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外贸转型困境及战略选择

2011-08-15宋树理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贸浙江出口

宋树理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浙江对外贸易连续保持7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4%,比同期全国年均增幅高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3.2%,比同期全国高5.2个百分点[1]。但是,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11月开始,浙江外贸形势急转直下,自1999年1月以来首次出现“双降”局面[2]。之后,学术界积极倡导外贸转型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但是,浙江经济实践证明外贸转型实效并不显著,外贸发展也将继续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考验,所以,如何选择转型战略是浙江外贸急需破解的难题。

一、浙江外贸转型实效

(一)进出口结构严重失调,制约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浙江外贸转型表现之一就是调整进出口结构,增加进口比重,这是积累资本和技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浙江外贸出口总额上升幅度最为显著,外贸依存度达到51.7%,高于全国的40.6%[3]124。结果,危机导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急剧下滑,2009年为1877亿美元,同比降低11.1%,略高于2007年的176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330亿美元,同比降低13.8%,也略高于2007年的1283亿美元;进口为547亿美元,同比降低3.7%,也略高于2007年的486亿美元[3]126。但是2010年开始,外贸规模又急剧增加,同比增速也直线上升,截至7月,进出口总额为1635亿美元,同比增加38.6%。其中出口总额为1162亿美元,同比增速39.4%;进口总额为472亿美元,同比增速36.7%①。可见,高出口低进口的外贸结构不仅使浙江外贸容易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缩减的严重冲击,而且制约企业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有效培育和提高。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依然强劲,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小、波动大

浙江外贸转型表现之二就是由劳动密集型出口方式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出口方式,争占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变“浙江制造”为“浙江创造”。浙江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新技术产品这种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受危机影响,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规模显著下滑,2009年的出口额分别为555亿美元和273亿美元,同比下降分别为18.4%和5.9%,基本回落到2007年的出口水平。2010年则开始出现强劲反弹态势,截至7月底,出口额分别达到441亿美元和27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1.7%和25.5%。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2009年下降到98亿美元,同比下降28.2%,大于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出口的下降幅度。2010年开始直线上升,截至7月底,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55.5%,又超过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出口的增长幅度①。所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出口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波动剧烈。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非生活必需品,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所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强度也就存在差异。可见,浙江外贸转型的有效性在于:短期内拓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市场,保障外贸企业的基本生存空间;长期则应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资本积累,循序渐进地推动浙江外贸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以提高其出口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扩大企业获利空间。

(三)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进程比较缓慢

浙江外贸转型表现之三就是实现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从而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危机的应变能力。从出口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来分析,浙江外贸出口对象一直以美国、日本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浙江对美国的出口额大幅下降,但是所占浙江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是最大的,而且危机后反弹迹象明显,更凸显了对美国的依赖性。浙江近年对日本的出口额没有明显的变化,保持了一般水平的稳定态势,对德国的出口额则不断上升,截至2010年7月底,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浙江第二大出口国。另外,浙江对香港地区的外贸出口份额也逐渐上升,仅次于日本和德国。可见,浙江外贸非传统出口市场的出口规模不断上升,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对传统出口市场的出口增速逐渐下降,但是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性没有根本转变。所以,原有的出口市场结构只是受危机冲击发生了微调,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转变。

从出口市场所在大洲来分析,自2005年开始,浙江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当时的出口额分别为264亿美元、200亿美元和176亿美元,而对拉丁美洲的出口额只有40亿美元。之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增长速度都表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出口额同比下降分别为11.1%、18.1%、13.3%,而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速显著且较为稳定,受危机影响也不明显,只是出口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对各洲的出口额都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态势,截至7月底,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38.7%、40.4%、32.3%和72.4%①。可见,浙江出口市场的结构特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传统出口市场比重大,但是增速趋于下降;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出口市场增速较快,但是比重太小。这样的外贸体系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所以,浙江出口市场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浙江外贸转型困境

(一)全球需求型与供给型通货膨胀交织爆发的可能性增大

有效需求理论表明经济萧条期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则由于流动性偏好陷阱会导致政策无效。但是,市场经验表明,经济一旦出现衰退,各国政府偏好两种刺激性政策的综合运用,而且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往往诱导政府扩大政策的刺激力度。危机后,过度的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的大幅上升,加剧主权债务危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体内的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这都会引起需求型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使全球经济形势再度恶化。2008年下半年,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使世界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复苏。但是,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却出现复苏势头减弱的迹象,从而让“退出”刺激计划变得举步维艰,如果退出刺激计划可能使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如果继续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将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财政状况。而我国在保增长的目标驱动下,2009年实施4万亿元的公共投资计划,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赤字达到105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目标定为7.5万亿元左右[4]。可见,由于全球过激的刺激性政策,以及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使财政政策产生棘轮效应,使以稳定币值为己任的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力。虽然,2010年10月19日中国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释放出紧缩货币政策的强烈信号,能够抑制国内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爆发;但是,由此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却会加速外汇的贬值,结果,国外需求型通胀压力的增加引起国际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进而容易导致国内供给型通货膨胀。所以,国外的需求型通货膨胀和国内的供给型通货膨胀可能会交织在一起,中国则面临经济“滞胀”的潜在威胁。

