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2011-08-15高凤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立场恩格斯

高凤敏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高凤敏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体,其内容体系具体化为密切联系的三部分: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基本立足点;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以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的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历代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或者“基本观点”。

然而在中国学界,关于何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基本”,究竟哪些内容可以纳入基本原理之中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关于其内容体系的观点更是多种多样。有代表性的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理论表达)。第二种观点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第三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个别观点(是革命导师在特定条件下对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和预测)。第三种观点则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确立的科学社会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第四种观点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该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社会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等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五种观点则直接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里所列举的五种观点中后三种都是强调了历史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所以,总体而言,无论学界如何界定和划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始终还是没有摆脱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第二、三种观点实质上是用另外一种语言来描述了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三个层次,而第四、五种观点实质上只是涉及到了其观点和方法层面,于是也表现出了其不全面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规律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的内容。而这些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规律的总结恰恰可以集中概括为立场、根本性的观点和本身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也应当从立场、方法和观点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才会完整而不失偏颇。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成的有机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分析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的分析应当从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的内容中提炼出其中最为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难还是在基本观点的取舍上。从立场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从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包含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的总体分析、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大体设想、对落后民族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好社会主义等一系列观点的有机集合。从方法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综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由立场引发观点和方法,方法是在立场基础上对事实的分析及其对观点和立场的论证,而其观点成为立场的表达和运用方法的论证结论。不仅如此,三者之间还有不少重合的地方,立场、方法同时又是基本观点的表述,换句话说,某些观点本身就是立场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所谓基本立场就是其理论立足点,就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使每一个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一个原理,俞可平称“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这一原理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最为显著的口号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它所表达出的同情,所诉求的一切,所做出的一切,都是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角度做出的。

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1857—1858年间,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3]1894年,朱泽培·卡内帕致信恩格斯请求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词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信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原初意义上的价值指向就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列宁重申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他指出:“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5]列宁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为少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旧政党的最明显的标志。革命胜利以后,当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时,党群关系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根本还是要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他指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的地位。他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7]“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为此,他提出党和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邓小平提出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准绳。江泽民认为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关键在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每一个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列宁进一步确立了明确的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无不贯穿了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的基本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要内容的基本观点则是其中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意义的观点的集合。

1.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重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从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出发,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及其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历史功绩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9]这里主要指的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他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又运用对资本主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分析证明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剩余价值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首先是关于商品和货币的一般分析,提出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次,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提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详尽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生产过程、方法、分配等内容。再次,分析了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科学结论。

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在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征和历史使命。在方式选择上,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并不否认和平方式的可行性。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预见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形态进行了预测,概括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进程,展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但也有些概括性的表述,如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这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新经济政策为指导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等,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等思想,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以上立场和观点的得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方法,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方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也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这里主要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功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是照抄照搬他们提出的个别结论,而只能坚持其中的一般原理。胡锦涛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1]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实践的观点,我们先回顾一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经典表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2]正是引入了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同时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的变革,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理解、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总结也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重视实践观点的重要地位。唯有如此,我们才是真正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其与后来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中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相一致的同样应当纳入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中来。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会接受不断变化的实践的检验,我们力求从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5]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

[6]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3.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62.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On the Content System of Marxism’s Basic Principle

GAO Feng-mi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standpoints,the basic viewpoints and its basic methods.The content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ich related closely to each oter:Taking the lib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universe as the basic standpoints;having promulgated general rules of the nature,social and the thought,even the capitalist society’s operating law,as well as the rule about proletariat revolutions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s; and taking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essential method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content system;basic standpoint;basic viewpoint;basic method

B0-0

A

1009-6566(2011)05-0100-04

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0WA59)

2011-09-13

高凤敏(1982—),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立场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扬 善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