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应用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2011-08-15◆廖环
◆廖 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应用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廖 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应用英语实际上是指专门用途英语 (即 ESP),Munby(1978)把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分为两类:以学术为目的的英语 (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 —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其学术性较强;以职业为目的的英语 (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s)——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其实用性、专业性较强。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专业英语阅读改为专业英语 (Subject-Based English SBE)。应用英语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在我校处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应用英语教学现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发展,并在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
一、应用英语教学现状
1.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英语重视程度不够。相对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后,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不浓,学生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英语阶段而忽视专业英语阶段的学习倾向,导致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够重视也间接使得他们在真正实际场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欠缺,无法体现出该课程的真正教学意义。
2.课程设置不统一,课时不够。目前大部分院系非英语专业都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很多院系也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应用英语在我校也只是在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三年级开设,这就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有机会继续上英语课,而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则出现了断层。这对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都会带来限制和负面影响。我校虽是语言类院校,大部分专业课程中已经采用了双语教学,如管理学,经济学。但是双语教学并不能取代应用英语,应用英语以专业为基础的英语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双语教学是利用外语 (多为英语)加母语来进行专业教学,重点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双语教学的开展形式是采用原版教材,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是用汉语。在课时安排上,应用英语课程的课时太少,我校应用英语课程是每周 2个课时,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3.应用英语教材建设未充分考虑语言和专业内容两方面的结合,难度控制不当。应用英语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一些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过于强调语言,其练习类型纯粹以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传统型的练习为主,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专业英语教材中不少口语和听力练习,除少数优秀学生以外,一般学生是难以进行的,因为这些听说练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听说能力普遍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这也说明这种专业英语教材实际上忽略了新大纲“专业英语听力材料难度应低于课文”的明确规定。实际上,哪怕英语专业口语教材也比同级的精读教材语言难度低得多。可以预料,以这种教材来进行教学,应用英语教学难以不重蹈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覆辙。毫无疑问,学生仅掌握阅读技能是难以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这五项技能,才是应用业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所在。
4.师资力量匮乏。较长时期以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英语师资严重匮乏,很多院校大学英语实行大班化教学。以我院为例,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在 12~16节有得还要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无暇顾及对该学科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念的吸收与应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很多从英语专业毕业后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就直接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这些教师外语教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知识欠缺,教学能力与经验不足,自身还需要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定期出国、在职进修的机会较少,很难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上几种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应用英语教学质量、妨碍应用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
二、应用英语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提出几点对策:
1.提高学生对应用英语课的学习兴趣。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指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首先,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手学习动机的支配。应用英语课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就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其次,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手法,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出发目标之一,并且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教学理念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每次课给学生提出一个教材上没有的内容、跟专业密切相关的题目或者是知识点,要求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所提出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解答或讨论,这样把课堂所学和实际联系上,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高质量的应用英语教材是完成应用英语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合适的教材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强对应用英语教材选用的指导,以改变应用英语教材选用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要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需要对应业英语教材进行初选,即全面了解现有教材的信息,包括出版社的信息、编者的介绍、有关的书评和读者的反映等。在初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作出选用教材的决定。选用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评价过程,教师应对教材的编写原则及编写体系加以研究,并对教材作进一步的评价,选用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评价过程,教师应对教材的编写原则及编写体系加以研究,并对教材作进一步的评价,即从教学对象、目标、计划、内容、教学法、教学条件及教师自身水平等方面作主观分析(即从教材的需求来分析该课程)和从输入 (input)、内容(content focus)、语言 (language focus)及任务 (task)等方面作客观分析 (即对正在被评价的教材进行分析)。教材应尽量提供既能反映语言复杂性又能使人驾驭掌握学习任务。由于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映,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包括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外语教学理论等,这样才课避免选用教材时的随意性。
3.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在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中,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所教学科的知识,它们是教师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保证。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掌握英语的语言、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及整个语言体系的具体理论,具有听、说、读、写、译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在语言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和深厚的功底,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学好英语。但是,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仅仅具备本体性知识是不够的。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发展以及大学生的知识获得需求,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学习条件性知识 (即教师融合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了解和学习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实用就业英语等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以满足一些学生专业需求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进一步了解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英文歌曲等方面的知识以构建自身的立体知识结构体系。还有,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诸如出国进修、实地考察、学校走访、教师互学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提升平台,开阔教师的见识和视野,督促着教师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尝试在网络上建立意见和建议邮箱,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拓宽素质提升的空间和途径。当然,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进取,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完善和补足,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促进应用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应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困扰,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解决。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应用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教学发展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许可以逐步完善起来。因此,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应用英语教学质量,势必会对应用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研究[M].北京:外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于芳,宁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以促进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27):60-62.
[3]吴伟萍,梁乾英,徐爱文.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融合——基于江西农业大学的个案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J].2006,(5):145-148.
[4]王雪敏,李清俊.大学高年级应用英语教学探讨[J].2007,(7).
[5]应云天.外语教学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