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多媒体时代的挑战摄影记者该怎么办

2011-08-15戚万鹏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数码相机眼光

□戚万鹏

(鸭绿江晚报,辽宁 丹东 118000)

应对多媒体时代的挑战摄影记者该怎么办

□戚万鹏

(鸭绿江晚报,辽宁 丹东 118000)

数字化和多媒体时代给专职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摄影记者面临新的挑战。

如人数超过摄影记者的“草根摄手”,正以“人海战术”般的阵势抢夺报纸上的图片阵地;随着邮件传输、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拍照的风行和普及,通讯员以发稿第一时间的优势,挤占报纸各个版面的图片位置;在这个各种媒体相互渗透交融的时代,当上网看报成为一种阅读习惯之后读者期待的不再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静态摄影图片,而是在网站上与传统新闻一起出现或单独呈现的视频新闻。

眼下,不少纸质媒体网络版都下设图片频道。而聚集人气,增加网友的贴图率成为目标。像《钱江晚报》2006年办起网络版“好摄之友”图片论坛后,从调动爱好摄影的“草根网友”积极性入手,采取多种吸引人气、激发兴趣、鼓动热情的做法,取得较好效果:网友贴图率扶摇直上,不少“草根网友”因此成了“传图铁杆”。

再者,现在已出现具备高清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摄录的图像精度已达到报纸杂志印刷要求,当新闻发生时可以手持这种数码相机将事件的过程录下来,再取出其中最精彩的数字图像。一旦这种数码相机普及,摄影记者常常引以自豪的抓取“决定性瞬间”的看家本领也可以为一般人所掌握。

多媒体时代和摄影数字化带来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图片网的建立。数字化使图片的传送速度大大加快,传送质量也不成问题,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已建起以互联网和数码技术为基础的图片供应网络即图片库。国外已经有报纸、杂志社减少了专职摄影记者。

多媒体时代和摄影数字化让摄影记者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摄影记者带来了机遇,挑战和机遇并存,就看摄影记者怎么应对。笔者的体会是,摄影记者应对多媒体时代的挑战要练好以下三个“硬功”——

树立新闻图片的精品意识,在提高图片的“品质”上下功夫

当今是读图时代,平面媒体要抓住读者的“眼球”,拓展生存空间,没有哪一家报纸不重视新闻图片运用。另外,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新闻图片的质量还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读者是不会“买账”的。

而现实的主要问题是摄影记者往往不能够提供更多“品质”上乘的新闻图片,令编辑在处理版面采用图片时捉襟见肘,总觉得图片不少,但可用的“亮点”太少,因此提高新闻图片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其实,摄影数字化已把摄影记者从传统的冲印照片的繁琐中解放出来,摄影记者现在拍摄及处理图片所耗的时间比以前大大缩短,理应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研究提高新闻图片质量上来。其关键是每一位摄影记者必须从思想上树立起精品意识,要有向版面提供好图片的责任感。笔者是一名摄影记者,今年为了提高自己的新闻图片精品意识和拍摄水平,经过努力申请成为新华社的签约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以及与新华社记者、编辑的往来中受益匪浅,拍摄和选图的水平大大提高。今年仅新华社就刊发了笔者拍的通稿新闻图片70余幅。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报纸上(特别是地市级报纸)所刊载的很多新闻照片新闻价值低、表现手法老套。比如,每年到了春耕时节必有农民或犁田、或插秧的图片,到了“十一”黄金周必有游客乡村游、出境游或景点爆满等无新意的图片……一张报纸这样的“四季歌”新闻图片多了,摄影记者的作用和地位就会被打上问号。对此,已开始引起各家报社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相应的责任制,把摄影记者提供新闻图片的质量与奖励和分配机制挂钩。

不断提高思想、艺术等综合素质,练好“镜外功夫”

有些媒体选择摄影记者时,往往重摄影技术而轻文化素质,认为只要会拍照片都能当摄影记者,这样就造成了摄影记者队伍思想、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偏低的现状。这样的摄影记者怎么能拍出好的新闻图片。

新闻摄影是一种纪实性的摄影,只要肯学习,拍摄技法的掌握并不算难。特别是进入摄影数字化后,因数码相机可以即刻确定拍摄的效果,掌握这些摄影技能花上几个星期也就差不多了。而要创作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重要的是在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和视角上的不断突破。有摄影家说,相机只是你使用的工具,拍出好图片关键看“眼光”。看是眼力,拍是技术。这里的眼光、头脑、思维、观念很重要。有眼光才会拍出独特性的新闻图片。比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赵青拍摄的组照《北京电视中的奥运会》获得了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体育专题类的一等奖。作者拍摄的视角十分独特,用北京的家庭、商场、酒吧、饮食店、工棚、宿舍等不同场合正在播放北京奥运会比赛实况,这一连串镜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北京奥运会在中国的关注程度。

眼光与摄影记者的思想、文化等综合素质有关。怎样提高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笔者的体会是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学习、领会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这是每位新闻记者必做的功课。二是多看、多欣赏名篇佳作,不仅仅是摄影佳作,还有文学、艺术等“名品”,这对提高自己的眼光和艺术素质非常重要。三是多拍、多练、多思考,这是提高自己的眼力和拍摄技能的必经之路。要善于思考总结,不断提高自己。

在摄影、文字、编辑“三手”都过硬上下气力

数字化和多媒体时代要求摄影记者做“多面手”,即“摄、录、采、编、写”等过得硬,不能只满足于摄影业务过得硬。一个好的摄影记者不仅要有过硬的摄影技术,还应该具备写消息和通讯的文字能力和编选图片的能力,这样在独立的采访中才能游刃有余。因为在信息时代过剩的今天,人们对各种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记者在采访中碰到文图结合报道的几率会越来越高。如果摄影记者不仅能够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又能承担得起文字记者的工作,摄影记者的作用就会大大加强。

这里笔者要单独谈谈摄影记者应重视新闻图片的“编辑”能力。你拍了一大堆图片,能不能把最好的、编辑认可的、符合版面要求的图片选出来,或者按照主题要求编出一组高质量的图片,这要看你的选图眼光和能力了。摄影名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选择图片真的比拍摄图片重要。笔者今年在做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习“编选图片”的功力。怎么学,跟新华社的图片编辑学。一是多看新华社编发通稿的国内外好新闻图片,提高自己的欣赏眼光;二是看看自己上传的新闻图片中,编辑从中选发了哪些通稿图片,这样在比较中学习,使自己的选图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并促进自己拍摄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数码相机眼光
这个“数码相机”不一般,全球最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心态决定眼光
爆破瞬间
刮目相看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