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政治课上的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2011-08-15黑龙江张晶

职业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蓄水池政治课课堂

黑龙江 张晶

浅谈“政治课上的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黑龙江 张晶

课程设计中的艺术发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和有效教学的一个标志,课堂提问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认清课堂提问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能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在我国是一个亘古的论题。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这个课题重新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教育研究表明: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激励等,其中课程设计中的艺术发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和有效教学的一个标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课堂语言交流是主要和重要的活动之一。课堂中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提问——回答”。提问作为语言交流活动的主动行为,对于提问者的思维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传统教育把知识看作一种教育结果,它关心的是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则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重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乃是现代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对课堂提问艺术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课堂提问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师生交流

2.集中学生注意

3.启迪学生思维

4.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如果能使学生脑里经常装着“为什么”,带着各种疑问去上课,就会点燃学生内心求知的欲望,激发起他们学习,思考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提问应注意实效,科学合理和一定的艺术性。

(一)寻求着眼点,把握适当时机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特别是教学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教学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分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重难点时,教师不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简单的事物只有一个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而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它们可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是由哪一种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增加了知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因材施教,切合学生实际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须借助于那些他所不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发生。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连、相衔接,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课、节、点等要素组成,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课、节之间甚至是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个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厂新旧知识的差异和联系。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如在学习经济学中的“价值”这一概念时,可设问题: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哲学中的“人生价值”的“价值”各指什么?在学生回答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而问:那么经济学中的价值又是什么呢?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哲学中的“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到经济学中的“价值”的衔接。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力戒提问“疑而不难”或“疑过于难”。教学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所以那些“一启即发”的浅的问题,“启而不发”的难问题,背离了教学目标的偏问题,没有启发性的死问题,都不应设置。

(三)循序渐进,增强过程意识

好的提问能体现训练过程,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因此,一要注意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向学生发问“探索性问题”,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讨论、澄清和证明。探究问题有助于学生就材料作出更充分的思考。如在分析“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时,可用比喻:社会财富为一蓄水池,贡献为蓄水池的进水,索取为蓄水池的出水。先设问:蓄水池的水位变化有几种可能,分析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让学生进行探索地思考。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得出:进水?出水,水位上升;进水=出水,水位不变;进水?出水,水位下降。紧接着提问:如何让蓄水池中的水在不断循环中保持上升的趋势?学生的结论是:进水?出水,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于个人在社会中的索取时,才能实现社会的存在与向前发展。二要注意层次性。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辅助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思维沿着一定坡度发展提高,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四)分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总之,教学既然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精心设计,循循善问,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课堂提问也可以说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作为政治课老师就应正确地利用这一技巧,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蓄水池政治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美在课堂花开
“生命的蓄水池”:树篱如何帮助英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Aqueducts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PP模块化蓄水池在海岛施工的应用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