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011-08-15李明桓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糖苷血药浓度青霉素

李明桓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人类生存微环境的和谐,人为制造出危害人类生命而且无法有效对抗的顽敌。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

1 选择有效药物

1.1 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务必使所选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某些革兰阳性杆菌。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常保持敏感,所以宜选用青霉素。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为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是不敏感的,因而无效。

1.2 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菌株相应增多。如葡萄球菌的多数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耐药。淋球菌耐青霉素类的菌株也日益增多。一些曾经有效的药物逐渐失效或减效。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1.3 还要考虑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 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后两者仅在脑膜受损时可透过),可用于中枢感染。而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则只宜用于中枢以外的感染。大环内酯类在胆汁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对胆道感染有利,但氨基糖苷类的胆汁浓度甚低,不宜选用于胆道感染。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在尿液中浓度甚高,对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只要用低剂量就有效。

2 使用方法合理

2.1 选定药物以后,还要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如中效磺胺,应按照其T1/2间隔,1 d给药2次,过少就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过多则可致蓄积中毒。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其抗菌效应呈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一天剂量分次给药,可明显延长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从而获得较佳的疗效。而氨基糖苷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剂,且对常见致病菌有2~4 h的抗菌素后效应,全日剂量单次给药,不仅可以使血药浓度快速增高,杀菌作用加强,而且其耳肾毒性并不增加。

2.2 联合用药的指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如病原菌未明确的败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联合使用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者。

3 防止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如下:

3.1 不适当地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均可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3.2 不适当地联合用药 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除抗菌作用相加外,毒性也是相加的。如氨基糖苷类中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常导致其耳、肾和神经肌肉阻滞毒性增加。不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也可导致某些毒性增强,如氨基糖苷类和强效利尿药联合应用可导致耳毒性增强。

3.3 防止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可致过敏反应,甚至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了解既往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来加以判断。

4 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

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而使药物失效是当前抗菌治疗中的一个大问题,因此,要掌握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加强用药的目的性,不要无目的地应用,还要避免频繁地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以及减少抗菌药物的外用等。

猜你喜欢

糖苷血药浓度青霉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那是我偶然发现的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探索
利用烷基糖苷迁移和扩张共轭亚油酸囊泡pH窗口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基糖苷
注射青霉素前为什么要做皮试?
自制甲氨蝶吟质控血清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