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20例疗效观察

2011-08-15解新民范德孚李如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脑室血肿

解新民 范德孚 李如洪

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20例疗效观察

解新民 范德孚 李如洪

目的 探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通过对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锥颅抽吸引流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的血肿量患者的疗效和血肿平均清除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对大量出血。血肿量 >80ml不宜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小量和中等量出血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可提高生存质量。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应以不同的血肿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的选择宜在 6~12h以内进行。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抽吸术;临床疗效和适应证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够满意,手术清除血肿因创伤大,后遗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难以下降。我院于 2004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对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 CT定位,锥颅抽吸引流冲洗,血肿内注入尿激酶引流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锥颅抽吸术 120例,男 84例,女 36例,年龄 42~74岁,平均 64.7岁。意识状态:嗜睡 18例,浅昏迷 36例,中昏迷 54例,深昏迷 12例。其中合并脑疝 30例。肌力 0-1级90例,肌力 2-3级 24例,肌力 4级 6例。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皮层下出血 30例,壳核出血 72例,丘脑出血 18例,破入脑室24例。出血量按多田氏法计算:<40ml24例,<41~60ml 33例,<61~80ml33例,80ml以上 30例。

1.2 方法 根据头颅 CT显示的位置,以血肿中心为靶点选择最佳锥颅颅点[1]。术前常规备皮,消毒皮肤,局麻。用颅锥锥透颅骨,再沿锥孔插入脑穿针达到预先测量的深度抽吸,见有暗红色黏稠样血液后退出脑穿针,沿锥孔插入颅脑外引流器引流管进行负压抽吸,可见陈旧性血液吸出。用注射器抽吸,避免过分用力,首次抽吸 1/4~1/3即可。持续引流。患者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脑水肿治疗。

2 讨论

2.1 自CT引入以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以及较高的生存率已被所有神经内外科医生所认同。我们认为对大量出血(出血 >80ml)者不宜采用锥颅抽吸术,少量和中等量出血用锥颅抽吸术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2.2 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行锥颅抽吸术效果较差。本组 80 ml以上者 30例中,死亡 18例、重残 6例、植物生存 3例。朱毅等[2]对 185例采用锥颅抽吸术,认为出血量 <60ml和 >60 ml者死亡率分别为 9.82%和 47.06%。

2.3 出血量在 80ml以上者宜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出血量在 60~80ml者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年龄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2.4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锥颅抽吸术所选择时机不同其作者有不同的看法。黄雪松等[3]认为手术最佳时机为 3~5d。贾保祥等[4]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超早期(发病 6h以内)、早期(发病 48h以内)、延期手术(发病 48h以后)。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也未统一。这与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有一定关系。病理发现在 6h后于血肿接触的脑实质会发生随着时间的变化由近及远的出现伴红细胞浸润的坏死层,发生在血肿周围的外侧,小血管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和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此认为这些继发性变化以清除血肿,可使周围的脑实质继发性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这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手术最佳时机为 6~24h以内,手术越早,治愈率越高,死亡率越低。

2.5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脑组织的局部出血灶。血肿形成的过程中可产生凝血酶等神经毒性介质,它可对脑细胞有毒性损伤,同时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脑水肿,正常脑组织受压、推移、坏死、软化等。高血压脑出血在大脑基底节处最常发生,约占脑出血的 70%-80%。出血常侵入内囊、丘脑、可破入侧脑室而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基底节的壳核出血较多见,约占 44%、丘脑出血约占 13%、脑桥出血约占 9%、小脑出血约占9%、其他出血约占 25%[5]。

2.6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 手术治疗的目的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脑叶出血≥30ml;基底节区出血≥30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脑室积血者;颅内血肿量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者。

CT问世后,大大简化了诊断方法,通过 CT可以直接了解出血情况,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即可确定应采取的对策。锥颅抽吸术适用于各种部位出血,特别适用于深部和脑室的出血。术后应保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颅内压增高,防止肺部感染、褥疮、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患者度过稳定期后,即可逐步进行语言、肢体等神经功能康复治疗。

[1] 陈牺光.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新技术.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4,129.

[2] 朱毅,黄克清,梁玉峰,等.计算机辅助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死亡因素分析.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04,25:2(2):111-114.

[3] 黄雪松,常建波,王永新,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02,25:10(1):30-37.

[4]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治疗指南.科技出版社,2003:68-72.

[5] 刘运生,欧阳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86-390.

043400山西省曲沃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引流术脑室血肿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