计算企业年人均工资,最后对企业上报进行验证;营业盈余项目,如果企业有销售给特定对象而不需要开具发票情形的,要求企业将该部分销售额列入主营业务收入中,同时按企业利润率折算出营业盈余;税金项目,要求企业根据上报财税数填报,不要遗漏税金及附加。
4.深入统计分析,加强综合质量评估。除加强对原始数据审核以外,还要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一是横向比,将企业上报数据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种类增加值率进行比对;二是纵向比,将今年企业上报数据与企业去年上报数据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分析评估的重点是总量指标增减变化是否合理、相对指标与快报和历史数据是否衔接。此外,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销售利润率、人均工资、折旧率、税金与销售收入比例等相对指标的波动作重点分析。
10.3969/j.issn.1674-8905.2011.04.022
张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