(二)消费疲软、投资缺乏创新,导致经济增长劲力不足

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从而制约了社会再生产的良性运转。所以,成功实施刺激性政策的关键,一是增加社会需求总量,二是调控社会需求结构,使消费和投资(包括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保持适当比例。只有投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加保持适当比例的互动发展,才能有效地克服投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否则,刺激性政策只会在短期内引起GDP的数字增加,而不会在长期内形成有效需求驱动的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海啸迫使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实施刺激性组合政策,主要用于增加投资需求: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利息补贴、出口优惠等手段,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需求总量,弥补私人投资对经济刺激的不足。但是,现阶段,私人投资缺乏引导技术革命的宏观创新环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则由于投资回报期较长和重复投资的机会主义行为,短期内不能快速引动消费和私人投资。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的有效消费能力增长缓慢,表现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日益渐长的通货膨胀,降低了外需消费能力;我国的贫富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和通胀压力,则降低了内需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0年前三季CPI涨2.9%,PPI涨5.5%,9月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PPI涨4.3%,即使CPI的增长在可控范围内,也会助长人们的价格预期,加剧通胀。所以,全球刺激性政策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劲力不足。2010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显示出疲软迹象,所以, IMF在7月7日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虽然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6%,但警告称全球经济面临更大风险,主要就是政府财政高赤字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将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预测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三)贸易保护主义复燃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市场经济自由化价值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推广,从理论上说,这一进程可以实现在全球市场有效率地配置各国资源,从而增进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国家的经济福利。但是,市场经验表明,只有在经济正常期,经济全球化才能使各个市场经济国家分享其带来的经济红利,一旦爆发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一种政府干预自由贸易来抵御经济衰退的国家市场自救行为。因为,危机使各国政府迫于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压力,保护国内市场的势头自然就会不断上升。因此,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领域也从货物向服务、知识产权和投资领域扩展;从家电、纺织、鞋帽等转向钢铁、汽车、通讯设备等。并且保护主义形式也呈现多样化,除了采用关税、配额、补贴、反倾销等传统形式外,发达国家利用其规则话语权,试图通过法制手段提高贸易标准,变相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比如,欧盟和美国计划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浙江主要的出口商品如纺织、钢铁、机电等,几乎都是国外实施贸易保护的重点对象,而近年编制的贸易摩擦“预警网”,也很难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规则变化。所以,2008年,浙江省遭遇了来自欧盟以及美国、加拿大、印度、阿根廷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81起,比2007年增加28.6%,直接涉案金额15亿美元[5]。如果不能有效掌握贸易规则话语权,即使能够适应WTO贸易规则,浙江外贸转型也是被动的,容易遭受歧视性的贸易摩擦困扰。

(四)国际货币体系遭遇严重挑战

在黄金非货币化之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货币体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但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下,该国际货币体系有两大软肋,一是浮动汇率制,二是美元国际储备。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缺陷是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会引起汇率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可能破坏货币交易规则,竞相加速本币贬值来转嫁危机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引发货币战争。而美国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双重身份,则使国际经济承受着美国巨大贸易赤字压力,分担着美国金融高度自由化风险。所以,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改革呼声渐高,但是实质进展异常缓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联邦政府的“印钞自救行为”彰显无遗,在2009-2010年初共花费1.7万亿元购买政府债券与抵押证券,美联储甚至在零利率政策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量化宽松政策,从而挑起与新兴市场国家在货币政策上的冲突[6]。近期表现出的货币战争,就直接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

三、浙江外贸转型战略选择

从学理上分析,浙江外贸经济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需要优化调整外贸结构,不断创造出有效的市场需求,包括出口产品的创新、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出口市场的拓展,才能适应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转变,所以,理解市场需求结构的动态演变是浙江外贸转型成功的根本立足点。但是,实践表明,浙江外贸转型实效并不显著,而且还面临国内外消费不足、投资缺乏创新、贸易保护主义重燃和人民币币值升值压力等困境,由此推断,国内外市场消费能力短期内会受到多重力量的抑制,出口产品必然产生新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市场容量也将进一步有所调整。自然,浙江外贸转型只有适应危机后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才能取得显著的转型实效。以下,我们将从转型的保障条件和路径选择两层面阐释浙江外贸转型战略。

(一)浙江外贸转型的保障条件

浙江外贸转型依赖内需消费质量的保障。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浙江外贸传统的外需拉动力量短期内难以发挥效力,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企稳回升则显示出内需潜力的巨大。内需消费是社会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源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内需消费总量的增长和其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城镇中产阶层的日益兴起,社会各群体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而且消费理念也正在逐渐转变,消费品位日渐提升,尤其是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各群体人均收入增长连续多年名列国内前列。我国的居民消费,正进入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变为追求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

