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与医保怎样携手发力

2011-08-15沈松泉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5期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疗保障医药

沈松泉

(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 南京 210037)

医药与医保怎样携手发力

沈松泉

(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 南京 210037)

虽然医药行业和医疗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领域,但它们所承载的责任和任务、目的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即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两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完全可以通过联动,实现共同发展和利国利民之目的。

医药发展;医疗保险;相互关系;发展

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也自然会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产生影响。因此,把医药发展与医保制度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范畴,是二者内在本质联系的必然要求。

一、医药与医保的相互关系

(一)医药发展与医疗保险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虽然医药行业和医疗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领域,但它们所承载的责任和任务、目的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即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两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医药行业发展是为人民群众医治疾病提供更好的临床用药需求,医疗保险则是为人民群众看病治病提供基本保障,两者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

(二)医药发展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市场容量快速扩大,成为全球药品大市场;二是药品种类多,以满足各类疾病、特别是多发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治疗的需求;三是创新药物多,治疗效果好,但药品价格高。所有这些,将使得医疗费用成本不断增加,加大医疗保险基金需求的压力。

同时,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国家将加快研发创新抗肿瘤药、心脑血管药、糖尿病药、神经类药等,为保证创新药物临床应用的可及性,需要及时调整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治疗需求和医疗保障。

(三)医药发展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在推进全民医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保的背景下,将药品特别是创新药物纳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对于拓展药品的市场销售,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扩大创新药物的开发运用,促进医药企业及全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医药行业要及时吸取医疗保险管理及医疗卫生机构处方用药的资料分析,充分利用疾病谱的变化、药物经济学分析,以及药品疗效比较、给药不良反应等信息,不断调整新药研发专项,改善药物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升国家医药的创新水平,使中国医药“走出去”,面向全球药品市场。

二、医药行业是战略性行业,需要大力扶持

(一)医药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承载着特殊功能的战略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医药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重要产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战争、严重自然危害和重大流行性疫情等突发事件中突显其战略意义。如在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国家迅速调拨战略储备药,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抗震救灾;在非典流行时期,医药行业加班加点生产预防用药,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是要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病需要,生产的品种更齐全;二是药品研发生产要超前,要“药等病用”,而不能“病等药用”;三是药品生产供应要有足够的数量,但每个品种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多了也无用;四是药品生产要随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不断研发生产新的药品。同时,药品的特殊性还体现在:从药品生产的“产业链”看,药品处于“终点”,但在“供应链”上,药品又处于“起点”。药品在销售和使用中,由于医生决定着患者用什么药,而患者难有选择的权利,这种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使药品的销售并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因此,药品的生产、销售不能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医药企业的发展也难以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

(二)政府大力扶持医药发展是世界普遍一致的国家行为。世界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和经济背景不同,但政府对医药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已成为各国宏观调控医药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如,美国是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政府对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很少干涉,但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却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先后颁布了《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扩展法案》、《州政府生物技术议案》,并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研发创新、提供培训和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加速生物医药的发展。欧盟也加紧制定了《药品报告》、《促进欧洲药品市场创新与竞争报告》、《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欧盟医药工业政策实施大纲》等,欧洲投资银行(EIB)和欧洲投资基金(EIF)还给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出台了《日本高技术工业密集区开发促进法及其政令、施行令》,特别对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年息特别贷款,日本行政院还筹措了大量资金为药物开发建立临床试验中心。上述实例,足以说明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的重大支撑作用,具有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意义。鉴此,我国要以自己的民族医药为支柱,制定和完善医药行业发展规划,落实医药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时掌控好药品的战略储备,及时按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更新;当紧急需要时,按照政府的指令生产和调拨;同时确保战略储备和指令生产的药品优质高效和绝对安全。

(三)政府要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一是要在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时,更多地收录适应基本医疗需要的经典药品,特别是传统经典中成药及二次开发的药品,对于国家重点扶持创新研发的新药及国家一类新药原则上均应纳入药品目录。二要完善药品定价机制,由国家定价的药品应根据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医药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再投入、新药研发费用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因素合理确定。特别要为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保留必要的价格空间,按公平、质价相符的原则,缩小国产药与进口药的差价,防止医疗必需、但因价格过低而迫使有的药品停产脱销现象的发生。三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从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到生产、流通、使用一条龙同步推进,使药品供应成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配套支撑,由政府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品供应提供财力保障。此外,政府要在医药企业投资立项、专利审查、GMP认证、招标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

三、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

(一)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正当其时。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使全体公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体人民、平等、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而目前我国按不同人群建立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合作医疗的板块式医疗保险制度和不同的运行机制,已经影响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制度完善,也难以实现全体人民人人公平享有的目标。因此,加快研究完善覆盖全体人民、适合不同保障层次的公平的医疗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又很迫切。

(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具备建立覆盖全体人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条件。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建设背景相适应。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医疗保障制度间的一般规律分为:人均GDP在300~750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医疗保障人口覆盖面较小;人均GDP在750~2900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经济持续发展,个体劳动者(含农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医疗保障人口覆盖面迅速扩大;人均GDP在2900~9000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和农业劳动力比例迅速下降,各种人群(含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已建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人口覆盖面逐步扩大到全国所有家庭。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达3800美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也就是说,已经达到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全国所有人口的基础条件。此外,现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顶层设计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有十多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而宝贵的经验;三是有全国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和体系。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覆盖全体人民又适合不同人群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需要而且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应当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制度设计中应当考虑一些阶段性的社会因素。如我国虽然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但二元经济结构还比较突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人民文化心理的差异等。因此,制度结构应当坚持“统一而有区别”的原则,即区别“基本”与“非基本”两类性质的保障服务,“基本”的部分应当由政府承担和负责,“非基本”的部分则应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也就是说,基本保障的医疗保险应全国统一,体现人人享有、平等享有、公平享有,费用可由国家通过税收的途径解决。“非基本”即提高保险水平的部分,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保障能力确定,其费用由单位(或政府补助)和个人共同负担,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筹措,保障水平与缴费标准相对应。

四、药品生产流通、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应“三改并举”

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三项既独立又关联的改革。尽管这“三项改革”的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目标,这就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三项改革从不同角度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即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是要建立有序的医药市场运行机制,保障药品供应;医保制度改革是要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努力提供优质廉价医疗服务。三项改革必须同步推进,坚持“三改并举”的原则。如,目前全国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农村药品供应网点55.4万个。此外,全国有药店(包括连销门店和单位零售店)39.42万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配送,这可以说是改革的一大进展。但是,遍布全国城乡的庞大的医药供销网络,在药品市场流通过程中必会产生一定的管理和营运成本,需要落实谁来承担,然而至今这项费用尚未能真正落实。因此,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甚为艰难。可见,三项改革必须同步推进,坚持“三改并举”,否则就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实践还提示我们,政府简单的行政干预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同样,市场也不是万能的,需要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加强市场监督,从而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1]张晓,褚淑贞,沈松泉.江苏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R],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2009(7).

[2]沈松泉.医疗保险理论与探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How c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Medical Insurance Join Hands to Development

Songquan Shen(Jiangsu Provincial Pharmacy Association, Nanjing, 210037)

Although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medical insurance are totally two different domains of science, they do share the same responsibility, mission, objective and direction, and ar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in securing the health and life safety of the folks.They are a unity, inseparable and interactive, and can defi nitely realiz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benefi ts through linkag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medical insurance,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1)05-48-3

10.369/j.issn.1674-3830.2011.05.15

2011-3-9

沈松泉,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医药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医药行业医疗保障医药
医疗保障
浅谈医药行业管道布置和设计
传统医药类非遗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
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揭晓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