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通过镇村一体定点助推社区医疗

2011-08-15珠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5期
关键词:镇村珠海市卫生院

珠海市通过镇村一体定点助推社区医疗

已经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广东省珠海市,在实施门诊统筹中,通过镇村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定点方式,实现了门诊人次和门诊收入双增效应,促进了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共同发展。

珠海市门诊统筹采取“定点到社区”的就医管理措施,即参保人按个人意愿,在本市门诊统筹社区定点医疗机构选择一家作为其门诊就医机构,一定一年。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偏低,实行村级定点难以为农民所接受。而根据国家医改规划,又必须扶持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在医保定点上,不能把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排除在外。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珠海市决策部门顺势而为,利用现有的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允许参保人在一体化内多点就医:参保人只要与一家镇卫生院签订门诊统筹定点协议,就可自由选择在该卫生院及其下辖的任何一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这种镇村一体定点办法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就近就医,又兼顾了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以占全市农村人口80%的斗门区为例,参保人数为36.97万人,门诊统筹签约人数达25.13万人,签约率为68%,享受门诊统筹待遇的达59.11万人次,就诊率达235%。全区5个镇的卫生院,下辖88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门诊人次数为445655人次,门诊费用为229万元;2010年门诊达777124人次,比2008年增长74.38%,门诊费用达379万元,比2008年增长65.69%。其中,到村级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数占一定比例。门诊统筹还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带来连锁效应。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每月住院人数由门诊统筹实施前的不到10人,增加到目前每月300人,促进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门诊统筹还促进了城乡居民一体化医保制度的发展。实行门诊统筹制度之前,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职工医保、外来工大病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组成。尽管这些制度已覆盖到了全体居民,但保障项目主要限于保大病,许多参保人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普通门诊负担无法得到解决,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保障待遇差别较为明显。门诊统筹对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实行统一制度、统一资金,统一管理、统一待遇,第一次不分城乡、不分是否从业,把全市常住人口统一在一种医疗保险制度之下,建成了“四支柱一平台”的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全体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样获得便捷的普通门诊待遇。2008年底,斗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9.61万人;2010年底,两个险种的参保人数达到41.19万人,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1.58万人,增幅为39.11%。

(珠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猜你喜欢

镇村珠海市卫生院
镇村两级扶贫资金管理与核算问题及相关措施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黄昏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