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国际合作打造成功TD-LTE

2011-08-15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产品管理部无线产品专家陈明

通信世界 2011年34期
关键词:爱立信商用频段

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产品管理部无线产品专家 | 陈明

依托国际合作打造成功TD-LTE

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产品管理部无线产品专家 | 陈明

GSM、WCDMA和LTE都属于开放性技术,国际参与度高,能在新技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广泛的国际合作还能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的参与。

在过去的两年里,世界各地运营商纷纷加快了LTE网络部署的步伐。作为LTE阵营的一分子,TDLTE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在产业界的不断努力下,规模化商业部署已逐渐揭开序幕。而全球FDD LTE的广泛部署、日渐成熟,则为加快TD-LTE的商业成功提供了宝贵经验。

TD-LTE启动全球规模化商业部署

TD-LTE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与其他TDD技术竞争中,获得了国际运营商的垂青。2011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NBN)宣布与爱立信合作,在2.3GHz部署LTE用于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固定无线宽带网,该合同总额超过10亿澳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TD-LTE合同。而更早一些,在2010年12月,爱立信作为主要供应商,与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达成协议提供了基于RBS6000的4G多波段、多标准无线接入网络。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另有32家运营商建起了TD-LTE试验网,有关方面预计2013年TD-LTE网络将覆盖全球39%的人口。在TD-LTE发展的大好局面下,对于持续扩大TD-LTE产业基础、促进产业链进一步成熟而言,强化国际合作,依托全球产业链,优先部署成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作为TD-LTE的兄弟技术FDD LTE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商用网络达到26个,另外有超过100个测试网络在运行,覆盖人口2亿。业内共知TDLTE与FDD LTE在底层技术上有90%以上相似,因此LTE FDD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运营对TD-LTE存在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让后者少走弯路、缩小与FDD之间的差距、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铺开。

商业运营为导向

在过去的20年里, 移动通信从GSM、WCDMA到LTE不断演进,推陈出新。标准化、频谱统一、全程全网,使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另一方面,稳健的技术策略和产品是成功推动一项新技术的关键所在。系统功能的引入应当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导向。在一个新系统部署初期,功能要求繁杂,不仅不会提高网络性能,还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同时,系统设计和优化难度增加,从而延缓产品成熟进程。更为严重的是大而全的功能要求,会导致系统部署初期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下降,最终会影响广大用户满意度。

以多天线技术为例,围绕2/8天线一直存在争议。客观上,两者都具备LTE同频组网的能力,总体性能相当,在某些场景下8天线的波束赋形技术存在一些优势。但是8天线波束赋形复杂度高,实际性能受制因素多,例如天线质量和校准精度、终端运动速度、信道估计的颗粒度和准确性等。而2天线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实际应用中受制因素少。目前国际上部署的LTE商用网络大多选择的是2天线MIMO方案。例如,瑞典TeliaSonera,美国Verizon,和德国的沃达丰均选择了技术成熟的2TX/2RX方案。在天线的部署方面,为了避免对现网的冲击,和不必要的干扰,LTE的部署均选择了新建天线,而不是和其他系统共用天线。在终端方面,同样由于2天线技术复杂度低,鲁棒性好,产业链更为成熟,在很短时间内有130多款商用终端面世,包括多种智能手机。从技术选择角度看,这一去繁就简的商用策略可谓立竿见影,以北美客户为例,爱立信提供的LTE系统稳定性达到5个9(99.999%),与GSM系统相当。同样,在TD-LTE方面,印度、美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国的运营商也都优先采用了2TX/2RX天线技术方案。只有在中国和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同时考虑了2/8天线与4/8 天线方案。

表面上2/8天线仅是个数不同,而实际上带给系统和产业的影响很大。当前2天线技术完全可以达到商用要求,而8天线技术本身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才能够完善,技术本身甚至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波束赋形在小区边缘带来的临区干扰问题。

综上所述,包括2/8天线在内的重要功能引入应当本着由简到繁。逐步完善,合理配置,确保稳定的原则逐步推进。毕竟在TD-LTE的国际化进程的初期,快速的商业化要比某些技术完全成熟显得更为重要。

借鉴FDD LTE推动融合发展

GSM和3GPP技术的成功表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TD-LTE也是如此。例如PHS和TD-SCDMA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国际合作,变成了相对封闭的技术。相反,GSM、WCDMA和LTE都属于开放性技术,国际参与度高,产业基础坚实而广泛,从而在新技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客观上,广泛的国际合作保证了一项技术能够获得全球最优秀人才的参与,确保最优的系统设计和产品工艺。爱立信的TD-LTE研发充分利用了分布全球的多个研发中心的人力和技术资源,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国家对TD-LTE技术需求,又保证了爱立信TD-LTE产品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路线。

在TD-LTE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借力FDD LTE的成功经验,值得考虑。由于在标准化和研发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二者相互的协同和融合,无论是终端还是系统设备TD-LTE和LTE FDD拥有相同的网络结构和系统架构,因此两者完全可以共平台设计。这样TD-LTE可以少走弯路,加速产业成熟,同时可以共享FDD LTE产业链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爱立信的RBS6000多标准无线基站平台,目前在TD-LTE和FDD LTE领域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商用的能力。该平台能够支持所有GSM、WCDMA以及未来LTE的频段,是全球第一款承诺平滑升级过渡到LTE的基站平台。爱立信在中国深圳的TD-LTE实验网也采用了这一先进平台技术。

在国际频谱合作方面,各地区TD-LTE频谱规划协调发展十分关键。协调发展的频率资源有利于产业成熟和国际漫游,同时有利于规模经济。目前在频段选择上,国际上规划的TD-LTE试验网主要集中在D频段(2570~2620MHz)和E频段(2320~2370MHz)上,如美国、沙特阿拉伯都采用了D频段,中国在同时测试D频段和E频段,印度和澳大利亚都采用了E频段。鉴于D频段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LTE频段,TD-LTE建网选择同样的频段会更有利于快速部署和产业成熟。同时也为TD-LTE的国际推广、国际漫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合力加快TD-LTE商用进程

作为TD-LTE的坚定支持者,爱立信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TD-LTE的发展进程。在标准方面,爱立信与中国工信部及中国运营商和厂商密切合作,推动标准层面TD-LTE和FDD LTE的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了更多厂商支持TD-LTE。在推动商用化方面,早在2008年爱立信就进行了TD-LTE和FDD LTE的共平台演示,2010年推出了完整的TD-LTE解决方案。在推动TD-LTE的国际化方面,爱立信于2010年6月在爱尔兰完成了TD-LTE的首次测试,7月在印度演示了端到端LTE TDD解决方案,12月与高通合作在印度成功进行了TD-LTE外场测试。此外,爱立信还在泰国、越南、印尼、日本等国家向当地运营商和政府作了TD-LTE演示。

作为LTE技术的提出者和标准的主导者,爱立信拥有约25%的LTE核心专利,致力于FDD LTE和TD-LTE协调发展。尽管TD-LTE的商用进程启动较晚,产业链目前处于成熟过程中,不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LTE部署的成功经验,TDLTE的成熟和壮大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爱立信商用频段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2021年《商用汽车》回顾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推挤的5GHz频段
爱立信董事会任命Börje Ekholm为爱立信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
爱立信收购Mediaroom将发展下一代IPTV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