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1-08-15巴特尔
◆巴特尔
(河套大学医学院)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巴特尔
(河套大学医学院)
儿童读物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读物在不断发展,儿童读物市场也出现了新情况:外国儿童读物明显占优势而我国儿童读物处境尴尬;目前儿童读物市场的行销旺,图书主要以“套书”为主;家长选择儿童读物的盲目性及对儿童读物利用不充分等。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能使我国的儿童读物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
儿童读物 儿童情趣 套书
儿童读物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知识读物以及各种文艺作品的总称,其内容有文学读物、美术作品、自然科学读物、社会科学读物、历史、地理知识读物等。儿童读物对儿童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已有所公认,正如有人说,一个孩子从图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等都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读物是儿童生活本身的需要。
那么现在的儿童爱读书吗?他们又最喜欢看哪些书?我国目前的图书市场又出现什么情况?家长选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这些或许是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少儿读物出版者及孩子家长都有兴趣知道,我对此做了详细的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冷”与“热”的反差
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儿童喜欢读书,儿童最喜欢看的书籍名列前茅的是:外国经典儿童读物、中国经典儿童读物及科普读物,最喜欢的图书外国儿童读物占37%,属于中国儿童读物占20%,属于科普知识的占18%,其它25%。
调查结果表明外国著作仍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对《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等外国作品非常熟悉,直到《哈利·波特》的出现。我也相信所有的人都从电视画面上或者报刊上,看到过被描述的孩子们排着漫长的队伍,冒着倾盆的大雨,买《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情景,而披着黑斗篷的魔法男孩哈利·波特能从万里来到中国,不动声色就控制了千千万万中国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中国的日子里,他玩得又很高兴,没有感到丝毫的水土不服,而我们国内大部头的作品凤毛麟角地在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这样冷与热的反差使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到了回顾与反思的时候了。外国的作品为什么能如此赢得读者的心,我们的作品在走向世界为什么步履维艰?
外国儿童作品“热”原因从其作品本身来看,我认为它有如下优点:
1.外国儿童读物真正服务于儿童而不是服务于教育
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畅销书,最大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服务,以《哈利·波特》为例,就是符合儿童心理,真心实意为儿童服务的作品。主人公哈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孩子看来,和自己差不多。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基础是作家与小读者的平等,作家不应摆出居高临下的姿式,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同时儿童世界有独特的思维特征。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一种不同与成人思维模式而与原始思维同构对应的特殊思维,即“儿童-原始思维”,与人类整体混沌初开的同年原始时代的原始思维意识几乎完全一致。“儿童-原始思维”导致儿童产生诸如泛灵论(万物有灵)、人造论(万物皆备于我)等观念,因而儿童天生就对人类童年时代原始思维的艺术化产物-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也就成为外国儿童读物如《哈利·波特》成功的关键,我们有的读物叫好不叫座,大人看好小孩子不爱看就是立足点有问题。
2.外国儿童读物有着优良的专业化创作
虽然我国的儿童读物的诞生也有久远的历史,图书在人的发展历程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对儿童图书的轻视和误解,导致我国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与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虽然数量众多,但模仿抄袭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图书内容千篇一律,绘制粗糙。
国外的图书经过几百年的洗炼其创作理念、创作技术与手法都已非常成熟,并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比如德国人的图画书秉承了德国人一向科学严谨的作风,其分类非常细,每本图画书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面向几岁孩子,男孩还是女孩针对的是儿童的哪种心理,等等。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每个问题,可能有的每种感受几乎都能在图书中找到答案或者得到共鸣。德国著名的图画作者雅诺什自编自绘的《妈妈你说,孩子从哪里来的》就以轻松诙谐的笔触从老鼠的视角解释了许多家长觉得难,而孩子又常问起的“我从哪里来”的问题。雅诺什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介绍了每一种物种的受孕过程,同时又强调了一个道理:只有彼此相爱,彼此有“兴趣”才能生孩子,不管是雌蕊还是雄蕊、公鸡和母鸡、男人和女人、还是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
