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言语信息的教学媒体的选择
2011-08-15薛玲丽
☆薛玲丽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一、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也可称为事物的名称学习。若干字符连成一串的符号学习被称为言语连锁学习,如汉字、电话号码以及外文单词的记忆都属于符号学习范畴。学习言语信息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有一套预存的有组织的知识和编码的策略,其外部条件是那些可激活并维持编码、贮存及提取过程的事件。
符号的学习表现在语文中主要为汉字的记忆,对于儿童来说,头脑中不具备什么句法规则,这些学生记忆汉字的主要手段便是抄写。按照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类型的分类,此类学习应该属于表征学习,奥苏贝尔认为表征学习处在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这一连续体上,相对说来处于机械学习一端。人对符号的识别是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外部的刺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什么媒体能够给予儿童较强的刺激和强化,使儿童表现出乐于学习的倾向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上的汉字学习软件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仔仔学汉字为例:它内含3500个常用汉字的笔顺动画,可逐笔书写。另外还包含近百首经典唐诗的教读动画,可逐句教读。同时还提供了三种游戏模式,以增强学习成效。与传统的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相比较,此类教学软件更能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除此以外反复的练习与反馈和纠正也是儿童学习汉字的重要条件。
二、事实学习
加涅说:“事实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有名称的客体或事件之间的关系的言语陈述”,如一周有七天,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等。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来解释,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找准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性学习在理科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公式的记忆方面,以物理当中的牛顿第二定律F=ma为例,基于学生在符号学习中学到的F代表的是合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那么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教师讲解之前,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体验三者的关系,以高中物理课件大全这个软件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感受三者的关系:
在F相同,m不同时,小车前进的快慢;当m相同,F不同时,小车前进的快慢。
当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可以在软件中随意对F和m变量进行设置,最后得出推论:当F一定时,m与a成反比;当m一定时,F与a成正比;当a一定时,F与m成正比,从而得出F=ma。
在这个公式的学习中,就应用了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类型中“发现学习”的有关理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从事某种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教学软件就是学生从事心理活动的一个工具,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先行组织者是适当利用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目的是用来帮助学习者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
对于理科公式的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软件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避免了机械学习。
三、有组织的言语知识的学习
有组织的言语知识的学习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许多时候,学生不是学习单一的命题或事实,而是成块的知识,如一篇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我们通常并不要求学生仅仅学习并记住该文章的一些具体事实,我们期望他们能学习并回忆主要议题或主要论点,能以充足的事实举例说明或阐述这些论点,这在语文、历史、地理、社会等文科类的课程中最为常见。对这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与复习,奥苏贝尔认为相互联系的课程内容在长时记忆中是按照图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的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图式也可以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图式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平时所听到或看到的故事,都是按照故事图示组织起来的。所以,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的一致性程度如何,可以影响学生理解语言的速度和质量。思维导图这个新兴的图式认知工具在此类知识的学习中便显得绰绰有余。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的。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出发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3]。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既运用左脑的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同时也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而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笔记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在思维导图中,最为显眼的是重要的关键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并能够保持这种状态。
第二,思维导图是整个信息资讯的整体架构,呈现的是一个可视化和可操作的思维过程。课程中重要的关键词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只需要记录与课程相关的关键词;在进行学习和复习时只读相关的词;查阅笔记的过程中,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里面寻找关键词;这些都可以节省时间。
第四,和单调的线性笔记比,能有效地刺激大脑,更易于接受和记忆。
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充分体现了图示法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优势,同时避免了机械学习。将其运用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明显提高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四、总结
以上三种教学媒体仅仅是对语文字词、理科公式以及文科类知识这三类的比较好的建议,当然言语信息类的学习结果的教学媒体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很多因素,诸如教学条件、学习者特征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从教学内容出发,应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来选择教学媒体。
[1]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6.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2.
[3]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