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局站(段)一体化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效能

2011-08-15徐建根徐晓英

铁道通信信号 2011年3期
关键词:路局调度员机车

徐建根 徐晓英

依托局站(段)一体化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效能

徐建根*徐晓英**

介绍局站一体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模式,进一步阐述局站一体对带动西安铁路局运输生产所起的重要作用。

铁路运输;局站一体化;信息建设;管控一体

西安铁路局地处陇海铁路西端,线路覆盖陕西全省,辐射甘肃、宁夏、河南、山西、四川、湖北、重庆等6省1市,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咽喉要道,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管内共有17条营业线,营业总里程3594 km (其中时速350 km客运专线89.3 km),总延展长度6768.205 km(其中客运专线183.701 km)。

随着近几年铁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运输的理念逐一突显,为了适应铁路现代化高速发展,西安铁路局于2007年提出了调度生产辅助平台理念。在路局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安全、创新、精细、和谐”的方针指引下,结合SMIS 2.0系统和运安系统的全面建设,以局站(段)信息充分共享为基础,以局站(段)协同编制计划平台为依托,以信息系统的建设为载体,全面开展局站(段)一体化体系的设计和开发创新。

1 局站(段)一体化概况

局站(段)一体指挥体系是通过搭建软件和管理平台,并以此为核心,准确、及时、安全地处理局站(段)间列车计划(实际)信息、车流和作业流程的完整系统。

近几年,随着铁路信息化的逐步发展,各个系统都在不断升级完善,但各自独立,考虑自身的多,相互间关联性不强,无法相互交互,信息共享、代码统一、术语界定以及交互实施等无法形成,出现管理、实施两张皮现象,极大地制约了路局运输生产。

2 具体做法

针对近几年运输生产局面,西安铁路局认真落实《技规》、《调规》、《站细》等岗位工作流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为契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搭建局站(段)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局站(段)间列车规范管理

要实现局站(段)协同互动,必须首先解决铁路局调度和站段间信息的实时交互。在路局的统一部署下,对两级的列车管理权限及传输内容进行统一规范,确保局站(段)间各自列车运输工作计划的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局站(段)列车工作计划管理标准。明确路局计划调度员下达并控制车站列车计划的车次、场别和方向;车站调度员仅对路局计划进行到发线及调车、机车运用计划的具体安排,并实时地反馈给计划调度员。不具备计划调度员列车管理的项目确需调整时,在局站(段)协同编制平台发出申请,按计划调度员下达的计划执行。

2.完善技术作业分工。明确了对路局计划调度员难以掌握的编组站交换、取送、装卸的调车作业实际内容和机务单位的库存、辅修、大修等实际信息的解决方案,制定以场别确定的车次范围由车站调度员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并实时向路局计划系统传输,SMIS 2.0现车系统和运安系统同时对上述内容进行改造和同步调整。在建设过程中,路局始终把局站(段)一体和各系统的建设全面结合,为局站(段)一体打下坚实的根基。

2.2 加强各类信息的掌握和严密的推定

1.完善大站2.0运安系统和路局调度系统实际数据的交互。自大站2.0运安系统全面投入运用后,在部信息中心技术支持,路局和站段全力配合下,逐步实现了以统计数据为标准的车辆轨迹库,实际站存数据正确率已达到100%。

2.强化车务、机务技术标准,全面掌握列车运行情况。路局通过进一步细化站段调度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严格考核,确保推算数据源的准确。同时按照规章的统一要求,确定精准推算模式,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列车运行标准,使其达到局站(段)实质意义上的一体。

3.加强局站(段)间掌握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建立完整的维护体系,确保所有基础、参数数据源的严密性和统一性,为共同掌握、共同推算列车计划建立了统一基础;同时,路局对列车及列车编组内容的准确掌控及安排,比过去早了2~5 h,编制计划质量大大提高。

2.3 依托局站(段)调整计划协同编制平台,实现局站(段)一体

1.准确调整计划协同编制机制触发条件定义。路局计划调度员对已纳入车站管理(安排)的列车进行调整的同时,为确保SAM控制系统及车站列车核心数据的绝对安全,建立了必要保护机制的实时协同处理平台,即必须执行局站(段)间的及时处理,共同确认。