分析外国儿童读物“热”现象,再回过头来看看,相比之下,我国的儿童读物倍受“冷”遇,我认为有如下两点原因:
1.教育成为其主要创作价值
《哈利·波特》为何具有如此魅力,其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是的,这正是我国儿童读物所犯的最严重错误,儿童作家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们学到些什么,明白或懂得什么,这也与我们的传统儿童观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度,对读者进行“诗教”,强调“文以载道”,这是历史文化人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虽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包括儿童读物在内的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改观,但“文以载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艺观并成为过去,它仍然有着极强的粘合力,仍然或明或暗地影响。左右着人们的创作思想。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为“教育”的儿童读物提供了理论依托,这是历史的缘由。从现实方面看,由于片面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人们判断作品的优劣往往以直接的政治效果为标准,这从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儿童读物的教育性。
客观地说,教育之于儿童读物并没有什么错,儿童读物当然需要教育,但问题在于“教育”的儿童读物往往无限度地夸大教育性,乃至以“教育”涵盖了儿童读物的所有属性。
2.成人文化对儿童世界的“入侵”
我国儿童读物读者较多地集中于少数几本畅销书,大多数此类读物销售和阅读的实际情况也并不容乐观,而多数小朋友认为,当前的儿童读物“太弱智了”,内容重复、乏味,还过于幼稚,不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评价现在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想象力不够”、“干巴巴的”、“故事虚假”。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写作时已届中年,他们的作品多以自己的成长为背景,想象力的贫乏和原创性不足,无法引起少年儿童的兴趣。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一个远离自然的人工世界里,很难想象田野里的丑小鸭,连一只猫也许还是从动物园或宠物商店里认识的。他们的体验和上一时代的人完全不同,在他们世界里如鱼得水,但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作品时便有赶鸭子上架赶鱼出水的感觉。
当然,我们在肯定外国儿童作品畅销的情况下,也不能拿否定中国儿童文学为代价,我们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中国也有自己的“明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成少儿读物后在日本、韩国最为流行,王泉根教授曾向韩国留学生做过调查,韩国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最感兴趣,有图画书、卡通、连环画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种版本。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这些形象小孩子都知道;日本对中国的《西游记》知道最多,“孙悟空”也成为他们最崇拜的偶像。
刺激肯定是刺激,但是否适合孩子呢?对孩童的影响,绝不像是坐刺激的过山车这么简单!其中负面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每位家长的注意。
(二)目前儿童读物市场的行销旺,图书主要以“套书”销售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家庭的购书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下一代人口越来越少,通常小家庭里只生育一个或至多两个小孩,小孩人数少,父母亲更加宠爱,对小孩的玩具,儿童读物购买,都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这样导致市场行销旺,多少带动中国儿童读物创作风气,便更多的人愿意提笔来为孩子们写作,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现在的一些儿童出版物不是在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单纯追求包装的华丽,价格居高不下,一本读物动辄十几元、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同时商家为了提高销售额,儿童读物多被“套书”占了大部分。
所谓“套书”就是一套书,少则四五本,多则数十本,甚至多达100本以上,一次必购足一套,不能只挑其中几本,这种销售方式,从长远角度看,这不仅会影响到家长和儿童的购买行为,也会影响到儿童读物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这些方式也常受到各方指责,但是商人我行我素,仍成为目前童书市场的主力。
“套书”通常是彩色精装本的图画集,以图画为主,文学并不多。大部分的套书都是从国外翻译来的,少数自制的套书大都以民间故事为主,当代作家的作品并不多见。
(三)家长选择儿童读物的盲目性与武断性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许多家长盲目地为孩子选书,不知哪些书适合自己的孩子及怎样利用这些书,选择往往从自己的主观臆断出发,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