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是通过积累人力资本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外贸生产创新能力,提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附加值优质产品,即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这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引起的本币升值压力。浙江外贸发展的路径依赖,导致浙江中小外贸企业人力资本积累的短视化和科研投资的不足,这不仅制约了浙江外贸转型,而且外贸环境一旦受危机影响,就有可能诱导大量外贸投资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长期则将动摇浙江外贸加工制造业的根基,从而根本无法保障消费质量。二是通过不断出台和落实外贸行业的地方法律法规,保障外贸企业信用。信用是市场交易能够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企业信用则是克服柠檬市场悖论、扩大消费群体的最终手段。但是,企业信用与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博弈的囚徒困境,则需要市场法制环境的不断改善。浙江外贸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大多以低价格、低附加值、简单包装等特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所以,浙江外贸摩擦程度深、频率高和数额大,这表明浙江外贸行业的法律法规(比如有关知识产权、商业欺诈、违约等方面)有待完善,执行力度亟需强化。

(二)浙江外贸转型的路径选择

浙江外贸转型的核心是发展传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挖掘新的竞争优势。以此,提升外贸产品的定价权,增强贸易规则话语权,从而提高应对浙江外贸转型困境的主动控制能力。

浙江外贸的传统优势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环节。浙江外贸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竞争优势,虽然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但是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并迅速回升拉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品虽然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危机期波动剧烈,这是因为该类产品主要是非生活必需品,而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抵御经济危机的强度也就存在差异。所以,浙江外贸转型如果采用休克疗法,将劳动密集型贸易优势完全转变为资本密集型贸易优势,大力发展集约式外贸加工业,不利于外贸的稳定发展。但是,危机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要素资源价格的上升、国际劳工标准的提高、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等因素必然会削弱浙江外贸“廉价加工厂”的竞争优势,依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浙江外贸转型趋向资本密集型贸易。因此,浙江外贸的持续稳定发展应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主,积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资本为辅,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外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入到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浙江外贸优势将体现在出口产品的国际营销环节和研发、设计环节。一方面,浙江省拥有天然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专业市场特色显著,营销网络遍及国内外。浙江外贸转型则更要重视国际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和国际营销团队的打造。浙江外贸国际网络营销嫁接在其传统专业特色市场上,发挥电子网络和传统产业优势,将有助于拓展市场规模,降低营销成本,提高外贸国际竞争力。国际营销团队是国际营销的主体,也是国际营销竞争力的本质体现,所以打造国际营销团队是外贸企业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当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预示,随着国际营销重要性的提高,国际营销团队的培训、组建、推销都会从外贸企业分化出来,由专门机构承担,以提高国际营销竞争力升级的效率。另一方面,研发、设计环节的优势表现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济奇迹”已经积累了其所需的丰裕资金和企业家资源,而企业家是其最终的决定因素。因为自从查德·康替龙(Richard Cantillon)1755年把“企业家”这一术语引入经济学界,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就一直受到西方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不断形成新的企业家学说。一般认为,企业家资源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把握市场需求,善于领导、管理、创新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家会逐渐意识到研发、设计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组织企业资源进行开发研究。截至2009年11月,浙江私营企业达56.9万家,每万人中企业家人数达111.2人,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7]。但是浙江以中小企业家为主,大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因此,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外贸产品低价竞争、外贸企业侵权造假、企业信用和品牌价值降低等恶性循环,削弱了外贸产品的价格市场势力,制约了外贸企业研发、设计竞争力的培育。因此,应通过鼓励外贸企业的并购、重组和改制,挖掘一批大企业家,吸引一批高级管理人才,进一步培育外贸产品的研发、设计竞争力。

注释:

[1]浙江省统计局.2008年浙江对外贸易在挑战中稳步发展[EB/OL].(2009-03-12).[2010-09-25].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90311_40254413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11月份浙江省外贸进出口骤降金融危机致外贸形势全面趋紧[EB/OL].(2009-02-01)[2010-09-28].http://ha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20/tab6974/module21552/info158536.htm.

[3]吕福新.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

[4]中国新闻网.中国财政赤字规模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创历史新高[EB/OL].(2010-03-05).[2010-10-10].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gncj/news/2010/03-05/2154782.shtml.

[5]钟闻.浙江预警:贸易摩擦形势空前严峻[EB/OL].(2009-05-07)[2010-09-15].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507/628989.shtml.

[6]张斐斐.美联储或将降低美国经济增长预期[EB/OL].(2010-09-25)[2010-10-23].http://www.eeo.com.cn/Politics/international/2010/09/25/181766.shtml.

[7]浙江省工商局.《浙江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揭示国际化趋势[EB/OL].(2010-01-19)[2010-11-25].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75293/10793077.html.

①数据来源: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猜你喜欢

外贸浙江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