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如何走出英语学习误区
2011-08-15◆蒋虹
◆蒋 虹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学生如何走出英语学习误区
◆蒋 虹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学习一直是中国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在极富挑战的 21世纪,无论是在工作、升学或是生活中都离不开英语的应用,英语能力也越来越成为评价人才的标准之一。任何一个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语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英语学习好象成了空气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每个人都被笼罩在这种氛围中,主动或是被动地在学英语。有一部分人急于求成,对学习英语的方法认识不足,甚至走入误区,耽误了学习时机。作为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加之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效果就更差了。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试图努力学习过,但由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收效甚微,导致自信心受损,失去学习兴趣。本文结合英语实践教学,探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误区,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以期使学生走出误区,真正学好英语。
误区一:把英语知识当成英语技能
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许多英语学习者只是为了获得一门语言知识。他们更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却没有努力去发展运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技能。特别是高职学生通常把时间都花在背语法规则、记英语单词、做阅读练习上,虽然有些学生过了四、六级,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听不懂,说不出。
有的学生拿到一本听力教材,一看单词都见过,就认为太简单了,等放了录音,却又听不懂。问题浮出了水面——英语是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习开车,买了本“司机速成”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这时你有了关于如何开车的知识,但是你肯定不会开。原因是开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习,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开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知识变成技能,必须下苦功夫,必须勤练,熟能生巧。学技能所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可见,如果不能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学好英语将会遥遥无期。于是很多的外企人事经理感叹:“想找到英语应用自如的大学生真的太难了。”但是,这些学生们的确都是拿着各种英语等级的证书去面试的。
误区二:寻找捷径,急于求成
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吃苦,不愿意下真功夫,总想找到捷径,因此寄希望于技巧书、速成书。以为掌握了书中所介绍的技巧,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出口成章,下笔如神。诚然,技巧书、速成书对于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在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就像是鼓满船帆的风,可以使学习者加快学习进程。但若忽视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一味只想利用某些技巧来充当万能的钥匙,最终只能走入死胡同。况且,这些技巧、捷径也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许多英语专家也一再告诫我们,要学好英语,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投入和产出成正比。要持之以恒,不可一暴十寒。所谓“一天记住一百个单词”,“英语听说百日通”等纯属商业炒作。
一位师从亚里士多德的年轻人抱怨学习过程太慢太苦,问亚里士多德有没有捷径可走。亚里士多德说出一句千古名言: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习无捷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钱青要求我们要多读些简易读物,最好是 20世纪的作品,最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以免词句的过于陈旧和老化。梅仁毅教授提出至少要读 40本简易读物。《英语学习》主编高厚堃建议至少要背 40篇名篇。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误区三:重应试,大搞题海战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一股脑冲分数而去。许多高职学生认为,只有英语合格,才能获得资格证书,才能拿到文凭,才能在将来找工作时多一块筹码。他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对考试最有用的东西,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他们看来太浪费时间。学习英语时得过且过,抱着 60分万岁的态度,考试前突击一阵子,整天钻书山、泡题海、蒙答案。一旦考试通过,便万事大吉,将英语束之高阁。其结果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哪点都不精通。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语言,能力上也是半瓶子醋,经不起三追四问。
要知道,考试的目的只是检查学生掌握英语的情况,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督促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们考试制度还很不健全,考试题目还不能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全吻合起来。要想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只围着考试的题目转是绝对不行的。主要还应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来达到能听、会说、读得懂、写得出的目的。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我们首先应该克服急躁心理,少一些功利目的,静下心来,扎扎实实打牢基础,培养语言技能,不断积累提高。基础打牢了,各种考试就都能从容应对。
误区四:依赖教材,迷信教师
对教师、教材过于依赖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对预习和复习的重点把握不清,一切依赖教师安排。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认为只要教材上写的,教师教的就是对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只能传授一些知识,而非全部知识。同样,教材也不应是学习的全部内容。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需要到广阔的、肥沃的土壤里去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全面发展。背一背词汇、看一看语法书、学几册精读课本,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学习教材之余还应大量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书籍,报刊,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当然,也需要进行各种不同题材的听、说和写作训练。比如,听力训练的材料除了与课本配套的听力教材外,还可以听一听外国的英语新闻广播,原声电影录音,英文歌曲等。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各方面的词汇,熟悉不同的发音,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习一门外语,从不懂到懂,实际上是对该语言的一种熟练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不断跟它接触、练习、反复实践,达到熟悉它,并能巧妙地理解和使用它。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次两次,三天五天就能奏效的。另外,要掌握一门外语,光凭理论上的理解——只知道某单词的含义是万万不行的;要想学好英语,我们应该走出误区,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科学的学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扫除各种障碍,才能学好英语。
[1]高一虹.2003,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变化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2]樊长荣.中国学生英语时体习得中的两大“误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3]吴一安.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