家长往往是儿童读物的实际选购者,因此家长的喜好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阅读状况,也由此逐渐影响了孩子对各类读物的喜好,但家长的看法与孩子的喜好未必一一挂钩。调查中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图书时往往钟情于百科类、科普类甚至教辅类的图书,以为只有这类书籍才是“正经书”,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将自己的看法和趣味强加于孩子。就书本身而言,字体、纸张、文字的流畅性,是否图文结合、画面生动、色彩艳丽方面考虑的甚少,对购买回来的图书利用率也不高,任孩子处之,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更好地指导家长选择并充分利用图书,今后的儿童作品创作及市场运做中怎样才使我们的儿童读物让孩子更加喜欢,并走向世界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儿童读物的创作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具备一颗“童心”,怀着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事物的真心去创作,作家在创作时,为儿童编辑图书时,应以童心去观察、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活。
其次,要特别注意其作品富有的拟人化描写。在孩子眼里,天地万物,不论花草树木,禽兽鱼虫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通人性、懂语言的,他们把周围的生活,当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妙的童话世界,他们可以把呱呱叫的青蛙,叽叽叫的小鸟,咕咕叫的公鸡和吱吱叫的蟋蟀当成是在举行一场美妙动听的音乐会。所以作家要努力使自己进入童话的角色,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童话故事中的主人翁,均以拟人手法,塑造孩子们喜爱的形象,并把孩子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以美的、真诚的、友爱的感情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二)图书市场方面
1.在对外发展中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作家作品要走向世界,必须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国外的很多畅销书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哈利·波特》的规模,宣传规模,他们是作为文化产业来做,而我们仅局限在儿童文学的本位。《哈利·波特》的魔幻情结植根于英国深厚的土壤,我们的童话则非常空洞,阅读起来没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2.加强培养少儿读物的出版复合型人才
出版复合型人才要有儿童文学的专业基础,外语好,懂编辑出版工作,这样才能走向世界,有些作品,也不是创作水平低,而是我们能够对外交流的人太少了,人家缺乏对我们作品的了解,我们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否则指望国外的汉学家来翻译,成活率就会更少。
3.儿童读物应加强与多种媒件手段的结合
目前,电子媒体十分占优势,让小观众以十分轻松的方式享受文学作品,最普遍的电子媒体是录音带,目前很多儿童读物都附加录音带,十分受到欢迎,小朋友睡前听一听录音带,就像听妈妈说故事入眠,小朋友欢迎,大人也高兴,高兴不用常常为了讲故事,找故事而烦恼。
其次是与电影、卡通动画相结合,例如美国《侏罗纪公园》改编成畅销小说,迪斯尼公司将许多经典童话制成卡通动画,如《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灰姑娘》、《睡美人》等等,受到全球儿童的热烈欢迎。
此外,文学作品还可以与电视剧、舞台剧结合,和电脑结合,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要和多媒体或新科技结合,以求发挥不同媒体的特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三)家长选书方面
应注意避免将自己的看法和趣味强加于孩子,书对幼儿来说读物不只是书,更是玩具、朋友及跟大人沟通的桥梁,选书时首先要考虑人,以孩子为本位,掌握适龄适性的原则。
其次,就书本身而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①封面印刷清晰优美
②装订牢固安全:家长要注意书的安全性,以免孩子在翻书过程中受到伤害,如立体图书图案是否有尖锐的角,纸张裁边是否太利,书的四角是不是够圆滑,等等。
③纸张厚薄适中不反光,对孩子视力较好。
④字体大小:孩子如可独立阅读,字就要大点,让孩子看清楚。
⑤文字流畅口语化:内容语句要重复,可和孩子产生互动,并要有情节性,但要求简单。孩子容易对故事留下印象,将故事带进生活。
⑥拟人化。孩子容易理解,尤其是小动物,孩子在此年龄阶段对动物充满好奇心,感到亲切,接受度高,易受感染,也较能融入故事。
⑦图文结合,画面生动。色彩艳丽的图文结合,对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再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处处有书,让孩子可以随时看到,拿到书,孩子没事做自然就会去阅读。
①空间:书要放在孩子随手可拿到的地方,且要有固定地方让孩子放书,如书柜下面几层只要不影响起居,厨房橱柜也可以安排空间。如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或家里有足够的空间,安排一个干净、安静的角落放置书柜或书箱有充足的光线,舒服的椅垫及小椅子,让孩子觉得那儿就是看书的地方,只要想看书,就会去那儿。
②时间:可固定在睡前阅读。此时孩子的精力已发泄得差不多了,较能静下心来看书,且看书有助于安抚情绪、能帮助孩子入睡。
以上是我对我国目前儿童读物的基本认识及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读物的创作者及儿童读物的出版者提供一些有意的帮助,共同推进我国儿童读物的健康发展并使中国的儿童读物向世界市场进军。
[1]许晓晖,辛志勇,刘红云.关于学前儿童读物状况的调查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
[2]张晓叶.《感悟童真》——儿童读物插图创作散记.美术之友,2003,(3).
[3]王文戈.在系统的结构中注重实用性——读《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4]吴耀华.儿童读物的市场引导和精品意识.南方文坛,1995,(1).
[5]关福堃.20世纪儿童文学的现代文化品格.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5,(5).
[6]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8.
[7]柳乔.千帆过处走来哈利·波特——评儿童读物《哈利·波特》.福建艺术,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