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2011-08-15罗雪婷
◆罗雪婷 刘 健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浅析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罗雪婷 刘 健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的深入。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体,如何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每个学科的重要任务。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落实成为大学生体育的工作重点。高校运动会既受制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受学生观念的影响。素质教育实施之后,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通过高校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成为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仍然存在着运动会开展形式单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系统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就运动会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作出分析,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变迁带来的影响
1.高校运动会开展现状与影响作用
高校运动会作为学生集体性组织活动形式,也是发展高校体育事业的基础,高校体育的发展水平、发展的规模、发展的速度等,都会受到体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体育水平,能够为大学体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制度和兴趣的保障。大学体育与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关系主要为:第一,大学体育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发展程度,在我们国家高校运动会的组织是学校为主,由于大学生的数量众多,对每个同学的照顾就少一些。第二,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制约着参与运动会的兴趣水平,大学生要想进行体育比赛,就要购买必要的体育器材、体育装备,这些物质消费成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直接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限制。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需要分配到学习、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用于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部分较少,因此,运动会体育比赛的投资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之一。第三,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大学生的体育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基本的生活资料得到保证以后,才能够有精力和财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正是经济不断发展,健康重视度不断提升、闲暇时间追求充实的结果。所以,高校体育部门要通过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水平,来促进高校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
高校体育活动消费指的是体育活动的经济性支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下来完成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有了大幅的提升。相关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参与运动会的准备期,会购买相关的运动装备和设施。这部分开支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校要再尽量为参加运动会大学生提供服装、鞋子等的帮助,提高学生踊跃参与运动会,提升运动会的影响力。
2.高校运动会与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变迁
当前国内关于运动会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第一种分类方法是:单纯的体育竞赛;第二种分类方法是: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交流等。本文以观赏型、参与型、比赛型的运动会开展形式,作为分析高校运动会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影响的依据。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运动会态度进行走访,得知参与运动会的大学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运动会的开展项目有了一定的时代变迁,时代性较强的体育比赛形式开始更多的被高校运动会接纳,高校运动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不断的提高,运动会的参与人数、参与范围、运动会的评价形式、名次安排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增强和变迁,带来了很多的有利条件。
三、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和优化策略
1.以人为本,重视高校运动会的组织和开展
通过组织实施科学有效的体育宣传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来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将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作为开展高校运动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运动会的开展要以大学生为中心,借助各种节庆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不断的引导大学生体育思想的变迁,实现我国大学生体育观念的科学化、系统化,为高校和谐体育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我国高校运动会的特点是竞技性强、涉及项目广泛等,这既为我们开展高校运动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给高校运动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项目等,将这些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与高校运动会结合起来,实现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建设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丰富的高校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活动数据库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向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功效、锻炼内容等的宣传。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健康生活理念。
3.落实高校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大学生体育人口数量
要强化和落实大高校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能够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的设施,将学校的专项资金真正用到高校体育的建设中。坚持和落实高校体育的建设标准、理念,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高校体育人口的数量,加大对高校体育的投入力度,为高校群体性运动会的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注重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效果,逐步构建参与面广、效果明显、社会影响大的高校健身工程。提高体育锻炼价值的宣传力度,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运动会促进大学生体育观念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得知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高,体育人口的数量、体育消费的额度也会不断的增加。但是仍然存在着运动会开展形式单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系统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加大对高校体育发展的系统规划,正确的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运动会中来。为我国高校文化的建设,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1]周筱霞.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思考——兼谈校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富嘉贞.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陈昱,冷迎辉.论 21世纪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J].体育学刊,2000,(1).
[4]杨芳.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运动会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1,(6).
[5]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