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法制宣传模式的创新

2011-08-15王宁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法制宣传普法法治

王宁霞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论新时期法制宣传模式的创新

王宁霞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00)

本文通过对法制宣传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及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并对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模式创新的思路方法、对策进行了思考。

新时期;法制;模式

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普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法制宣传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全体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形成制度,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认真组织广大公务员学习法律法规,公务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重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认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法制宣传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法制宣传教育在思维模式、工作机制、组织体系等方面还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有的宣传手段也过于陈旧,以往上街咨询、发放材料、设立展板等宣传方法已不能引起群众的兴趣,领导机构不明确,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局限性比较大,受众覆盖面不广,与普法工作的结合欠缺等。

二、新时期法制宣传创新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已使法制宣传工作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源动力和技术条件。法制宣传工作要适应这种环境变迁,必须通过创新使法制宣传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努力满足依法治国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指导思想上,一方面,要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主动地从传统的、固有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围绕新时期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另一方面,要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在此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找准结合点、选准着力点、抓准切入点,做到“三个实”(即规划实、设计实、贯彻实);体现“三个新”(即观念新、形式新、内容新)。

三、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新理念

要牢固树立法制建设“大宣传”新理念。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工程,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各部门都是普法的主体,都有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义务,特别是行政执法机关要认真担负起对执法相对人普及执法法律知识的职责,逐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大普法”、“大教育”、“大宣传”的法制宣传教育新理念和新机制。在法制宣传教育目的上,要以提升普法对象综合法律素质为切入口,在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法制宣传内容上,要由以往的重实用、重具体条文的宣传转到重点宣传现代法治观念上,把宣传权利观念、民主理念、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权观念作为普法的重点内容。在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上,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尽量减少任务式的指令性指标,多用指导性的服务性的方式,启发和鼓励单位和社区以“内源”式需求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使其看到好处、得到实惠,从而自觉地开展。只有符合实际,大家都愿意开展,都用适合于自己实际的方式开展,普法才有生命力。

四、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深化法治文化建设

创新法制宣传方式,积极创造和建立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普法载体,充分融合文化元素,将普法方式与文化传播规律相结合,在普法中增强法治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是“五五”普法开展以来的一条成功实践经验,并培育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法制宣传教育成效。

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价值追求。要致力于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入研究探讨法治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找准法治文化的功能定位,研究法治与文化相渗透和融合的形式;深入研究探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中的突破口、着力点和渠道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注重在更广阔空间里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及法制环境有机结合,力求熟练运用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应更多地依托各种媒介,如公益广告、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品牌,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从而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创新载体,构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

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大胆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机制。

1.开辟“法律进机关,服务领导干部”通道,提高依法执政和服务社会能力。首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树立法治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针对领导干部工作繁忙等特点,采取集中式辅导与“菜单式”选学方式,开展读一本书、上一堂课、听一次讲座、考一次试、办一次案等“五个一”学法用法活动。再次,将法律知识纳入到党校培训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对拟任干部实行法律知识考试。

2.开辟“法律进乡村,服务人民群众”通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对象面广大,且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文化层次偏低等特点,主要采取把一些法律条文编排成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的方法进行。第一,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介,发挥其“触角”长、“射程”远、传递快、覆盖面广,形象直观、易入耳入脑等优势,使农民走在路上能听到,坐在家中能看到,以耳濡目染的形式,把法律送到农民心坎上。第二,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以及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乡村文化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第三,利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来“现身说法”,使农民感到法律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的东西,激发他们学法的浓厚兴趣,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开辟“法律进社区,服务城市居民”通道,促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居)创建。社区法制宣传是城市普法的重要窗口。首先,针对民主自治、居民合法权益保护、社区治安、拆迁安置、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等居民普遍关心的社区建设热点难点问题,融法制宣传于服务之中,将群众法律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其次,开展“文明社区”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第三,组建老年义务法制文艺宣传队,将邻里发生的一些互助友爱、婆媳新事等好人好事编排成通俗易懂的节目,定期在社区广场会演。

4.开辟“法律进学校,服务老师学生”通道,推进提升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各中小学全应配备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落实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成立青少年维权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各学校还应将法律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定期邀请普法讲师团或法律专家上法制大课,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比赛、观看法制电影等一系列活动,使青少年的法制、法律观念得到明显增强。

5.开辟“法律进企业,服务职工老板”通道,促进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针对新时期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热点和难点,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有效形式,主动征求业主意见,指导制定“五五”法制宣传规划,为企业改制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济合同、劳动工资、权益保障等领域出现的问题,联合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以案释法、图片展览、知识讲座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知识培训。

6.开辟“法律进工地,服务农民工兄弟”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随着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民工的一些用工、劳资、工伤等纠纷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顺应这一客观需求,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外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网络式、咨询式、卡册式、集中式等“四式”送法维权宣传活动。在省外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法援工作站,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联系电话和联络人,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情况。咨询式送法。针对外出农民工往返高峰期,也正是务工人员年前讨薪、年后就业的维权关键期,联合司法、劳保、工会等部门深入工地开展法律宣传咨询,以事讲法,以案说法,面对面解答疑难问题,消灭普法“盲区”。

六、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道路

多年来,法制宣传经费的不足一直是制约法制宣传工作开展的瓶颈。但法制宣传同时也是一项集公众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蕴涵着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所以要积极探索政府拨款和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赞助相结合筹集普法经费的模式,以此增强法制宣传的动力和活力。例如,可以利用“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策划按照市场规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与建设局、城管等单位协调,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房地产、广告公司等社会力量热情参与,由广告公司做为具体运作者,按照整体设计思路来制作、悬挂灯杆旗,并进行招商,筹集宣传资金。在节省宣传成本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使法制宣传教育与企业形象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充满创新的过程,没有现存和固定的模式。伴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不断改进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使法制宣传教育在新时期实现新的突破。

On the Mode Innovation of Legality in New Era

WANGNing-xia
(Party SchoolofGansu Province Committee,Lanzhou 730000,China)

By studying of the legality conductingmode,the thesis raised the importance and themeaning that the legality conductingmode innovation have in new era,somake some deep thinkingof theway,contermeasure for legality conductingmode innovation.

new era;legality;mode

F920.0

A

1009-6566(2011)01-0086-03

2010-12-01

王宁霞(1969—),女,甘肃宁县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法制宣传普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与“法”有约健康成长——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设想
黑龙江八五二农场对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普法
普法
普法
普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