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本科院校办高职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

2011-08-15赵冰冰孙晓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职业高职

赵冰冰 孙晓英

(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1)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高职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观都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根据教育部高教司[1992]42文的表述,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要求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宽厚的理论技术基础(而非经验技术),比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人力运筹、设备运行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这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普通高校教师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演示能力、职业研究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

1.实践能力是指熟悉相关职业领域内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掌握相关领域内的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即便是理论课,也具有强烈的应用色彩,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2.操作演示能力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首先来自于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关动作的映像,对所学动作进行定向。教师对动作方式进行示范、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技能,使学生掌握动作的原理、法则,是动作认知和定向的重要条件。这是一个动手动脑的教学过程,仅凭口头讲解、板书是不行的,必须在工作间或实习场进行演示操作。

3.职业研究能力。大家知道,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甚为敏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岗位(群)的新旧更迭和流动变化非常大,一些智能型职业岗位、复合型岗位相继产生,作为高职教师,必须能敏感地把握这种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内涵,确立与职业需求对接的办学方向,调整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4.就业指导能力。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衡量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指导学生就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个人职业生涯从一次从业型向终生创业型转变,高职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学生不仅能发现、获得和适应岗位,还要能为自己创造岗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指导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真正合格的高职专职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备把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有效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具备教科研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师型”(教学、技能、研究)教师。这种“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为毕业生直通社会架起桥梁。因此,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使学校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可靠保障。

二、本科院校所办高职在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本科二级学院发展高职教育相对于新建独立高职学院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节约投资并且见效快。更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三师型”教师队伍。

1.本科院校的高职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系统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一直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掌握了先进的高新技术。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不仅建立和完善了图书资料,配置了先进的实验室,而且在培养工程型人才过程中,为加强该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在校内建了实习工厂,与相关企业通过协议设立了实习基地,并且少数学校还与大型企业共建了工业中心。为“三师型”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保障。

2.一些高校在提高自己科研实力的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科技园区,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到试生产,形成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基础,同企业的生产相衔接,直接为生产一线服务,由此也在第一时间掌握了生产企业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生产、技术、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准确,可进一步锻炼教师的职业研究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3.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并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他们熟悉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管理秩序,使学校内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更有利于“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本科院校中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广博深厚的理论基础,宽阔的职业视野,具备把某些高职专业向高层次延伸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产业技术水平的升级换代,对生产、技术、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构和规格肯定要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加强技术和操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延伸,而且培养对象本身也要求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培养理论系统有深度、技能突出、有较强发明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方面显然独具优势,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完整体系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需要。

三、打造“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利用“第一实践”平台培养锻炼教师。专职教师要真正熟悉企业、熟悉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就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只在校内建实习场馆、模拟企业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一定要先到企业实习实践一年,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形成专业技能后,再进行理论课教学;选派理论水平高的优秀专业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挂职顶岗锻炼,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其科技综合实力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与基地的建设,构建高层次的管理体系,如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聘任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动态情况。鼓励他们参加评审或通过考试获得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三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能成为“三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专业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积极从事科研项目研究,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科研为依托,促进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反哺教学,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科研课题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通过科研能够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反过来在教学实践中又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进而提高教师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要大力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实施“产学研”结合,把教学、生产与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设计和生产、教学与研究纳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3.努力培育合作式的“三师型”教师团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中的智能成分日益增加,对师资队伍及其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可能由一、两个教师个体来完成,而要有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团队共同完成。形成教师专业能力有重叠、搭接式衔接,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滚动提高(这种合作式教学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模块来完成)。

4.建立符合高职定位的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完善“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人都需要激励。个体在适合于本身需求的外部刺激下会产生一股强大的自动力,这种自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激励的最大作用是激发教师的潜力,“三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三师型”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才能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多年来本科院校中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在教师考核及职称评聘时都和从事本科教育的教师一个标准,重视理论知识,强调学术水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与高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相悖,无法发挥考核与职务评聘对队伍建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可参考独立高职学院的评聘要求完善职称评聘标准,为“三师型”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三师型”素质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奖金、福利和进修机会等直接挂钩,引导教师向“三师型”方向发展。

总之,要充分利用本科院校的资源、优势,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平台、培育教师团队等有效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手段,才能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三师型”高职教师队伍。

参考资料

[1]胡延华.学习化社会与高职教育的重新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杨河清,吴江.高技能人才培养之不足及对策[J].中国培训,2005,(2).

[3]李志宏,吴爱华.坚持产学研结合,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6).

[4]郭翠兰.高职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

[5]吴炜炜,略论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新余高专学报,2008,(4).

[6]严波.“三师型”教师:高职教师素质“双师”化的发展与超越[J].学理论,2010,(1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职业高职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