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2011-08-15黑龙江姜言言

职业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人生观人际

黑龙江 姜言言

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黑龙江 姜言言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嫉妒心理、多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障碍。充分认识这些障碍,并正确地加以自我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自我调适;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障碍

(一)自我为中心

“随着知识含量的增加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的人际关系。但大学生多数社会经验少、交往能力差,评价他人时经常会出现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从而影响人际和谐。”[1]尤其是那些来自大城市生活环境优越的大学生,由于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知识面广,视野宽阔。因此,在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同时,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展现自我,陶冶情操。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自信,然而,过分的自信会使他们走向极端,其中少数学生产生高人一等的心理优势,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忽视平等,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产生交往障碍。

(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缺乏自信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主体反常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性格的一种缺陷。[2]自卑的同学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惭形秽,因而在交往时过于拘谨,缺乏自信。他们常常情绪低落、心境消沉,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这样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反过来,如果一个人长期的疏远别人,自我封闭,别人也会觉得你不好接近,也敬而远之,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自卑心理。

(三)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以焦虑、自闭为主要性的综合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心理主要是因为害羞和胆怯所导致的不敢去尝试。他们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还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和别人相聚的时候,会感到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他们在开始着手准备一项工作的时候总是想着失败的结果,这样就丧失了工作进行下去的信心。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逃避现实,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增加了对正常交际方式的恐惧心理。

(四)嫉妒心理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3]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自己的威胁,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采取冷嘲热讽,甚至诋毁攻击他人。嫉贤妒能在大学生人际交际中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五)多疑心理

多疑是一种由主观臆断所产生的不信任他人的情绪情感。多疑的特点是不信任人,以怀疑的眼光看人,对人怀着戒备之心,总是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多疑的人往往总把别人的善意当做恶意,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最后从怀疑他人到怀疑自己,变得自卑、消极和被动,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调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来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

(一)自我调适的内涵

自我调适是自我意识的执行方面,集中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个体对自我(包括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绪体验、意志毅力、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的调控、个体对环境的改变、个体在环境中的顺应,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为调节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手段与媒介,共同致力于个体与社会情境的和谐与平衡状态。自我调适可分为被动的自我调适和主动的自我调适。前者主要指出于外部因素,如他人或环境的明确指令或压力而导致的自我调适,后者指由主体自设目标、自定要求而致的自我调适。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了自控能力。[4]大学生除了被动的自我调适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主动调控能力。

(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在了解人生观与世界观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够建立乐观、进取、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应该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和互助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我们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诚信原则要求我们以诚待人,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宽容原则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与人交往应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助原则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3.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在郑永廷的《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一书中指出:“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加强,并有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可见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激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通过在群体中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从而有助于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障碍。

4.反思人际交往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经验

人际交往是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只有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积极的把握、创造交往机会,更多的参与人际交往实践。通过对人际交往实践的反思,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准确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不苛求他人、不苛求社会。只有面对现实并和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才能随时调节自我,适应环境。

[1]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9).46.

[2]杨卉,张凯斌.大学生人际交往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99.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38.

[4]纪文晓.大学生自我调适之需求满足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36-37.

[注]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调适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人生观人际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搞好人际『弱』关系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人生观(一)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