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

2011-08-15张新明

中小学电教 2011年5期
关键词:人文科技发展

☆ 周 美 张新明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随着国外视听教育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视听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但在我国真正而且比较全面地探讨教育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技术学从此创立。在经历近三十年的全面发展之后,我国的教育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与范畴、教学媒体理论与应用、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育信息化以及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成就颇为显著。如:《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郑永柏编著)、《教育传播学》(南国农 李运林主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课堂等的蓬勃发展,我国很多高校也承担了相关的课题,促进了理论研究的发展。如:由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中心承担的“十五”重点课题“远程教育领域专业人员的能力结构和主干课程的开发”,重点研究大陆远程教育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发培训课程,为远程教育领域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培训支持。[1]

2.实践成果

教育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或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校园网都已经成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支持平台。在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方面,其相关产品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目标。而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外,在教育政务信息化、虚拟课堂、虚拟校园、网上教育联盟等也是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应用教育技术进行资源建设方面,为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保护珍贵的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对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许多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均把资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地和各单位都收集和开发了很多资源,中国基础教育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一些教育软件公司陆续在市场中崛起,成为教育软件市场上的中坚力量。

(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

在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个老问题,那就是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主要原因是唯媒体技术论的思想仍处于主流地位。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信息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信息技术的兴起,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也就是说,当时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软件设施却处于滞后的状态。我们应该两手抓,使我国的硬件和软件并行发展,共同建设,使之适合我国的国情。

积累数据的竞争已经开始,目前由谷歌、脸书等巨头主导,在中国是百度和腾讯等巨头。到目前为止,这些公司都是“注意力商人”(attention merchants),它们通过向我们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商。然而,他们真正的业务不仅仅是销售广告。相反,通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他们设法积累了大量关于我们的数据,这些数据比任何广告收入都更有价值。我们不是他们的顾客,而是他们的产品。

2.管理体制欠完善

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技术机构,如电教中心、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计算机中心等,但由于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健全,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管理体制之所以不健全,基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教育技术及其机构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看法各异,比如:认为它是拍摄和播放电视录像的,它是管理电教设备教室的,它是搞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等。[2]正是因为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使得教育技术机构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很多电教人员扮演的角色很复杂,常常会担任着维修工的工作,或者是网站维护人员、课件制作者等。另外,教育技术人员与学校其他教学人员之间不能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也是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

3.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3]

在大多数教育技术工作者之间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而是受理论的摆布。另一个方面,在实践领域里,对某些工具软件的推崇也有盲目的倾向。比如:风行一时的Web Quest,但是却少有进一步的创新性研究,导致Web Quest逐渐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误区。

任何理论和工具都有局限性,教育技术人士对某种理论或工具特别“钟情”甚至达到了“完美”的程度,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理论和工具在教育应用中的作用,不断创新和超越,使理论和实践能并行发展,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用实践来鉴定理论。

二、教育技术中的人文考虑

(一)人文教育拒绝边缘化[4]

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就是教育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使人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价值,求得精神的自由和发展。[5]当代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片面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对人及其人性所造成的压抑。因此,当代的人文精神尊重科学但不迷信科学,相信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类可以把科学技术成果增进到人类幸福的轨道上来。[6]现时代应该极力挽救被工业文明淹没了的人的灵性,拯救被技术和网络思维浸染了的人的思维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就是综合发展人的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方面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所以,人文教育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与地位与技术是等同的。

(二)教育技术中的人文反思

1.机器的使用弱化人的潜能,抑制人的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现代化设备替代人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但是各种设备在延伸了人体功能的同时,也在逐渐剥夺人锻炼自己的机会,弱化了人的潜能,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人变得越来越懒,人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一切工作都靠机器去完成。“万能”的电脑使得许多复杂的数学运算和繁琐的公式变得不再困难甚至不再需要,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生动活泼,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从而使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抑制,长期这样下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借助于媒体,教师可以拥有广阔的信息资料,学生的信息来源也可以由教材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广阔的信息资源对于学生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增加学生自由选择性的同时,学习也因此增加了盲目性与无所适从性。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心理状态等都还不成熟,因而很可能会做出许多错误选择。[7]媒体帮助教师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情况,似乎实现了“因材施教”,但是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了么?真正的“因材施教”并不是仅仅给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而是要教育者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爱好、思维习惯、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做出不同的教育决策,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这一切不是靠一台机器能胜任的。而且,机器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它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固定的、僵化的。机器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学生面对如此机械、毫无情感的教师,其个性都被扼杀泯灭了。

