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1-08-15姚敏田淑华陈忱李志娟
姚敏 田淑华 陈忱 李志娟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5例,女13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1岁。昏迷16例,失语8例,肢体偏瘫16例,生活能自理15例,需照顾6例,植物人2例,死亡5例。
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最为多见的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绝大多见的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在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由于用力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使血压突然升高而致血管破裂。脑出血的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头痛、头晕、呕吐、昏迷,呼吸深沉、偏瘫失语、二便失禁等。一般脑出血发病较急骤,病死率高,后遗症多,在其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及护理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现将具体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应注意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变化,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5~30 min测量一次,至病情平稳。
2.2 体位指导 脑出血可使身体活动和感觉障碍。多数患者出现昏迷,体位至关重要。
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少颅内充血,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发生。切勿卧于手术侧,避免压迫手术部位的血管,影响回流。
2.3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打折、受压、牵拉,以免引流管脱出。离床活动时,先夹闭引流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引流管手术后24~48 h拔除。
2.4 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昏迷较深有舌后坠时,用舌钳将舌拉出,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状态,并协助患者轻叩背部,以促进痰痂的脱落排出。但急性期应避免刺激咳嗽,必要时可给予负压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②做好口腔护理,2次/d盐水棉球擦拭口腔,并给予雾化吸入,2次/d,以防肺内感染。
2.5 营养与补液。
2.5.1 营养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能否顺利度过水肿期,能否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术后合理营养支持和护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脑出血和手术的双重刺激使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加强,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所有意识障碍患者手术后3 d均给予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鼻饲液唯独为38~40℃。每次不能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 h。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能量代谢相对较弱。每天能量供应在7013~10460 KJ之间,蛋白质的供应为100 g,以豆类食品为主。待吞咽功能恢复后停止鼻饲,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2.5.2 水分的补液 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中,即摄入与排出水量均为2000~2500 ml,对于本组患者我们按着“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水分。为了防止脑水肿,患者应严格将输液量控制在1500 ml左右。与生理需要量相差500~1000 ml。水分必须由消化道摄入。而术后意识障碍者,不能经口进食,无口渴感,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可引起高渗性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而加重昏迷。甚至引起颅内再次出血。另外,发热和使用甘露醇促使排液量增多,必须及时增加消化道摄入量,以达到出入量平衡,护士要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6 泌尿护理 ①留置尿管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留置尿管的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护理。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③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进行尿道口擦拭两次。每日更换引流袋,膀胱冲洗2次/d。④定时排空尿袋,并记录尿量。
2.7 保持瘫痪之日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被动运动关节和按摩患肢,3次/d,每次10~20 min不等。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
2.8 加强基础护理 ①眼的护理:眼睑不能自行闭合的患者,可滴红霉素眼膏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②皮肤护理:每两小时一次定时翻身按摩各突出部位,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可用波动式气垫,防止压疮发生。
2.9 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躁动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以防坠床、摔伤并维持患者舒适。向家属解释清晰并悬挂防坠床、防压疮、防脱落、防误吸标志。
2.10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多数有运动型和感觉性失语,对于失语的患者,护士首先要善于动态观察,从患者的面部表情获得信息。患者术后会后不同程度心理和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悲观。情绪紧张不但增加了护理的困难,而且有时会使病情发作。因此,应让患者充分了解其目的,并用自己的语言、表情、精湛的技术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