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1-08-15唐丽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态态度胰岛素

唐丽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可引起躯体各种并发症,还能导致心理障碍。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终合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终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四大因素。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作者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一些不良心理特征:愤怒、悲观和失望的态度、焦虑恐惧的怀疑心理、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针对上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

此类心态患者均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青少年,其将终生依赖外援性胰岛素治疗,否则将会导致危机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针对这样的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用生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焦虑、恐惧、怀疑的心理

此类患者中年人居多,患者患病后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要大量资金,又害怕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内疚心理。对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的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

此类患者不愿意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放弃计划好的饮食治疗,有的红光满面,貌似身体健壮,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这种心理在疾病早期能使患者保持积极态度,仍忘我工作而不重视治疗,但长时间的拒绝则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对有意识拒绝的患者应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理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一旦使用就不能停止,并且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对这类患者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及不重视诊疗已发生并发症的例子,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以后,治疗信心增强,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

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猜你喜欢

心态态度胰岛素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做谦逊的人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