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飓风袭来
2011-08-15高弋坤
本刊记者 | 高弋坤
社交网络飓风袭来
本刊记者 | 高弋坤
现在,很多人在等公交、坐地铁,甚至吃饭的间隙,都会有一个惊人相似的动作:眼睛盯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并用手指在上面滑动。仔细观察,他们或是在发微博,或是在聊QQ,亦或是在人人网等页面上查看新鲜事。
可以说,社交网络、智能终端以及各种内容应用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与此同时,众多互联网企业已从居于从属位置的SP变成了运营商、终端商推动内容时首选的合作伙伴,并且与之在合作中平起平坐。
遭遇虎视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从微博等社交网站上获知信息。为此,国内一批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社交网络市场,欲从内容层面把控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捆绑。而当前,一方面内容提供商极力想借助传统运营商发展用户、分食流量;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不甘沦为管道,试图借助内容商拓展用户,得到分成。
逐渐被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边缘化的危机感时刻提醒着运营商。去年以来,有关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前往腾讯公司会面马化腾的故事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众多业内专家对“腾讯QQ 以极低的代价吞噬移动GSM 网络流量”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当前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确实给运营商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这使传统电信运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就在今年年初,腾讯公司又悄然推出了一款针对手机应用平台的免费短信软件——腾讯微信,这将进一步挑战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发展底线。而如今,米聊等其他与kik模式类似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可能很快将对运营商的短信、彩信、飞信等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面对如此形势,继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也于今年推出其即时通信软件——“沃友”,以防止在即时通信市场的缺失。
合作为上策
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85亿,而微博则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以新浪为例,在2011年新浪先后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助力微博发展。对新浪来说,与运营商的合作充分反映出了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而就运营商来说,更是对这种能够大量增加数据流量的合作求之不得。
今年以来,中国电信为了加强与新浪之间的合作,在加大自身创新力度的同时,还扩大了平台、应用、终端等环节的对外合作范围。
此外,新浪与中国联通也在今年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开发新浪微博衍生产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搜索服务、地图位置服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对此,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将调配优势资源,全力支持新浪的各种信息化需求。
随着微博用户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以及用户信息的多元化,新浪总裁兼CEO曹国伟认为,未来微博将成为一个更加精准的营销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他还透露,今后新浪微博将推出更加专业的语音产品。
智能管道能拯救未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内容厂商的不断兴起,电信生态体系正悄然发生改变。
如果说以往的运营商是一座大山,那么现在腾讯、新浪等企业正在试图或已经绕过了它,去探寻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因此,如果运营商还不适时改变,那么目前作为合作伙伴的互联网内容厂商们将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地位提升,并终将占据主动位置。
短时间内,在国家相关政策保护之下,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仍将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腾讯、新浪也绝不会放弃建立一种绕过电信运营商的、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念头。为此,近年来运营商们都相继提出建立“智能管道”的思路。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所言:“作为一个运营商,我们首先是管道,是信息的传送者,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当然,我们同样希望通过将管道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客户。”长远看来,如何让与日俱增的数据流量和信息内容变成通信收入,是运营商建设智能管道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