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数据失实问题探讨

2011-08-15侯金明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机务段

中国军转民 2011年3期
关键词:层层政绩领导

文/侯金明 (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机务段)

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有关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的数据,是权威的,也应是准确的,因为它是政府赖以确定政策方针,调动自然和社会资源,拟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调剂安排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如果统计数字不准确,不真实,那么,它的消极、负面影响极其重大。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防止统计部门的数据失实,值得认真探讨。

一.关于部分数字失真问题。

从外部原因说,有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不正的问题;有体制转换时期,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量化考核”或目标责任管理制而导致行政干预强化,出现“考核什么数字,什么数字不实”的问题;有某些企业造假帐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帅事务所诚信度不高等问题。从统计系统内部原因说,有统计执法力度虽比过去有所加强但仍然不够的问题;有统计人员对弄虚作假行为不敢顶,顶不住的问题;有调查方法改革滞后以及对数字评估、调整方法如何不断提高科学水平等问题;还有统计人员对新情况下尊重利保护统计客体利益的意义理解不够,尚未找到为统计客体保守秘密、减轻负担同满足公共信息需求之间均衡点的问题。在以卜诸多原因巾,社会风气不正与层层量化考核干部两个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荣辱升降系于一数”、“数字出官,官出数字”问题居于突出地位。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抓反对弄虚作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向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遣稽杏员;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大力整顿会计师事务所;在县、乡、村推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等等。这表明提高统计数字真实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切实地有针对性地加强统计改革措施,逐步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完全可能的。

在目前普遍施行对各级领导十部量化考核政绩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考核什么数字、什么数字不实”,是一个难题。许多地方努力探索,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其中有些地方(如山东省莱州市)创造了较好的经验,可资借鉴。其主要经验,一是领导决心大,坚决求实,不怕因此降低自己领导地区的政绩数字。

近20多年来实行的对各级领导政绩的量化考核制或目标责任管理制;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正负面作用及其前景如何?这是一个需要以科学态度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一方面取消了过去层层下达计划指标、年终按计划指标层层考核的制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尚未完全确立,宏观调控未能更多地集中于中央,仍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层层负责管理经济,因而仍然要对地方政府层层实行量化考核。正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这种特殊的考核和管理制度。

统计数字当然是观察全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但把它同各级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涉及“乌纱帽”)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办法。这是因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反映这种情况的数字,其形成的原因除了当地领导水平之外,还有种种复杂的客观原因和历史原因;一时的绩效与长远的绩效之间、局部绩效与全局绩效之间往往存在着种种矛盾;有些情况容易量化,有些情况(如精神文明的变化,环境损失的变化)不易量化;等等。我们要放开眼界看一看,为什么不论在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不论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达的条件卜,都不采用这种办法呢?这需要深入地加以思考。

目前实行的量化考核政绩或目标责任管理制,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其一,“荣辱升降,系于一数”,从而强化了行政对统计数字的干预作用,成为“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目标责任管理制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产生“层层加码”的现象。假如中央提出当年GDP增长7%,若干省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就加上“保险系数”,订为8%;而地(市).县(市)也以同样的原因订为9%。10%。到年终时,就以此为标准层层考核政绩。为了保住“乌纱帽”,若干地方就以目标代实绩,夸大成绩数字。有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话:“下达指标,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上报数字,层层搀水,水到渠成。”从实际情况看,上边也知道许多地方报来的数字有不同程度的虚夸(也有如实报告的),于是又层层“挤水分”,这对于使宏观数字接近真实是必要的,但如何使挤“水份”的方法科学化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二,即使没有上述的数字虚夸现象,这种量化考核政绩的办法,也很容易助长行政下作中的形式主义,鼓励追求眼前的、合乎局部利益的绩效,不利于引导各级领导长远着眼,全局着眼从事建设。据报导:不少地方领导干部营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成风,甚至举债兴办未经充分论证的项目,追求一时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国仅乡镇一级债务已达二千亿元之多(平均每个乡镇负债四百多万元),其结果是“一届的政绩,几届的包袱。”

2002年中央发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择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指出:对于领导干部要从思想素质、工作作风、政绩和群众公认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其小政绩是重点,并指出;“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既要看当前工作成绩,又要看在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中的成果;既要看上作成绩的大小,又要看取得这些工作成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既要看日常工作成效,又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成效;既要看物质文明的成效,又要看精神文明的成效。”(《人民日报》2002年7月23日)达到上述要求,首先是各级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的职责,同时,统计部门也负有重要责任。对统计部门来说,一是要千方白计地核实数字,挤掉“水分”,就如前述的经验那样;二是不把统计数字对考核政绩的作用绝对化,因为有些情况是难以用统计数字反映的,如长远性工作成果,取得政绩的环境和条件、精神文明等(当然,有些指标可以灵活运用,如负债的乡镇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把“还债数量”也作为考核政绩指标之一)。在将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一步深入的条件下,在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进一步集中于中央的条件下,可以研究采用更好的考核和管理办法,取消或淡化现行的用统计指标量化考核政绩和目标责任管理制。

二.关于统计调查方法改革问题。

这是提高统计数字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整个统计改革的一个重点。近年来统计主管部门提出了调查方法要由过去以全面定期报表为主转变为以抽样调查为主,多种方法并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何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各级政府都负责管理经济、都需要掌握本地区详细经济数据的体制下,抽样调查实际上难以像预想的那样广泛推行;已经推行了抽样调查的,有些全面定期报表仍难以取消;再加上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安排频率偏高等原因,形成各种调查方法的“叠加”。这种“叠加”加上新旧统计指标的“叠加”,形成基层负担过重,使许多基层统计人员疲于奔命,反过来又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

从实际情况看,抽样调查如何(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多层次、多目标的信息需求?各种调查方法如何配置和协调?必要的全面定期报表如何精简?数字质量评估如何科学化、规范化?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统计工作者必须攻克的难点。河南省在抽样调查中,创造了综合运用分层抽样、二重抽样、目录抽样等多种抽样技术方法,完成了A、B、C三级一套样本的设计,以三级样本分别推算出相应总体数量目标。这是满足多层次需要的一种好办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创新(请参看王光鹏等著《满足多层次需要的抽样调查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出版)广东省引进美国多目标复合抽样技术(MPPS),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在满足多主题、多级使用的需要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对这样一些新的经验应当加以总结和完善,并继续创造新的经验,以求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统计调查方法的新体系。

猜你喜欢

层层政绩领导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正确对待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