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2011-08-15罗万秀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老师教师学生

罗万秀

合作学习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它具有改善课堂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业等实效,被人们誉为“成功的教学改革”。然而,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学科中那些有表演情境的合作素材,却被“追求新异”的教师挖空心思地向“合作学习”方面靠拢。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参与性,教师费尽心思的制作道具,排练表演,更有的甚至把游戏、实验操作、唱歌画画搬上了课堂,从而使合作学习走入了“重形式轻内容,重讨论轻思考,重学生轻老师,重个体轻整体”的误区,呈现出假合作现象。

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使学生体现自己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尊重学生个性、挖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有的学生得失心理较强,生怕自己想到的好的方法被其他同学学去,更怕班内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于是在师生交流中不愿讲真话,敷衍了事;对于希望永远超过其他同学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做井底之蛙,因为每一个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不只局限于班级里的几十位同学,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更多更大的挑战;教育学生不能孤芳自赏,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懂,担心自己的一套被别的同学学去,这样只能被孤立;教育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别人超过了自己,说明自己有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如果认为自己在班集体里处于上游位置了,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那是很危险的。教育学生把自己看作是集体中的一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帮助其他同学取得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

二、教师要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老师必须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先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你知道老师最想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揣测老师的心理比其他同学要准确,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老师赞许地说有点接近了,但还不是我要说的,学生便又猜测。学生就这样不断的提出问题,相互间协同解决问题,交流得相当活跃。待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了,魏老师说:“我要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酸甜苦辣’你是哪一味?”学生便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老师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正是学生的困惑,教师只是巧妙地把解答的机会提供给了学生。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鼓励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交流。总之要教育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共同进步。

三、寻求科学的分组结构及角色任务分配。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笔者寻求改良办法,试着将合作学习理论中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概念引入学习小组的组建中。“组内异质”指的是同一组内有不同才能、特征的学生构成一个整体,简言之,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它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是说组与组之间的搭配应大体相当,简言之,合理分配,旗鼓相当,它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具体操作中采用“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方式,先让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因为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同学,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他们知道谁的组织能力强,谁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谁的观察能力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和谁组合更具有互补性。然后,在征得小组成员及本人的同意后,再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适当调整小组成员,这样既强调集体智慧,又突出个人能力,一支高效、团结的合作学习小组就组成了!

2.任务分割、结果整合。这就是说,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

3.分配角色、分享领导。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往往把学习任务推给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让少数人发言、讨论并做记录,而他们要么袖手旁观,要么混在其中滥竽充数。这类情况多发于成绩中等的小组中,比如前面提到的组,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出现了少数人学习,多数人空闲的不良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应该在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进行角色分配,让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比如首先可以让大家明确谁是组长,谁是记录员,谁是首席发言员等等。然后,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以轮流互换,分享领导,每个岗位大家轮流“上岗”,人人都能尝试新的岗位和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指导。

1.合作前,教师要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受到影响。

2.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提出时间要求;其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意见和行为,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已经得出的结论,及时掌握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氛围。

3.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给予科学性的评价,更要对各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从不同角度肯定小组的合作,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种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促进了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五、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里的关键是把握好课题的设计:设置的问题应囊括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特别要切中重难点;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可探索性,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问题要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感,适合不同学生;问题应具有示范性,使学生可以借之举一反三;要着眼于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水平的提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探究课题的背景知识、资料查询途径、探究指导思想,组织目的、意义、环节、要求和作用等,都明确地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积极参与。当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必须给以启发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释疑点拨两环节是紧密结合进行的,此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后指导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参与,善于启发思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个人认为,相比之下,合作学习更适合于那些学习比较自觉,学习主体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和班级。当然,对于那些学习较被动,主体意识较淡薄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性。

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钥匙,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兼容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因为开展合作学习就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老师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