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晒编制的阳光治理吃空饷
2011-08-15
资源导刊 2011年3期
用晒编制的阳光治理吃空饷
政府信息公开,既有政府开诚布公、主动公开的一面,也有回应社会诉求、满足百姓需求的一面,只有两个方面同声相求、同频共振,社会才能洒满既杀菌又暖人的阳光。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措带来新变化。去年春天,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晒预算”成为关注焦点。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又传来广东48家省直机关及其21个下设机构在网上“晒编制”的消息,单位名称、编制数、5000多名在岗公务员姓名等信息一目了然。
编制这个词,在国人心目中一向神秘而飘忽,颇有“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的意味。前段时间,福建龙岩、湖南永州先后爆出了个人长期吃空饷、百人大面积吃空饷等新闻,久居幕后的编制被拎到媒体聚光灯下。在人们对吃空饷的反思中,期盼掀起编制的盖头来,让其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已经成为信息公开方面的一种迫切需求。
晒编制令人振奋,吃空饷使人郁闷,两相对比,二者反差强烈,但又有着某种内在关联。吃空饷往往依赖信息封闭、暗箱操作,暴露不易,觉察更难,故有一人长吃、多人共吃的事情发生。而晒编制恰恰是对症下药,公开编制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透明开放的环境中运行。制度约束之中,众目睽睽之下,无疑既有利于遏制少数人玩猫腻的冲动,也增加了违规操作的难度、不法行为暴露的可能。所以,对政府来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人们对阳光的需求,不只是量的累积,还有一个阳光照到所需之处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也是这样,既有政府开诚布公、主动公开的一面,也有回应社会诉求、满足百姓需求的一面,只有两个方面同声相求、同频共振,社会才能洒满既杀菌又暖人的阳光。(摘自3月3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