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修课课堂教学策略、形式、方法

2011-08-15刘应旭

中学语文 2011年30期
关键词:天狗拟人首诗

刘应旭

选修课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个性发展,养成合作探究与自觉学习思考的优良品质,要以邓小平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高中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期间,要注重非智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语文的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

1.每周安排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走进学校阅览室自由阅读。要求学生摘抄精美语段,提倡学生养成写随笔、读后感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2.提倡学生阅读古今经典名著。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四大古典名著、鲁迅著作。让学生站在高起点,直接与巨人对话。

3.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启迪作用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的故事》《老人与海》《三字经》《增广贤文》。通过这些书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二、对学生进行每周朗读、品读、背诵训练

1.朗读

例案《天狗》

a.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一切的宇宙来吞了

b.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c.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d.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诗中极力渲染天狗不可一世的气势。指导学生朗读时声音应宏亮而有激情,后一句比前一句声调更高。

2.品读

例案《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指导学生停顿,在品读中注意气流的把握,体味作者的欣喜。

3.背诵

课文1-5单元中有精读篇目5篇,即 《天狗》《贺新郎》《蛇》《河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班级可分为六个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背诵检查。诗歌板块可以开展一次班内诗歌背诵赛,展示学生风采。

三、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作者和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

对于现代诗歌散文,有的作品为五四时期以后,由于所处的时间不同,不了解背景资料,对诗歌的理解就不透彻。学生可从四个方面去搜集与课文作者和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

1.从《创新设计》中获取

2.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助学读本》中获取

3.从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中获取

4.从学校电脑室的电脑中获取

如《半棵树》的创作背景:

作者牛汉1955年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释放后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文革”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劳动。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欲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起他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半棵树》是作者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五七干校劳作,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到触发而写的,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

四、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问题的探究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做到:

1.设疑

在课文中找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后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还可以从课后《创新设计》中去寻找问题。

案例:《天狗》

①“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②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观念?

③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质疑

回答:

①“天狗”形象具有的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我”,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

②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无神论)和科学观念。

③这首诗整体手法是拟人,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寓于想象力的夸张:“天狗” 的 “吞”“月”“日”“星球”以及“金宇宙”、“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剥皮”“食肉”“吸血”“齿心肝”就变得十分自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张也是合理的。

先由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集中讨论,合作探究,最后教师点评综合归纳。

五、散文教学与作文训练

散文的教学要与学生的作文训练联系在一起,2011年高考作文题打破了高考长期以议论文命题的传统,不定体裁,说明散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重要。散文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以写景抒情散文语段的仿写训练为主,提高学生散文语段的细致描写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把握新课程理念,深钻教材,吃透文本,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注重继承与创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长知识,积累知识,形成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天狗拟人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天狗送的纸牌
拟人句
天狗吃月亮
天狗吃地球
拟人句
天狗望月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