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赶庙会

2011-08-15□赵

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庙会

□赵 炳

童年赶庙会

□赵 炳

我的家乡地处伏牛山麓,每年夏收前那里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庙会,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携家带子前往。它不但是我孩提时的渴盼,而且也给当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增添无穷快乐。

每逢庙会,天刚蒙蒙亮,我们兴奋得一夜未眠的一家人便早早起床。外婆利索地扎好头髻打好裹腿;爸爸忙着给牛喂草套辕;姐姐妹妹翻箱倒柜找最好的衣服穿上,打扮得像过节一样;母亲则忙着招呼我们吃早饭,免得路上挨饿。父亲还特地在牛头上系根红头绳以示红运当头,坐在车辕上驾着车悠然地把鞭子甩得震天响。在清脆悦耳的牛铃声中,一家人有说有笑上路了,不时和相识的村民打着招呼。路上已有很多赶庙会的人:有单独行走的;有用架子车拉个老太的;有三五成群相约而行的;还有个别用自行车载人的,后面坐个大人,前面横梁上坐两个小孩,炫耀似的把车铃摇得山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般的笑容。

一路颠簸着来到山顶,发现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放眼朝山下望去,只见一条条由山村连接山顶蜿蜒起伏的小路上全是上山的人流,像一条条涌动起伏的长龙,仍在向山顶聚集。佛爷庙前彩旗飘飘,庙里香烟袅袅、木鱼声声,善男信女虔诚地上香祈愿;牲口市上,猪牛马驴攒动,经纪人忙前忙后撺掇着买卖;木器市上,桌椅板凳床沙发一应俱全;日用品市上,锅碗瓢勺剪刀菜刀应有尽有;农具市上,木锨簸箕镰刀斧头排列成行;服饰市上,各种布匹小孩鞋帽让人眼花缭乱;饮食市上,帐篷高高拉起,一个挨一个,里面桌椅板凳一字摆开,外面支一口大锅,小童很卖劲地拉着风箱,烧得火焰窜起老高,锅内羊肉作响冒着诱人的香气。还有卖油条的、卖凉粉的、卖油茶的、卖粽子的、卖棉花糖的、卖冰糖葫芦的、卖香米糕的……都很卖力地吆喝着,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叫卖声此起彼伏,在挑逗着人们的食欲极限;其他市上,有摆摊算卦的,有起黑星子的,有玩牌赌博的,有踩高跷的,有耍猴戏的,有玩魔术的……都吸引着我好奇的眼睛,不由得拉住大人驻足观看,并引起无限的遐思:站在那么高的木头上踩高跷,万一摔倒怎么办?会算数的画眉咋会那么聪明呢?魔术师咋会神奇地把人装在箱子里变没有了呢?一把长剑咋能吞到肚里呢?用大锤使劲砸在头上的砖上难道不痛么……

“咚锵咚锵咚咚锵……”突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打断我的思绪,原来是大戏准备开演了。在锣鼓声中,一穿黑衣戴黑帽短打扮的人上场了,先是向观众抱拳施礼,报上所要演出的戏曲节目及表演者姓名,然后客气地说些希望观众多多捧场的话,再抛砖引玉地表演个翻跟头或耍大刀等节目,接着大幕合上节目正式开演。那时农村没有电视,像今天《梨园春》之类的戏曲节目是看不来的,看戏是很奢侈的视觉盛宴,于是在高高的戏台下早早地坐满老戏迷们,等待着心仪演员的精彩表演。我那时看戏是看热闹的,好奇的是演员穿的蟒袍玉带,武将身后插的威风凛凛的靠背旗和头顶灵活摆动的雉鸡翎,旦角形形色色的脸谱以及你来我往打斗激烈的对花枪场面。台上的演员演出时全神贯注,悲痛时泪流满面哭得痛不欲生,高兴时眉飞色舞如沐春风,将剧中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随着剧情人物时悲时喜,一会儿满眼泪水一片哭泣声,一会儿笑声一片拍掌叫好。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铡美案》了,当看到秦香莲被抛弃孤苦伶仃还被追杀时,听众对她报以同情之余大骂陈世美绝情绝义,当包公铁面无私将陈世美送上铡刀时,都大声叫好说他罪有应得。也就是在那时,办案公道,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包公在我心中成为永远的偶像。

在三天的庙会里,人们购物,品美食,看大戏,都尽情收获着自己的幸福。有买头牛憧憬着来年生个牛犊的,有购置农具为夏粮丰收做准备的,有扯几尺布盘算着为大人小孩做件衣服的,有买套家具筹备婚礼的,有品尝美食饱一饱口福的,有看大戏饱眼福的……那时我的父母会为我们几个兄妹每个人发上块把钱,由自己做主买些各自喜爱的甘蔗、香米糕、瓜子,或是吃碗凉粉、喝碗胡辣汤,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当别人问起回答时总是一副自豪的样子,父母也觉得很荣光。

时光荏苒,庙会依旧。当不惑之年的我再次踏上故乡庙会的时候,昔日的情景依稀在眼前。纵观眼前景象,人之衣着打扮艳丽,一改过去单纯的灰色黑色。脸色饱满圆润,没有了从前的菜色。所卖物品更加多样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购起物来没有那份前思后想,多的只是自信。赶庙会,反倒给人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如果说童年赶庙会是生活中令人垂涎欲滴的大餐,那么今天的庙会只是大餐之余的美味小吃,谁说不是呢。

(作者单位:鲁山县国土资源局)

猜你喜欢

庙会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庙会经济
【专题】逛庙会,过大年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
洋庙会写趣
逛庙会
闹中取“景”话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