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①

2011-08-15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沈中印

中国商论 2011年31期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国学

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沈中印

旅游从本质上来讲是获得体验和经历,所以,旅游产品的核心可以说是旅游体验和旅游经历,目标则是对“快乐”、“愉悦”的追求。旅游体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旅游者的个性各不相同,旅游对象丰富多彩,旅游需求又多种多样,因此,旅游体验几乎无所不包。徜徉于山水之间,自称是回归自然;置身于文物古迹之中,则自称是体验历史;往返于都市与乡村之间,又自称是领悟生活[1]。对于旅游体验内涵,目前学术界有多种界定,综合国外众多学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旅游体验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活动,包括游客的娱乐、学习等。”[2]国内较早给出的旅游体验的含义是:“旅游者通过对外部世界进行认识,取得联系从而产生心理水平的变化,并对心理结构进行调整的一系列过程;是旅游者的心理与旅游介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旅游者以旅游愉悦为追求目标的完整与综合体验。”[3]以及“旅游者对所经历的事物或事件的亲身观察或参与过程从而形成感受”[4]。

旅游体验从层次上来说,分为表层、中度、深度三个层次,旅游者在完成一次旅游体验,无论是书院文化游,还是诸如宗教文化游、茶文化游、陶瓷文化游、红色旅游甚或山水风光游、文化艺术游、城市购物观光娱乐、健身旅游、仿古旅游、社会旅游、美食旅游,又或者是探寻城市生活旅游等,只要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愉悦,那么这次的旅游体验就是完美的。体验是人类将自己的切身经历、实践,通过在情感和悟性思维引导下的身心活动去实现感悟世界与人生的一种过程与方式。此理解中有这样几层含义:体验发源于人类自身的亲身经历与事件,并在心理层面上将自己与感悟的对象融合为一而产生;体验是一种在情感和悟性思维引领下,通过身心整合的过程去实现的;体验所追求与获得的是对世界与人生状态、情趣、意义、价值等的感悟[5]。

由此可见,文化体验旅游是指游客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对人类改造社会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的理解、感悟,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整合和传承,从中领悟传统文化深邃。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可以界定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游客的独特体验为目标,设计策划出供游客体验的旅游产品”。其核心是:独特体验。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个性化。随着旅游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日趋成熟。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单一乏味,已经满足不了旅游者多样性的需求。因此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应当具有独特性,能为游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2)创新性。旅游产品和项目要持续定期创新,以保持独特性和新鲜感。(3)参与性。在体验旅游中,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往被动地接受旅游企业的诱导和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将自己融入其中。体验的前提是参与,如果没有参与则得不到真正的体验。

白鹿洞书院属于“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让游客更深刻地参与其中,以便延长逗留时间,但是,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与它的文化资源优势极不相称,体验式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极少,从生命周期上说还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初创阶段。白鹿洞书院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开发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设想这样一幅景象,坐在古香古色的古代书院中,泡一壶茶,手捧一本古书,听一堂国学讲座,下一盘棋,既可以深入地了解书院文化,置身其中感受一番古人的生活,又可逃离喧嚣的生活,忘却压力,进行一次全身心的放松,这样的文化体验会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1 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的实现路径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还是个新生事物,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的实现路径可概括为以下三种。

1.1 开发设计观赏式的旅游产品

其开发思路是:利用或创造出具有某种文化氛围的人文旅游资源,并开发设计出旅游线路,引领游客在景区内游览观赏,以便让游客认知人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在观赏时沉静其中,从而被历史或文化熏陶。例如可设计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历史模型,可再现从唐代李渤建立书院到宋代朱熹弘扬理学再到现代书院的发展历史。

1.2 开发设计主题旅游活动

这是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中的一种深度体验产品。游客参与旅游活动,使他们更深层次地体验本地文化,很多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回味无穷,记忆难忘,设计时要把各产品和服务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就构成体验主题。由于白鹿洞书院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可邀请不同学派的专家、学者到这里进行国学辩论、讲学等。

1.3 模仿式开发

这是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中的另一种深度体验产品。其原理是模仿市场上畅销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场景,如采茶,制陶等。旅游者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与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最真实的生活状况。例如模仿古代学校,让学员身着唐装或者汉服,坐在书院的学堂,听一堂古色古香的礼仪课,传承传统的中国礼仪。

2 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2.1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2.1.1 “国学堂”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

利用庐山国学的声誉开发一系列的与国学有关的产品和活动,如“白鹿洞书院度假游”,内容为学习庐山国学,体验传统文化。

2.1.2 “白鹿园”生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

思路为:建一个白鹿园,以“天人合一”为理念设计,进行生态文化观赏和教育。

2.1.3 构建文化产业链

思路为:吃(学府饭菜,开发本地特色小吃)、住(学府体验住宿,借鉴青年旅馆等,体现文与雅)、行(外:公交,观光车;内:环保观光车设计生态和文化外观,人力车等)、游(体验白鹿洞书院建筑、地质、动物、植物等)、购(开发工艺品,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旅游工艺品)、娱(以宋理学的理念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如设计沟通游戏,把笃行之贯穿其中,等等)。

