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临床观察
2011-08-15赵天乐
赵天乐
小儿腹泻(diarrhea)是一组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主要分为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代表的感染性病原体因素和以气候及饮食为代表的非感染性因素。秋季腹泻以秋冬季多见,由于其发病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且易受饮食、寒冷等多因素影响,不及时给予治疗,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甚至造成脱水或酸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中医院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秋季腹泻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1.3岁;病程0.5~7 d,平均4.5 d。全部患儿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佳,大便次数每天5~10次者48例,10次以上者12例,为黄色或绿色水样便,稀便,伴发热,伴呕吐36例。起病至入院时间1~2周。轻度脱水20例,中度脱水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慕逖主编第四版《儿科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秋冬季腹泻诊断标准[2]进行,略有改动。即:①大便性状为稀水样或蛋花样,无脓血。②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5个/HP或少许脂肪球,无红细胞及脓球。③大便培养阴性,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治疗,3次/d,<1岁患儿每次1 g,1~2岁患儿1.5 g/次,2~3岁2 g/次。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用药反应及各项生命体征状况,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用药剂量。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苓汤治疗,方由苍术10 g,厚朴10 g,陈皮5 g,甘草5 g,白术10 g,桂枝5 g,猪苓10 g,泽泻10 g,生姜 10 g,红枣10 g组成,加水煎至100 ml,1 剂/d,分3 ~5次服用。3 d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腹泻停止时间,脱水恢复情况,体温恢复情况等。
1.4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3]进行,略有改动。治疗48~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79%。观察组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42.2±19.3)h;脱水恢复12例,2例脱水状况未完全恢复,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恢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9.2±16.1)h。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33.2±15.3)h,脱水全部恢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5.2±12.3)h。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脱水恢复状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轮状病毒感染后侵犯小肠,使有吸收功能的绒毛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破坏,肠道内环境变化,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最终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据蔡晓华[4]报道,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为:①因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渗透活性物质而导致渗透性腹泻。②因炎症导致大量液体渗出的渗出性腹泻。③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导致的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等。该疾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饮食调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为主。该病属祖国传统医学“濡泻”、“乳儿水泻”范畴,小儿因感受外邪、脾胃虚弱,脾虚湿困而致病。治疗应以化湿健脾、升清降浊、清热解毒为主。
基于此,本研究在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苓汤治疗。方中苍术、猪苓化湿行气,白术、厚朴、陈皮健脾益气,甘草、桂枝温阳行气,泽泻化湿利水,生姜温中益脾,红枣补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燥湿止泻之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后都取得较显著的效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上使用安全,且价廉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257.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2:1242.
[3]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4]蔡晓华.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