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析

2011-08-15王承渠张剑利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全词飞雪卜算子

王承渠 张剑利 李 波

梅花在隆冬之季最先开放,然后才引领百花飘香,因而梅花受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和赞颂,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吟诵咏叹的物象。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咏梅诗就大量地出现了。这一时期的咏梅诗大都是对梅花本身进行描写,多用于赠别,还无明显的象征寄托之意。

到了唐、宋,梅花就已经象征高洁的人格了。宋人张孝祥在《减字木兰花》中用“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的句子,描写人间的奇妙景色就是梅花在飞雪中怒放,盛赞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抒发了不畏艰险,勇于向恶势力作斗争的情怀。宋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句子,比喻自己虽备受屈服偷安的投降派打击、委屈求和的当权派排挤,但还是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北伐抗金之志、伟大的爱国之心依然如故,至死不变。

清人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用“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的句子,盛赞梅花为花中之魁。

毛泽东于1961年12月,面对当时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启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了同题材同词调而立意却相反的词作。他的《卜算子·咏梅》既是一首咏梅词,又是一首咏怀词,也是一首政治写意词。他以陆游所不具备的昂扬格调和时代精神,诉诸优美的“梅花”物象以新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放,迎春而不争春,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自强自豪的革命家形象,表现了崇高的领袖风范、坚强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词的第一、二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描写春夏相交的风雨,送走了美好的春天;但漫天的飞雪,又将迎来新的春天。预言冬天就要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自古以来就有“风雨送春归”的说法。北宋苏轼在《和秦太虚梅花》中写到“不知风雨卷春归”,明朝唐寅也在《黄莺儿》中写到“风雨送春归”。毛泽东直接引用了唐寅的诗句,并且在苏轼、唐寅的诗意基础上,神笔一勾,推陈出新,增加了一句“飞雪迎春到”,与之构成对偶句。表明毛泽东不只辞旧还迎新,不只正视直面国家面临的极其困难的现实,还对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高瞻远瞩地预言春天必将到来,给人信心,给人鼓励,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战胜一切苦难,建设美好的祖国。

毛泽东在第一、二句中连用了“送”“归”“飞”“迎”“到”等动词,不仅炼字还炼意,不仅写出送往迎来的动态美,还写出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化的自然规律,巧妙地用季节的变化暗喻社会的发展。

第三、四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悬崖绝壁上已经冻结成了又高又长的冰柱,梅树枝上仍然有俏丽的梅花,梅花还挺拔地凌寒开放。

毛泽东借用了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百丈冰”,运用夸张手法,营造了冰天雪地的严寒酷冬氛围。

一个“俏”字提挈全篇,精炼传神。“俏”字意为俏美、俏丽、俊俏、俊美等。“俏”还与“百丈冰”对照,越将环境渲染得严寒,越反衬出梅花傲视冰雪的气节,越突出梅花美好的心灵、战斗的姿态。“俏”字不仅将静态的梅花写活,还描绘出梅花的动态感,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内心,让读者产生认同感,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毛泽东采用拟人手法,逼真地描绘出生长在“悬崖百丈冰”上的梅花美得俊俏,美得有力,美得逗趣,美得让人神往,毛泽东笔下的梅花透出了通身的活力,露出了内心的炽热,显示了抗争的智慧。这与陆游笔下的梅花迥然不同。

上片写景,但不是纯客观地照相式地描摹,而是景中有情,情寓于景。毛泽东将内心澎湃的激情融注在凌寒盛开的梅花身上,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之境。

第五、六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描写梅花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虽然俏丽地开放,但不同百花争夺春光,只是把春天快到的消息向群芳预报。

下片的第一个词“俏”与上片的最后一个词“俏”相同,运用顶真手法,使上下片过渡自然,衔接精妙,更使全词上下片语意连成一气,语气由紧张转入舒缓,气候由严寒转入温暖,局势由危险转入安全。既具有节奏感,也具有音乐美;表现出梅花的心灵美、精神美。

第七、八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等到漫山遍野的鲜花灿烂地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微笑,与千红万紫共同分享美好的春光。

毛泽东借用唐朝杜甫 《十二月一日》“春花不愁不烂漫”中的“烂漫”一词,“烂漫”既表色彩绚丽夺目,又有盛开之意。

“她在丛中笑”,运用拟人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梅花笑得动人,笑得开心,笑得谦逊。表明梅花不是置身百花之外的旁观者,而是身处百花丛中,成为百花之神、百花之魂。明用“笑”字收束全词,暗用“笑”字贯穿始终,全词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丛中笑”,与陆游笔下的梅花“独自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一洗陆游词中孤芳自赏、寂寞愁苦、凄凉抑郁的情调,“反其意而用之”,赋予了梅花以全新的神韵、广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胜利的姿态。

下片中,毛泽东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创造了梅花的形象,塑造了高瞻远瞩的革命家和披荆斩棘的时代先驱者等英雄形象,借具有崇高品质的梅花言革命家之志,言时代先驱者之志,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看法和所持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抒发了革命家、时代先驱者的豪迈之情。

全词都在咏梅,却无一“梅”字出现,真是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在这里也借用宋朝张孝祥的“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诗句来形容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即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就是现当代咏梅词中的“奇绝”之作。

猜你喜欢

全词飞雪卜算子
偶见飞雪闲吟
屈炳水
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寄远人
不吹不黑
卜算子·家山春
《卜算子》的创作感言
第九朵桃花
梅花引•荆溪阻雪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