2.1.4 整合资源,开发文化体验线路

整合江西的书院文化,开发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这条线路的活动策划与体验过程的设计,具体安排为:白鹿洞书院——学习古代书院礼仪,坐在古色古香的宋代书院中,追思理学大师朱熹,上一堂礼仪课,感受古代书院礼仪的精髓;鹅湖书院——煮茶品茗,在古代书院中饮茶作赋会是另外一番意境,是书院休闲体验的方式;白鹭洲举杯弄琴,品酒赏花及文艺活动。整个活动安排都围绕书院文化为主题,文化体验过程丰富。又如开发白鹿洞书院——九江学院——浔阳琵琶(九江的艺术,春江花月夜等)——东林寺等设计一条文化体验线路。

2.2 白鹿洞书院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具体开发构想

2.2.1 营造文艺氛围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

可以举办节庆活动,如纪念朱熹桂花节、陶渊明菊花节、白居易桃花节、周敦颐莲花节、九江美食节等;发起全国性的作文、演讲、绘画、书法、诗歌比赛和辩论赛等;拍摄以白鹿洞书院为主题的电影;建设白鹿洞书院文化网站,在各大网站论坛建立专门的国学论坛。借以营造白鹿洞书院教育圣地的氛围,展现书院博大深厚的文化风采。

2.2.2 专项性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

为传承书院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把白鹿洞书院打造为培育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基地,可以开发许多与此相关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如修学旅游,学生夏令营、特训班等,还可以举办国学研习营、九江当地名人如陶渊明、周敦颐、黄庭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等。为进一步打造、巩固白鹿洞书院国学圣地的社会地位提升文化品位。本文建议九江学院的学子入学时必须接受一天的文化洗礼,具体安排是按照学院和专业分批次地前往白鹿洞书院参观、听课、写心得体会。

2.2.3 大众性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打造白鹿洞书院“文化主题公园”

其开发思想为:(1)以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民俗活动、舞台节目、广场艺术和影视表演赋予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的品位;(2)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文化节庆和文体竞赛活动;(3)借鉴“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思想,景区从建筑形态到人员装束打扮,处处体现唐朝风韵和宋朝遗风;(4)打造唐城舞台剧。题材上,可以以唐朝寒门子弟科考并最终中状元的故事为题材,安排考生考前“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的寒窗苦读,中状元后夸官“一日观尽长安花”的“光耀门楣”以及“洞房花烛夜”的喧闹为内容,借以向游客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过程和考生的酸甜苦辣。这个题材还可以根据白鹿洞的传说,穿插进神奇白鹿的故事;(5)深入调查研究九江当地的历史和民俗,进一步巩固挖掘开发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并对其有高吸引力的体验旅游产品。例如可以继续提升四大花节活动,即春季桃花节、夏季荷花节、秋季桂花节、冬季菊花节。在举办这些节日活动时还可以同时举办大型的美食节、酒节等,以飨游客;(6)可以让景区的演艺团体每天在景区表演展示唐朝民众日常生活的节目或者九江当地的民俗节目,如黄梅戏、傩舞、在表演时还可以请游客做群众演员,让游客参与其中。

2.2.4 文化体验旅游线路产品开发

可以和景德镇联合,开发以“千年瓷都、千年学府”为宣传口号的文化体验游;可以联合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开发以“书院”体验为主题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游”;可以联合曲阜(孔子故里)和邹城(孟子故里)推出“教育圣地游”等。此外,还可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的高校以及韩国的高校,共同举办以“国学”为主题的“大学之旅”“书院之旅”等“国学名校”体验游。

2.2.5 文化体验旅游纪念品开发

开发设想:(1)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和文人,开发剪纸、麦秆画、木梳等欣赏和实用的纪念品;(2)根据白鹿洞书院这一教育圣地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如“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琴棋书画”等的学习类纪念品,会更引人瞩目;(3)结合白鹿洞书院的文化精神,开发与白鹿洞书院文化相契合的饮食纪念品,如白鹿洞云雾茶文化开发、儒宴“白鹿菜系”等。

[1]陈才.旅游学理论前沿[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Vol.27.No.4:863-883.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云锋.“认知”与“体验”:世界及人生的两种把握方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猜你喜欢

白鹿洞书院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朵云书院黄岩店
鹿拓雾来白鹿洞书院文化APP交互设计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白鹿洞书院记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白鹿洞”与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