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2011-08-15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峥孙杰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曾峥 孙杰
1 第三方物流的意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Logistics,TPL or 3PL)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方与第二方收货方而言的第三方企业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一种物流服务,它为客户提供带合同与结盟性质的个性化、信息化、系列化的代理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意义有:第一,企业可集中精力经营其核心业务。在企业的物力、人力、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将各类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主营业务中,而把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经营。第二,通过大量减少库存而大幅降低仓储费用。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物流理念与物流方式,能大幅减少库存进而减少仓储成本。第三,降低成本,减少开销。第三方物流因其专业性、职业性而使其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相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更突出,由此可明显降低生产经营企业的物流成本。第四,通过改进企业服务质量而分散风险。第三方物流能全面优化供应链的各环节,压缩交货周期,提升服务质量,由此使生产经营企业规避更大风险和高库存带来的大量费用开销。第五,第三方物流能使生产经营企业提高运行的灵活性。在服务层面,第三方物流能为客户供应全面而多元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要;在地理层面,不同地域的商品供应商会提供不间断的货源,而企业自己建造仓库会导致大量浪费,也容易大幅增加库存,但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仓储服务就不会产生此弊病。
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困境
2.1 物流市场较小,物流观念落后
物流市场较小是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大困境。首先,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中国发展才起步,大多数企业依旧坚持“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经营管理方式,传统物流观念的根深蒂固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然后,中国物流业长久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从员工到领导都习惯于传统的物流方式,和物流业需要创新的追求相悖。并且,地域封锁、部门切割、行业垄断的体制性与制度性阻碍还很明显,致使物流的专业性不足。
2.2 第三方物流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时日不长,国内的大专院校对培养第三方物流人才的进程也展开得较晚,而当下主要是以往一些从事仓储、运输的人员在培养第三方物流人才,因此可胜任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很少。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熟知现代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物流人员的素质不高,经营管理理念、服务品质都与市场需求有显著差距,开拓市场的主动性与创见性缺失。而大部分中高级经营管理者也尚未系统灌输过专业的物流理论,纯粹凭经验行事。这些都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经常出现管理运营混乱、效率低下、业务拓展缓慢等问题。
2.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中国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不断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可大体应用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仍位于初始阶段,广泛存在着对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弱的问题。有些企业尚不知何谓信息化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化。如今我中国物流企业主要是提供运输与仓储方面的物流服务,而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系统改良等以信息技术为前提的物流增值服务环节,尚未全面开展。
2.4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品质较低下
物流属于服务行业,对客户服务品质的高低至关重要。2010年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的调研数据显示,生产经营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与不满意度同比下降,而不完全满意度明显上升。这反映中国第三方物流的逐渐成长以及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调研表明,生产经营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不满意主要出于服务内容有所缺失,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低下,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精确性不足,物流服务的差错过多。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路
3.1 更新传统物流观念,强化第三方物流意识
任何行为上的改良都必先进行意识观念上的改良。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先转变传统观念,当前要力抓三方面。第一,以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观念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中国的物流企业首先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首先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脱,排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方可进化到市场经济体系中,进而向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转轨。第二,以市场一体化观念取代市场垄断分割的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开放思想,打破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而树立全国物流市场一体化的意识,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分割转为全国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观念,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分割转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意识。第三,物流企业应从本质上转变其思想观念、企业文化、内部管理、营销策略、服务品质,让第三方物流的理念广为人们接受。
3.2 实施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战略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必须要注重物流从业者的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首先,通过政府推动和非政府形式促进科研院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把最新的科研理论应用于物流实践中,加速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批量培养,最终训练出大批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熟悉物流业务、精于国际国内行情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其次,大专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来加强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学理专研与学科群建设,系统培养中高级第三方物流人才。再次,除了侧重于这类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之外,还应对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所有员工进行定期的物流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
3.3 广泛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与信息技术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相当落后。中西部诸多区域仍采用原始的手提肩扛方式,这明显阻碍着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此,我们急需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物流设备以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客户品质。再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大举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综合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譬如最大程度地利用条形码、GPS、GIS、RFID、EDI等来共享物流信息,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环节、各系统、各要素均能快速得到有效的物流信息进而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以此提高物流服务品质。
3.4 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品质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以下几大方面提高其服务品质:第一,更新服务观念,将客户利益置于首位。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方,对其具有很高的依赖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请求。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将每个与自己合作的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重点客户,而不应差异化对待。第三,根据客户的产品特性、需求特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竞争需要等个性化的要求供给他们务实的服务。第四,培养自身专业性服务的技能。第五,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供给总体策划服务和精确的信息服务。第六,培养可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能力。第七,强化妥当处理客户投诉的服务能力。
[1]杜文.任民等第三方物流(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茅宁.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