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金1+1+1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2011-08-15郭小静
郭小静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一、引言
2009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这是该校第一次大规模“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根据紫金矿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求,双方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体系重新整合等,制订出“1+1+1”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年在学院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双方共同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二年前往企业进行技能实训,第三年企业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侧重于学生实习、锻炼等管理,包括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这即是“紫金1+1+1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而且是涵盖整个教育流程的一整套订单培养方案,是一组广义的“订单”的集合。
“紫金1+1+1模式”的教学活动由于企业方的加入,日常教学活动有相当大比例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与上岗实习等被安排在企业里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也引入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来组织实施相当大比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与上岗实习等。
二、校企联合管理机制
1.健全管理机制
学院与紫金矿业联合成立紫金模式教学管理协调与领导小组便于校企合作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及时调整政策和方法,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的日常管理、班级学生的选拔组建由系紫金督导小组负责,并安排专职的政治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和与企业的沟通;同时企业选派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督导成员跟踪监控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管理。
2.企业选派人员参与教学管理
学院根据学生在紫金矿业所要学的技术开设相应的课程,学院聘请相当数量的紫金矿业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由这些校外指导老师负责考核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与上岗实习等重要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将实训分解成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4个阶段。实施阶段由实习动员、顶岗作业和作业指导构成;检查阶段由巡视、现场考试、班组鉴定和公司鉴定组成;总结阶段含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在此过程中定期召开实训报告会或交流会,由实训中业务优秀的学生作实训自我总结报告,实现学生间互学互评、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训期间由校外指导教师提出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设备的维护和操作等内容,并提出创新任务,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创新任务设计实施步骤完成训练任务,以锤炼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提升创新能力。
3.学院安排专业老师参加实训指导
学生在公司期间学院也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辅导,便于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同时注重专业教师自身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求编写或选择适应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活动需要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对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活动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在校外实训基地学习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考核和成绩考核,为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在课程建设上,以适应一线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以课程综合化为主要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引入该专业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现场应用的实用技术,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实训实习,重点围绕企业技术岗位的核心技能技术的特定要求设置课程,压缩和精简专业知识理论课时,大幅增加具有岗位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课时。同时把传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验证性实践实验课程,转换成为实际应用的技能技术操作训练课程。在压缩和精简公共基础课程课时的基础上,把课程内容调整为充分满足企业技术岗位员工特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的专项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要求从知识灌输转向指点启发,从技术讲解转向动手训练,从仿真学习转向实地操作,倡导和支持教师采用现场教学法,还工程技术原貌,回归工程现场技术应用。在教学手段上,引入具有实效的教学软件和企业应用的工程集成软件,同时配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材建设上,组织紫金矿业的客座教授以及我院的教师,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合作编写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将化工检验工职业资格内容与相关课程结合,整合成一门必修的课程,由紫金矿业和学院中有获得化学检验工考评员资格的人员作为考评员,进行考评工作,并将获该证书的实际情况折合成相应的成绩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在省级、院级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从2009-2010学年的院第五届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紫金模式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大赛中参加了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比赛、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比赛,在这两个大赛中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为“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锦上添花,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其他企业来关注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四、校企联合推动学风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又专(具备与某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又红(具备适应当代社会、企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高职人才既会“求职”、“有业”,又能“敬业”、“乐业”,更能“拼搏”“创业”,真正展现高职教育的勃勃生机,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劳动者的个性和谐发展。
成立紫金学社,促进企业与学院、企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适时、适量地了解紫金矿业的崛起、创业历程、现状及未来,了解紫金矿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加强学生与公司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使学生的思想、品行符合企业的要求,更快地融入企业。
五、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我院通过安排教师到紫金矿业等同行业企业中锻炼,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既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老师到行业企业挂职、跟班、参加培训,使教师得到锻炼。二是安排老师以脱产或者半脱产的形式,主持或参与行业企业的科研项目,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三是教师进行自主创业,在进行教学之余开展实践,以获得行业企业第一手资料,带回到教学中来。四是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企业举办的培训班,在获得教学技巧的同时,又掌握行业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聘请紫金矿业或同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利用这些专业人士的实践技能,开展实践技能课教学,确保实践技能课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满足紫金模式的“职业性”要求。
六、校企联合建立考核机制
1.教学管理上加强考核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由学院、企业共同实施,由各系负责考核学生理论教学部分,考试考核由学校负责,企业负责考核顶岗实践教学部分,并给出相应的定性与定量的考核结果;在教学设计、顶岗实践安排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经营运转活动尽量协调一致;在公司期间,以紫金矿业的管理为主,学校派出教师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解与指导,同时企业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承担指导任务。
2.引入优胜劣汰机制控制学生质量
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并不是就高枕无忧了,还有“验单”环节。紫金模式建立风险激励机制,让“订单班”的学生产生压力,形成动力。第一年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参加校内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比,如校级奖学金评比,校级、省级技能大赛等的竞赛。第二年开始在紫金矿业,同样可以参加学院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比,同时紫金矿业还增加了紫金矿业学生奖学金,按60%成绩+40%平时表现,参加企业活动再增加奖励分进行评定,此项奖学金按月评比发放。由于企业参与了日常教学活动,无论是技术人员授课,还是学生到企业实习,都会把严格的管理带给学校和学生。因此,学生在服从管理、遵守纪律、严格规范、严谨操作等方面,都会受到更多的约束、更多的体验、更多的历练。这对于学生树立勤学苦练的学风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努力,从而增强其在人生道路上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桂和荣,沈宏毅,李文权等.“订单式”职业教育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36.
[2]林福,章颖.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