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训练与指导中的全程意识

2011-08-15于水兰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记叙文文体文章

于水兰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应意识到,作文能力的养成,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作文,也就是说,要有全程意识。几年来,笔者在辅导高考作文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这样一条作文之路:

一、立足高一,抓住基础

(一)让学生大脑“仓库”里有足够的备用材料

写作离不开材料。高一伊始,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自己听到或想到的好句子,自己没有,就去摘抄别人的,书上精美的语段也可以。接着,要求他们在写作文时尽可能用上那些好句子,至于恰当与否,要及时给予修正。

在操作中,要求学生多立足于课内,结合课文搜集一些历史资料供学生探讨、使用:学了《鸿门宴》后,就把秦末战争、楚汉相争的一些相关资料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了《纪念刘和珍君》,就把一些纪念烈士的文章印一些发给学生,就有学生写出了《我想为刘和珍塑像》《英雄正向我走来》等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二)围绕“写人记事”,练习基本功

教学大纲上要求,高一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自然离不开“人”和“事”。所以,围绕这两个重点,可以分别让学生练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和记事描写等专题,每个专题用三到五周不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半开放式命题,即只规定练习重点,不限制写作内容。例如,写事件时,只要他们能详略得当地把事件写清楚,把事件的波澜写出来就可以;写人时,只要能符合要求练习的项目(肖像或语言等)就可以。当然,大前提是观察要细,描写要精。

“写人记事”,重点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这是他们写出情真意切,析理精辟的好文章的前提。

(三)利用“句式仿写”让语言流畅、让中心突出

语言不流畅的原因有二:一是语病,二是思路不流畅。思路不流畅为什么会影响语言呢?

如果学生对自己这篇文章的中心没有把握,自然就不知道该怎样表现它,所以写着写着就会“断流”,想一会儿,写一会儿,查查字数,再写一会。其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语言疙疙瘩瘩,就是话语让人不明就里。

为了让学生语言流畅,我们搜集了近几年各地区的模拟试题,把“句式仿写”一题及答案打印出来,又从《语文读本》及其他一些优秀读物上摘录了许多文辞和形式都很好的句子,编辑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句子,仿写。坚持了半年,就很有成效了,他们知道了应从什么角度把话说完、说美,也知道一段一个中心思想的写法。而且,有些精彩的语段展开之后就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句式仿写”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路。

至于“中心突出”,则不难解决。每次写作文时,笔者都让学生先确立写作中心,以题记的形式写在文章的最前面,然后,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当然,喜欢设计记叙文波澜的同学,就让他们把中心归纳在文末,当后记。

(四)以扣分的形式严格要求卷面。

“一个清朗的卷面是和阅卷教师的一次礼貌的交流”,这是一上高一就应让学生明白的问题,也是教师应一直强调的问题。而有些学生积习难改,涂涂抹抹很是随意。所以,每次作文打完分后,可以从总分中扣除3—5分,让他吸取教训,然后“痛改前非”。

总之,高一的作文教学,是高中三年的基础,决不可忽略。

二、强化高二,培养学生欣赏、批改作文的能力

高一以摘抄和积累素材为主,高二,则让学生以自己创作、鉴赏为主。

每周两节作文课,规定学生60分钟内必须写完作文,余下的时间则交换互评。4人一组,每人批改3份作文,由组长负责检查。错字、病句、使用不当的材料,安排不当的结构,使用较好的修辞,要分别标出,然后打出分数。收上来之后,教师要一一过目,择重点批改。当然,教师要经常写下水作文,也编上号,混到学生的作文中,让他们批改。

为了让学生们把作文分数判准,就得教他们鉴别好文章。所以每次作文讲评,都要细细地进行,好句子,好语段,要慢慢地读,让学生记下来;好的结构,要板书到黑板上,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典型毛病的句子,也列出来,让学生分析、修改;结构混乱不清的文章,可以选一两篇打印出来,让学生集体修改。

应该注意,每次讲评都要突出一个重点,正如每一次命题都有一个重点一样,要让学生们写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还要趁热打铁,每次讲评完之后,马上把作文发下去,不是按名字发,而是随便发,让他们互相看,看他们打的分和老师打的分差多少;看别人的文章到底好在哪里。

当然,这些工作很繁琐,可是,坚持下去,高二一年的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三、放飞高三,让创新在作文中开花

上高三之后,要更加重视他们的个性发挥,在作文写作与讲评上都给他们展示宽广的空间。

(一)放飞文体

为了不让“记叙”“议论”这两种文体独占作文的万里沃土,笔者领着学生进行了多种文体训练,有说明文、抒情散文、小说、寓言、剧本、书信、日记、广告、启事、诊断书、会议记要、新闻专访等,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握笔挥毫,针对不同话题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作文,有《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阿Q日记三则》《宽容的自我介绍》等等。

文体的放飞带来的是内容的创新。学生不再为凑足800字而大费脑筋,不再无病呻吟,不再老生常谈,而是能各展风采。

(二)放飞结构

当然,钟情于记叙、议论两大文体的考生仍然不少,为此,笔者又领着他们进行了结构创新。同学们平时作文形式多为“标题+正文”式,而正文部分又多数是以自然段为单位逐段排列。人人如此,文文如此,难免单调。为此,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如下几种结构形式: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以揭示全文的中心;或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后面,补写一些文字,单独成段,可以是写作文的感触,也可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这适合于讲述经历的记叙文或编述故事的小说。

3.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用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率。这种结构有提高内容、规范结构之功效。

4.随感录式:即全文分条陈述作者的感受心得,每条一段,可服从内容需要安排顺序。这种结构利于作者发表独到的见解。

(三)放飞文采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有点“铁”成“金”之功效,能让语言化平凡为神奇。结合句式仿写,可以让他们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训练。上高三后,可以给学生规定,每篇作文必须多用几种修辞,并让他们在文末标明用了哪几种。

诗词名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有很强的生命力,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能使文章增色不少,语言自然就有文采。可以让学生们分头搜集整理,然后交流使用。

除此之外,笔者还常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鲜话用语写入文章。例如,负担过重,学生说是“超负荷运转”“像一台吞吐习题的机器”;不要推我,学生说成“不要对我做功”;还有生曰“高三不努力,就要读‘高四’”等等。

经过这种种引导之后,学生们自然会认识到文采的重要性,也就能在写作中追求语言美,追求能突出自己个性的语言特长,放飞自己的文采。

猜你喜欢

记叙文文体文章
记叙文阅读专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如何写好记叙文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