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增强服务意识浅谈

2011-08-15王志起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秦皇岛日报全市

□王志起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增强服务意识浅谈

□王志起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有方式,经济新闻宣传也是特殊生产力。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全球、不断蔓延和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时让政府、百姓与企业感受着“寒意”之重、“寒冬”之长。即使进入后危机时代,一些行业和部门仍然深受其害。作为主流媒体的党委机关报,危机背景下该如何作为,体现着这张报纸的公信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秦皇岛日报》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引导,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全市上下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直面难点 提供服务

秦皇岛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对外开放度相对较高,2008年是48.1%,高于山东省29.5个百分点,位居山东省第一;民营经济比重较大,2008年61.1%,高于山东省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高,2008年为48.2%,高于山东省15个百分点。因此,金融危机来了,受冲击也很严重。

2008年10月份公布的数据就显示,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前期高速增长、后期逐步回落的态势,特别是进入9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由8月份的排名山东省第一下降到9月份的山东省排名第九。全市入统的32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速当月出现负增长。6个行业累计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面扩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全市有6个行业整体亏损,亏损企业达到222家,亏损面40.1%。

困境凸显,但形势不明,各方都在观察。加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刚刚起步,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地方媒体都在转发新华社的稿件,有的还在抱着谨慎乐观的思维。面对迷局,《秦皇岛日报》没有等待,而是迅速组织记者深入到企业一线,要求了解企业困难的同时,更要关注总结提炼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达到既提振信心,又能给人以借鉴与启示的宣传引导效果。

与此同时,《秦皇岛日报》在关注企业主体的同时,更关注着另外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影响的是企业,带来的就业问题却是全社会最关心的。下岗失业人员何时能重新上岗,返乡农民工春节过后还能不能走得出去,本来就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又在何方?记者没有停顿,更没有冷落,春节过后一上班,立即深入采访,推出一组带有调查性质的系列报道“路在脚下,就业问题采访札记”。

2010年至今,《秦皇岛日报》又先后重点策划了“走园区看发展”、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企业对标行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调研等系列报道,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了秦皇岛市在努力打造项目建设承载平台方面的成功探索及取得的可喜成绩。

深入剖析 解疑释惑

为读者服务,需要的不仅仅是摆事实,更需要讲道理。《秦皇岛日报》深入策划系列报道的同时,也加大了言论、述评的采写,以期待给读者更多理性的剖析和引导。

悠悠万事,发展为大。2008年10月28日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明确提出,要把“保增长”作为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后,报纸立即配发了《攻坚克难,确保增长》的评论员文章。紧接着,《秦皇岛日报》迅速组织了一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系列言论,从《更加坚定发展信心》、《注重持续改善民生》、《农村市场大有可为》,到《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系列言论结合全市工作重点、难点、热点,摆事实、讲道理、树旗帜、强引导,营造了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浓厚氛围。

2007年年底开始,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按照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新秦皇岛这一目标,统筹安排,明确责任,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迎办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明显减弱。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干部对这项工作所具有的深远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秦皇岛日报》及时抓住这一重点和难点工作,在头版头条及时推出评论员文章《抓住机遇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深入阐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理念和举措,不仅和中央的“保增长”战略部署高度契合,而且非常适合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定地推进这项工作,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当前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破题点。除此之外,《秦皇岛日报》通过深入解读的方式,大版面、密集式推出投资近千亿元的“八项工程”报道,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企业在危机面前受冲击最为严重,因此,《秦皇岛日报》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了这个群体。在推出“科学发展、攻坚克难36计”系列文章时,记者在每篇文章后都结合采访见闻和感受,写出了近百字的“记者感言”,感言虽短,但切中要害,寥寥几笔,写出了企业的精气神,发人深思,深受企业及读者欢迎。在市政府出台《关于当前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后,报纸及时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刊发了记者述评《凝聚力量与民营中小企业共克时坚》;当银企对接、配套对接呼声日渐强烈时,记者也通过言论和述评进行及时引导,推进了相关工作的顺利进展。

多种方式 营造氛围

“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重要”,温家宝总理这句被广泛引用的话,也正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当坚持的新闻宣传报道原则。在2010年上半年到今年的金融危机报道中,《秦皇岛日报》运用多种体裁、组合多种形式、调配多个版面,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正面的引导、务实的行动,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市场重拾信心。

从危机刚刚露出头角时,《秦皇岛日报》即结合当时正在全市开展的“树立新形象、创造新业绩、促进新发展”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对危机影响的关注,引导各级各部门加强对企业和百姓困难的服务。当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后,及时在一版开辟专栏“结合实际对接,争分夺秒落实”。在头版始终开辟“坚定信心保增长”专栏,动态报道各级各部门及各行各界在保增长上的具体举措和成效,至今已发稿500余篇。每年“两会”期间,安排记者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题也大都是围绕经济的。

虽然保增长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不可能是全部任务。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相继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多项活动,主题突出,形势多样,要求媒体重点发、天天有。《秦皇岛日报》并没有把这些工作看成是对经济报道的干扰和冲击,而是看作是契机和载体,每次活动不仅大张旗鼓地报道,而且紧紧结合当前及今后时期工作的实际进行引导。如2010年4月份,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共同带领248人的考察队伍,高规格、大规模的外出学习观摩,而且把工作会开到考察地,这在秦皇岛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打开思想阀门,借鉴先进经验,增加发展压力,振奋精神状态,树立跨越之志,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的大突破。为此,《秦皇岛日报》不仅报道活动,还刊发言论《打开总阀门,实现大突破》。随后还组织记者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采访,在头版刊发了系列“透过项目看精神——来自项目建设一线的报道”,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实反映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是如何奋力拼搏做出贡献的。

组合拳最有力。除了头版,《秦皇岛日报》还充分利用专刊、周刊能大篇幅深入报道的优势,在理论实践版、新闻视野版、新周刊等版面,全方位、多角度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行了报道。

(本栏编辑:渔灏)

猜你喜欢

秦皇岛日报全市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