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象似性原则的语用意义

2011-08-15黑龙江李琪

职业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语用分析语义学话语

黑龙江 李琪

浅析象似性原则的语用意义

黑龙江 李琪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对象似性的含义进行了理论阐述,再通过联系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及关联理论,对象似性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三个原则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象似性与相关语用原则之间的诸多具有规律性的对应之处,研究目的在尝试将象似性研究提升至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并构想在语义学和语用学两套理论之间建立合理联系。

语用学;语用分析;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

引言

象似性,指话语与意义内容的可考证的、可理解的联系。这一问题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查尔斯·皮尔斯于19世纪提出,他根据能指和所指之间三种不同的联系方法,提出了著名的符号三分法,即把符号分为象征符、象似符和指示符。继皮尔斯之后,国外学者海曼、杰克布逊和国内学者王寅、沈家煊、杜文礼、陆国强等都对象似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知语言学界提出了语音象似性、形态象似性、构词象似性、语义象似性和句法象似性的分类。

然而,过去对象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学层面,特别是局限在认知语义学的框架内。事实上,语言符号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语义所指的意义,这就必然涉及到语境问题,而且意义又是与功能、意向、话语用意紧密相关的,这就必然与语言符号使用者密切相关。而语用学也与语言符号及其使用者密切相关,即它涉及到语符使用者。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象似性和语用原则之间存在一些相通之处。

一、象似性的语用分析

以下主要以里奇的礼貌原则、格雷斯的合作原则、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象似性进行语用分析。

数量象似性原则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语用分析。

1.数量——礼貌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原则用于解释人类把比较多的形式和比较多的意义相联系的同时又反过来把比较少的形式和比较少的意义相联系这样一种认知趋向。除了在语义学层面上体现外,数量象似性同样体现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之中。比如,增加语言形式实际上意味着要传递说话人对听话方的尊敬以及尊重程度逐渐增加这样的信息。

2.数量——会话含意象似性

在正常交际中,要向对方提供适量的信息就需要适当的语符量,我们分析语符数量增多时,发现语句传达比正常更多的信息量,也同时产生了会话含意的现象。

例如:

(a)My heart will go on.

(b)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在英文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中,在断尾和曲尾,反复唱到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这不仅在和曲调上产生一致,同时也有加强语气,赋予了歌曲更多的深情。

3.数量——社会距离象似性

根据布朗提出的“礼貌会话中语符长度的增加,象似于社会距离的增加”的观点,提出数量的社会距离象似性这一观点。

在任何文化里,双方距离越近,话语越简单、简约;反之,则越复杂、冗长、迂回、恭敬。比如我们从对称呼长度变化的例子中就能体会的到:李/小李/李先生/李教授/李**教授,从前到后,语符长度逐渐增加,礼貌程度也逐渐增加,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也随之增加。

同时,在现实的实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使用无标记的句子。格雷斯提出了合作原则,在使用中,如果违背合作原则会产生话语的特殊含义,或以牺牲语言形式的完美来换取特定的交际效果。

标记获得了额外意义象似性。根据违背合作原则会产生话语的特殊含意,比如在交际中有时可用较少的语符传达出较多的言外之意,此时就超出了数量象似性的解释力。

标记获得了语境意义的象似性。这一系列的对应体现的是当话语具有标记性,处理时就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努力,话语的关联性相对较差,话语本身的语境效果较弱。

标记,同时也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当字面义与话语义不一致时,即语符形式和话语含意相差较远时,意味着话语具有标记性,因而话语意义产生间接性,于是提出这一对应原则。

例如:

A:What did you say?

B:Don’t you have ears?

以上例子中,B用了弱关联话语,具有较高的标记性和间接性,此时A就需要调用较多的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对标记象似性作出适当的语用分析,从而获得B的含意。

二、结论

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而意义又是与功能,意向,话语用义紧密相关的,这就必然要涉及语符的使用者,因此,象似性的理论不仅仅属于语义学,而且还应当属于语用学。无论是在语义学还是在语用学层面,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等原则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确实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在“语言与现实”之间通过认知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而且,大量语言事实表明,象似性原则对话语形式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作为高校语言学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象似性原则的语义意义及语用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语义学及语用学对同种原则的分析,加深及丰富学生的语言学知识。

【1】Haiman J.Iconicity in syntax[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5.

【2】Simone.Iconicity in Language [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4.

【3】王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 [J].现代外语,2003.

【4】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 [J].新华出版社,1999.

【5】侯国金.语用象似论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语用分析语义学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对《初秋》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哈特的语义学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