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曼蒂克的重塑与英雄的传奇
——走近吴荪甫

2011-08-15于淑卿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子夜茅盾悲剧

◆于淑卿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罗曼蒂克的重塑与英雄的传奇
——走近吴荪甫

◆于淑卿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子夜》虽然是一部偏重理性化的叙事文本,但是吴荪甫这个人物身上却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浪漫主义,他在生不逢时的困境中挣扎、反抗,传达给读者的是希腊悲剧式英雄的传奇色彩。

《子夜》罗曼蒂克 传奇

茅盾在《子夜》中充满了对吴荪甫的同情。在《子夜》的手稿上,作者在标题旁边注写着英文“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意思很清楚,标明这是“1930年中国的传奇故事”。《子夜》确实是一部传奇故事,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的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 20世纪 30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主人公吴荪甫以不屈的意志和勇于冒险的精神同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血战到底,不愧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民族资本家作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存在,他们确实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阶级地位又使自身陷于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尴尬局面。他们在生不逢时的困境中挣扎、反抗,最终走向失败。茅盾深刻地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境遇,本着内心的真实体验,按照内心情感的指引塑造了一个古典的具有希腊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随着作者的笔触读者禁不住为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诚如陈思和所说:“《子夜》给古典的浪漫主义留下了宽豁的余地”,吴荪甫是一个“充满法兰西冒险家、王子和骑士精神的英雄”。

《子夜》虽然是一部偏重理性化的叙事文本,然而吴荪甫这个人物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对吴荪甫人性化的欣赏与同情。正如王晓明在《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中指出,吴荪甫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基于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写出了一种“悲剧性格”。而夏济安则说“他对自己笔下的男主角的赞赏几乎不加掩饰,这个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即使倒台崩溃,也落得像个巨人”。吴荪甫在追求事业以及对抗命运的精神冒险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表现出一种无名的焦躁和紧张、难言的孤独和苦闷并伴随着动摇和颓唐,他的情感律动反映的是当人面对生存困境时的茫然无措的必然焦虑状态。焦虑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在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对有可能丧失自我的一种担心”,在他看来,“只有当正常人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而抵御这种威胁的自我力量又不足时,他才开始体验到焦虑”。吴荪甫清醒地意识到,自我力量尚不足以抵御这种整体性的威胁,自然就体验到了深深的焦虑。

在《子夜》中,与其说茅盾是在与主人公吴荪甫对话,毋宁说茅盾是在与自己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吴荪甫是茅盾情感的载体,他把对民族资本家的好感无意识地投放到吴荪甫身上,把它塑造得像个古希腊英雄。茅盾自己曾说过,吴荪甫的原型是卢鉴泉,卢鉴泉是茅盾的远房表叔,他不仅在茅盾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将其引进上海商务印书馆,而且在茅盾小的时候就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创作主体的茅盾经过理性的科学分析却又不得不为其安排了失败的结局。在《子夜》中,吴荪甫与苦难作斗争,努力地逃脱那样的结局。虽然在发展民族工业上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在吴荪甫抗争这种命运的过程中,却让我们看到茅盾身体内情感与理性的较量。吴荪甫本是承载着茅盾理性分析的结论,他是要通过自身作为一个反面的角色来说明处在无产阶级对立面的民族资本家在 20世纪 30年代的中国不是失败,就是妥协投降的命运。但是,小说中吴荪甫却处处表现出英雄的特点,其悲剧命运也是令人扼腕叹息的。这种在文本中引发的共鸣与同情不能不说是茅盾理性没能抑制住情感的表现,也正如朱自清所说,这一点恐怕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茅盾理性与情感的隐秘斗争,就这样在与吴荪甫的对话中被读者所窥见。由此可见创作的主观意图与文本的实际效果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有时反而会背道而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个作家在创作中,越是煞费苦心地想从个性及主观上将无意识排除掉,他倒反而会更多地——而不是更少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无意识,尽管还达不到表现出无意识的大部分情境的地步。”

1933年,《子夜》一经发表,就有评论文章谈到主人公吴荪甫是个悲剧英雄。韩侍衍在《<子夜 >的艺术思想及人物》中说,《子夜》所描写的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思想的企业的资本家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个人悲剧”,“这个英雄的失败被写得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死亡一般地使人惋惜”。朱自清也感慨地评论到吴荪甫太英雄气概了,以至于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和偏爱。这是《子夜》发表时一些学者型评论者的代表性阅读感受。王晓明在《一个引人深思的矛盾》中指出,吴荪甫形象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提供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而是基于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写出了一种“悲剧性格”。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 70年前中国人的强国之梦是如何破碎的!

英国美学家斯马特说过:“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因此,吴荪甫的悲剧在于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没有向苦难低头,而是勇于抗争,坚持到毁灭的最后一刻。吴荪甫与命运的抗争,其实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读者从吴荪甫身上感受最为深刻的东西。朱光潜曾说:“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子夜》的悲剧真谛正在于此。从茅盾声明的创作动机与作品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吴荪甫是个有魄力、有雄心、刚毅果断的硬汉,他能处理同时并发的各种矛盾,他有着振兴民族工业的远大理想。读者是旁观的上帝,当主人公向着悲剧迈近或者做着徒劳的反抗时,除了扼腕叹息,还有对主人公抗争的钦佩之情。

[1]茅盾.我走过的道路 (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2.

[2]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杜,2001.146.

[3]夏济安.关于《子夜》李岫:茅盾研究在国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560.

[4]杨韶刚.寻找存在的真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5][美]莱昂耐尔·特里林著.王宁编.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丛书——精神分析.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32.

[6]韩侍衍.《子夜》的艺术思想及人物·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 (第二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947.

[7]朱佩弦.子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 (第二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969.

[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25.

猜你喜欢

子夜茅盾悲剧
伟大的悲剧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无眠(外四首)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春歌》
茅盾手稿管窥
猫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