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中的自尊意识

2011-08-15葛晓周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小王意识生命

葛晓周

如何搞好语文教学,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自尊、自爱、自强,有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立的个体,是每位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地域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正逐步消除。中国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可是现在存在着重外语而轻中文的疑惑、领助学金后的四处炫耀,贪恋虚荣、无心学习的行为等等行为,这些都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缺少自尊自爱的意识。这些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那就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过多地注入了功利意识,重智而轻德,忽视了“尊”和“耻”的教育,没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过于教条化、大纲化,忽视了教育对象心灵的构建,从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无法正确地定位自己,从而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更多的“自尊意识”非常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效地渗透自尊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教师的榜样影响

作为受过专业培训的语文教师,无论是专业素养、道德操守、资源的占有量,还是对生命意义地把握,都是站在一定高度的。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自尊意识的独立个体,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就应该是一个充满独立个性魅力、自尊自爱的榜样。在孩子刚刚开始搭建心灵殿堂时,就给他一盏明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关爱每个孩子,善于捕捉自尊教育的每个机会,充分给予孩子以尊重,让他们体验被尊重的快乐,感受到自尊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正确的感悟,长期思考的积淀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让他们与教师形成心灵的共鸣,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烙上自尊的印记。

二、文本的典范引导

进入文本,贴近作者,以典范来引导,渗透自尊意识,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学会做人。在语文课本中,很多人面对金钱、地位、强权、死亡等,都能勇敢坦然地面对,保持内心的独立,成为一个自尊自爱的强大个体,折射出的人格魅力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如陶渊明、苏轼、李白、鲁迅、海伦·凯勒等。对这些人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为学生人格的殿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充分尊重文本,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潜心发掘其中有关生命自强不息、自尊自爱的信息。例如在教授《乐羊子妻》时,可以在弄清“盗泉”和“嗟来之食”的字面义后,让孩子思考:在现代社会,在我们的生活里,哪些事物是“盗泉”,是“嗟来之食”。然后再让他们谈谈得到这些事物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从而最终让孩子明白:人不仅得有物质,更得有精神追求,人活着要有尊严。再比如在教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孩子很容易把它当成口号,而不能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三、学生的主体感悟

卢梭说过:“产生自尊心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无论是“理性”,还是“思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自尊意识的形成不能单靠外在的东西,还需要孩子自身去体验、感受、领悟。自尊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学生自强、自立,在青少年时代就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的独立的人。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定情境,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失去自尊的痛苦和拥有自尊的快乐。笔者曾经在作文课上给孩子提供了两个话题:

①“小王同学家境贫困,大家纷纷公开接济他,但都被要强的小王给拒绝了。因此,众人都认为小王不识好人心。”请以“小王”或“其他同学”的行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②“成绩一向优异的小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考砸了,当他回到家面对母亲的询问,他该如何回答。”请围绕小李有可能的回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通过这两个话题作文,孩子体悟到:自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构成,贫穷、苦难、挫折等都不能成为放弃尊严的借口。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能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这句话启示我们:自尊在生命中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它的指引下,生命才能不断发展、收获成功,生命才能傲然独立于世。孩子们的自尊心是需要我们用心培养、精心呵护的。语文在自尊意识的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内容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精华,包含丰富的人类情感,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猜你喜欢

小王意识生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减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麻辣烫
意识不会死
借钱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快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