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2011-08-15齐新德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患肢肝素骨科

齐新德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齐新德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32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经临床检查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疼痛、肿胀基本消失,皮肤颜色正常,均未发生下肢坏死、脑栓塞、溃烂及肺等并发症;2个月后均下地行走。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悉心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 DVT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大小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2]。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可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肺栓塞,从而危及生命。现将我科 2004年 1月至 2010年 9月术后并发 DVT的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4年 1月至 2010年 9月收治骨科术后并发 DVT患者 32例,其中男 21例,女 11例;年龄 32~78岁;左下肢 22例,右下肢 10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 12例,股骨颈骨折术 10例,胫腓骨骨折术 7例,膝关节置换术 2例,关节置换术后 1例;术前合并糖尿病者 5例,心脑血管疾病12例,既往有脑血栓病史 5年以上 2例;术后出现 DVT时间为2~14 d。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亮,患肢持续肿胀并逐渐加重,伴行走困难。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下肢静脉造影以明确血栓类型及栓塞部位。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程不超过 72h者给予溶栓治疗,尿激酶 8万 U溶于 5%葡萄糖250m l静脉滴注,2次/d,连用 7~10 d;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 0.4ml(4000 IU),脐周皮下注射,2次/d,持续 5~10 d。华法林第 1天 10~15mg,第 2天 5mg,第 3天维持量 2.5 mg,严密观察有无用药过量所致自发性出血并定期监测凝血酶时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 l加入复方丹参 20ml静脉滴注,1次/d,病情稳定后持续用药 7~10 d。

2 结果

本组 32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经临床检查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疼痛、肿胀基本消失,皮肤颜色正常,均未发生下肢坏死、脑栓塞、溃烂及肺等并发症;2个月后均下地行走。

3 讨论

3.1 诊断 下肢DVT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 DVT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后遗症可使肢体病残,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一旦发生下肢DVT,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避免严重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对下肢骨折患者应考虑到下肢 DVT形成的可能,密切观察肢体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DVT起病多隐匿,高危患者应行彩色超声检查,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血浆 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术前 DVT高危患者的筛查,阴性结果可排除急性血栓的形成,D-二聚体测定及超声检查均为阳性则可确诊。

3.2 预防 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如被动的按摩足底或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力袜等;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性的功能锻炼:术后立刻开始足、趾的主动活动,进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定时翻身更换体位,协助被动锻炼;指导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根据医嘱术前 12 h或术后 12~24 h开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术后 4~6 h给予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术前或术后当晚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用药时监测,INR维持在 2.0~2.5;上述药物不联合应用,任一种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 7~10 d;用药后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局部切口渗血情况,如鼻腔、齿龈有无异常出血,有无黑便、血尿;患者有无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心悸等。

3.3 治疗 DVT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若并发大面积肺栓塞可危及生命。目前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溶栓可使静脉血栓快速溶解并恢复静脉血流,可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病程不超过 72 h者可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尿激酶[3]。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生成纤维蛋白酶,发挥溶解血栓作用[4];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因子Xa的功能,主要防止血栓形成;可口服华法林,但有出血的并发症,应于严密保护下使用;祛聚疗法可防止血小板凝聚,可作为辅助疗法,本组 32例DVT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等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导致肺动脉栓塞。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悉心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 DVT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1] 陆芸,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9.

[2]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07,9(9):153-155.

[3] 刘畅.人工关节置换术66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2009,16(3):43-44.

[4] 魏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115.

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患肢肝素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