2.媒体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些人认为媒体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得学习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探讨更为容易,关系更加亲密了,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媒体传输的只是简单的信息,人的情感在传输过程中所剩无几。媒体在表面拉近人的距离的同时却使得人的心理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淡漠。有资料显示,“人类长时间面对现代媒体,会严重增加它的孤独感、忧郁感、降低人际交往能力。”[8]在大力推广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探讨其教学效果如何?电视教学或是网络教学真的能获得教师面对面传授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么?在推行媒体教学的同时,上述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3.信息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干扰学习

人们通常都认为信息通过媒体可以生动活泼的呈现,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兴趣不代表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人们只有对事物的本质了解了,对事物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把握,可是这些不是呆板的机器所能给予的。此外,媒体虽然能对人的感觉具有很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其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却往往被忽略。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华丽的色彩上了……而这些背后所呈现的知识和内涵却被遗忘了。这样的信息呈现方式就干扰了学习,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崇尚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科技是求真,是“立世之基”;人文是存善,是“为人之本”。科技与人文就像世界的阴和阳,共同构筑了这个世界。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生互灭的。当二者和谐发展的时候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如果二者处于失调的关系时,双方就会对立冲突,妨碍发展的进程。

当初科技是根植于正确的人文思想指导,才使之脱离神学的束缚得以飞速的发展。反之,科技的发展带来丰厚的物质基础,为人文思想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只有科技发展了,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能够去思考人文的问题。科技和人文缺一不可。

当今时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人类基因组工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各种绝症的攻克等等,这所有的发展都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体现。但是,当代科技过度的、失控的发展却相对抑制了人文的进程。科技与人文的失衡造成了当代人文精神的陨落。科技和人文是一对复杂微妙的统一体,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远不是废除一个就能奏效的。[9]“当今哲学如何面对高科技的问题,是一个新课题,并非一句‘忽视人文’就可以骂倒的”。[10]

由此,可以看到,科技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些许困扰,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此即,人文为科技的航标,科技为人文奠基;人文贯穿了科学的始终,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创建广阔的发展平台;科技也贯穿人文的始终,为其奠基,避免其走入荒谬。以上对科技与人文关系作了一个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内科技与人文冲突的问题,为教育技术的未来找寻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二)期待教育技术与人文走向和谐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要解决教育技术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应该先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教育不应该只注重效益,而应该全面发展,真正的以人为目的。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下,教育技术带来的弊端才可能被彻底消除。因此,我们对教育技术应该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

从教育技术学科本身来看,教育技术工作者关注得较多的还是技术本身,研究如何使用技术,从而忽略了技术的价值。如同上文所说,技术不能更好地鉴证理论,而理论也不能很好地支持技术。在教育中技术和理论不能更好的相结合,从而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人对教育技术持有怀疑的态度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教育技术只有在正确的人文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正确的发展,因此,教育技术如果想使自身健康的发展,首先必须使教育技术人员建立起正确的观念,培养其人文思想和意识。应本着理性的思想冷静地对待技术,使用技术、不能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也不可一味地排斥技术。但是,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人文思想的体现,要注意对技术的人文把握。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文思想和精神都不能忽略。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媒体提高教学效果,但也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

对于技术本身,我们要持有理智的态度,不盲目夸大也不拒之千里,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技术才能顺利健康的发展。教育领域内必须崇尚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才能最终是教育为人类服务,促进人类的进步。[11]

因此,本文呼吁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心怀教育、关怀教育、关注人类的未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本着为教育和人类服务的目的,努力实现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使教育这颗大树健康成长。

[1][2][3]黄荣怀.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台湾),2003,(12).

[4][6]姜捷,赵亮.远程教育中的人文反思[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253-255.

[5]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国远程教育,2001,(3).

[7][9][11]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4):8-10.

[8]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叶秀山.“悠闲出智慧”说[J].方法,1998,(9).

猜你喜欢

人文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人文绍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人文社科
科技在线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