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忧外患陶企转移重病缠身

2011-08-15刘小娇

陶瓷 2011年3期
关键词:拉闸陶瓷生产

■文/刘小娇

内忧外患陶企转移重病缠身

■文/刘小娇

近日来,“用工荒”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介。新年伊始,招工已成为让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头疼的一大问题。据了解,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一方面,就近就业离家近,花销较少;另一方面,近年来,内地经济的崛起使其与沿海企业之间的待遇差距正在逐年缩小。虽然很多沿海企业抛出了加工资、奖励带新员工等优惠条件,但招工难现象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时代已成过去。这为刚转入内地的陶瓷企业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劳动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其用工问题,有助于沿海陶企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2010年12月,中国仿古砖“四大品牌”之一的佛山圣陶坊陶瓷有限公司轰然倒塌,引起业界巨大反响。越来越多的沿海陶企开始考虑内迁。产业转移为东南沿海陶企带来了不少好处。一方面,缓解了沿海陶瓷基地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另一方面,内地土地价格便宜,政府优惠政策多,为企业减少了生产成本。然而,文化差异大、配套设施落后、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及政府的承诺不能兑现等现象也频频发生,时刻考验着内迁陶瓷企业。

三大重症困扰转移陶企

设施欠缺

陶瓷产业转移主要是大企业生产基地的转移,其经济实力足以解决承接地的配套及服务问题,无需借助外部市场。然而,对中小企业而言,没有配套市场的支持,要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备都相对落后的承接地生存,难度较大。

长期的对外开放和贸易造就了沿海地区的发达,使其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内地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不齐备,一些材料、零件的采购也不方便,直接为内迁企业的日常生产带来不便,使陶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转出、转入地政府应实施一些关键性的支持政策,建立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政府合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便利;此外,各企业还可依托产业园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产能过剩

2010年年末,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大限逼近,各地政府纷纷亮出断腕之举,一时,“拉闸限电”在各地上演。这直接导致了工厂停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陶瓷产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有分析认为,若不是去年下半年各地掀起拉闸限电潮,限制了部分产能,整个产业的产能过剩肯定更加严重。

陶瓷产能过剩的问题已存在多年。一方面是因为业内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生产模式有关。随着陶瓷产业转移的全面铺开,企业大量内迁,在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建造产业园,导致陶瓷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反过来更进一步加大了陶企的压力。

面对产能过剩,陶企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张王牌,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否则将被淘汰;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孕育着市场大整合的机会,它往往是产业重组兼并的开端,企业还必须对产能过剩有清醒的认识。

环境污染

陶瓷产业对原料、能源及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大,被外界定为“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科学发展观成为近年来陶瓷产业转移的关键。低碳生产对高消耗、高排放的建陶行业而言尤为重要。

随着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企业因污染问题而搬迁,迁入新的地区后仍然继续污染环境,产业转移变成污染转移。这不利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于此,内迁陶企必须在新的生产基地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行环保、节能和轻型化生产,企业才能得到更高水平的长远发展。

反倾销、汇率变化雪上加霜

目前,中国陶瓷在国外的处境也渐趋不利。近年来,国外接二连三地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行业内风声鹤唳,硝烟四起。“中国陶瓷行业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宗反倾销”、“高达430%的惩罚性关税”、“生死大考验”等字眼强烈刺激着每一位陶业人的神经。此外,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价格优势越来越小,出口难度加大,贸易壁垒增强。

行业洗牌必定淘汰一部分中小企业,成就一些大品牌,使强者愈强。面对内忧外患,众陶企只有调整心态,通过提升产品品质、积累远程管理经验,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积极应对,才有可能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为在未来能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拉闸陶瓷生产
豆粕:拉闸限电引爆现货行情,连盘远月主力合约很淡静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陶瓷艺术作品
一种电能表磁保持继电器拉闸方式的软件消弧设计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再给你冲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