2.归纳调整计划协同编制平台的具体内容。对确定纳入车站管理的列车,路局计划调度员采取相应措施,统一归纳为调整计划协同编制平台的内容,一个班减少至56列左右,充分发挥了局站(段)协同编制平台的作用。

3 局站(段)一体化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施局站(段)一体化,实现了列车到、发及编组内容的局站(段)信息充分共享,提高了车站车流推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了站段执行日班计划的主动性;通过局站(段)信息交互平台建设,路局计划调度员掌握了到达列车编组信息,出发列车编组计划要求,及车流来源信息实时通过车站技术作业表发布,确报与预报实时并行,实现了编组站的远期被动调整为预警机制下的主动协同调整。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1.畅通信息渠道,机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推行TDMS 4.0后,路局对机车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配套改革,在机务和车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功能完善。目前全局调机方面交由车务站段管理,车站机车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调机单机空线运行速度提高了5~10 km/h,编组和解体作业由每列30min分别压缩至26 min和21 min。每台调机日生产时间18.2 h,作业钩数295钩(增加15%)。驼峰作业调机钩分压缩至1.83 min。同时在新丰镇实行车机合署办公机制后,通过局站一体的平台,对计划实施协同动作,由车站站调和机车调度员统一平台共同确定出发列车和机车交路的安排,解决了车站编组列车以及机务段交班两张皮的问题。宁西线机车到达入库至出库挂车效率提高12.6%,西宝线机车走行效率提高10.9%,并创造了单班宁西方向开行20列的新记录,体现了集中化、一体化的作业优势。

2.加强站区协作,车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路局利用局站(段)平台,大力打造“大片区”区域联劳,通过站区各单位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建立周例会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运行图调整,适应车流组织和机车交路贯通要求,强化日常片区运输安全生产,对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协调解决。

3.灵活调度指挥,运输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充分利用局站(段)一体化系统,加强与路局调度沟通,实现相关数据向路局调度所报告的程序功能,助理调度员工作量、劳动强度下降了80%,逐步取消了助理调度员(总调)接班、班中进行现车手工推定、人工电话上报等流程,而直接由站调和计划调度员通过局站一体平台对系统间的车流情况进行了实施推定和推算,且准确率大大提高。

4 下一步发展

1.进一步拓宽各个系统信息源范围。借助局站(段)一体平台和现有的技术设备,将机务、电务、车辆等与运输生产紧密相关的信息一并纳入,拓展局站(段)一体化信息横向管理范围,进一步畅通调度指挥、生产组织、应急处置、工种间联系等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统筹运力资源,协调区域运输,全面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全面释放运输能力,成为和谐铁路建设中的一项创新发展工具。

2.提高系统的动态优化管理功能。将日班计划、阶段计划与TDCS相结合,使计划编制同车站的设备、解编能力等有效结合,计划动态调整。目前已经做了不少前期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真正实现自动计划、动态调整,发挥调机、车站的最大效能,实现车流超过编解能力提前预报和控制。

3.完善管控一体化功能。“管控一体化”主要集中在优化调车进路算法上,提高自动执行功能在作业、单穿插作业时自动进路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驼峰解体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溜放命令自动下达,场间联系和进路自动控制及本务机进路自动控制功能。

局站(段)一体化在车站运输生产方面的优化和提升,将依托这个平台,继续分析、发现日常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加强和信息部门的沟通,落实和业务部门信息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计划的准确性,优化和完善局站(段)一体化,使之和SAM系统无缝结合,实现局站(段)一体化、管控一体化。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convergence of railway bureau and station and furth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convergence of railway bureau and station in driving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of Xi'an railway Bureau.

Railway transport;Convergence of railway bureau and station;Construction information;Integration ofmanagement and control

*西安铁路局总工室 高级工程师,710000 西安

**西安铁路局新丰镇车站 工程师,710000 西安

2011-01-21

(责任编辑:温志红)

猜你喜欢

路局调度员机车
大连机车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参考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作业能力适应性测评体系研究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德调度员玩手机造成火车相撞
路局至总公司视频会议网络补强方案研究
挂职女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