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生体面就业下的校企合作思考
2011-08-15河北王淑锋
河北 王淑锋
基于中职学生体面就业下的校企合作思考
河北 王淑锋
本文阐述了从加强校企合作入手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促使中职学生体面就业的理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办法。
校企合作;专业技能;体面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能够凭着在学校所学顺利就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将学校所学应用于生产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应是一个很体面,很荣耀的事情,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中却存在着学生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不到位,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对教学热情不够,出现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过关,文化基础差,导致了学生毕业后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就业后难以胜任工作要求,不被企业看重,从而出现就业岗位下移或被辞退的现象,致使学生不能体面就业。充分发挥技能优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让学生乐学、善学,教师乐教、善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主动性,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过程中轻松掌握所学技能,毕业后应用于生产实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以笔者对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的了解,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从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入手,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用富有感官性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专业课的好感和渴求。在校企合作中本着互惠互利,彼此双赢的原则,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照顾到双方各自的利益,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建立校企合作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训练体系
在校企合作中,教学模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可通过合作加深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编写校本教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动手的同时逐步理解原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理论知识的愿望。2010年9月,武安市职教中心与金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实训设备,金阳工贸有限公司提供原材料和兼职教师,并且配备一部分设备,保证学生在校实训和工厂实际操作的零距离。公司还派车间师傅常驻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建立了“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建在学校的车间既作为企业生产场所,又作为学生的实习场地。车间师傅既作为企业生产职工,又是学校的兼职实训教师。这种“请进来”的办法使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再展新姿。对企业来说,不仅解决了生产场地不足的问题,而且共享了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对学校来说,既解决了学生实践、实习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又获得了大量经验丰富、技能出众的兼职实训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车间师傅和机械加工专业课教师共同商讨教材的使用和课程设置。理论教学由专业教师担任,技能训练由车间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学生上午在教室对要实践的内容进行理论学习,下午在实训室进行技能培训,即学即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下“真刀真枪”的练习,车间师傅逐个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元器件的加工任务。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成果显著。学生的产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并且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是可行的。
为使这种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可以订单的方式建立企业品牌冠名班,借鉴企业先进的技术培养高素质学生,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学校与企业合作越深入越紧密,学校从企业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就越准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就越接近企业所需。还可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传递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从而达到学生体面就业的目的。
二、成立职教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成立职教集团,建立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辅助教育、实习实训等工作,使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直接对接,形成集团化办学。2011年武安市职教中心联合当地四十余家企业成立了武安职业教育集团,本着“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密切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组建了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产业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的一流职教集团,构建了网络化、一体化、社会化的职教体系,促进校、企与社会长远的和谐发展。双方制订了“校企合作章程”,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和义务。规定了学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成员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毕业生;企业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实训能力培养等可提出建设性意见;企业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为学校学生、教师提供实训实习;企业及时反馈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使用信息,并指导学校进行提高。通过这一措施,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构建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代企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精神,学校可出台“校企合作章程、“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兼职教师等方面的作用。此外,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组织成立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也是发挥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作用。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校企双方更好地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也使校企合作更顺利更正规的有序开展。
总之,中职学生的体面就业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各自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把培养学生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学到高超的专业技能,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可喜的是,2011年2月28日,教育部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捐助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让我们看到了校企合作的曙光和未来,但愿这种模式能够愈走愈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支持和兴办职业教育的行列,使校企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力量越来越大,培养出技能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体面就业,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赵居礼,刘向红,贺天柱.高职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2]张锋.地方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3]席东梅.政府力推合作行业企业起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车明朝.新理念指导下的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