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及特征研究

2011-08-15张植卿张秀丽吕春燕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师生

张植卿,张秀丽,吕春燕

(黄河科技大学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

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及特征研究

张植卿,张秀丽,吕春燕

(黄河科技大学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

民办高校是教育领域崛起的一个新群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而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和特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放矢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关系到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定位;特征

民办高校是教育领域崛起的一个新群体。目前,全国已有民办高校1500多所,招生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既有公办高校的一般特点,又存在诸多独特性。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师生关系,既有一般高校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和特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放矢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关系到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位

1.平等主体的定位。在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是不同的。第一,要分析师生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目前民办高校师生关系中,教师多以主体地位的身份出现,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有些教师片面强调管理规定的硬性,而忽略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尊重人和爱护人的人文关怀。在教育模式上也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受动性和依附性,忽视个体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联系学生实际不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致使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疏远了大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第二,要指出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要求突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树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崭新理念。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受到感染并乐在其中的师生关系。第三,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关系中的不同定位。在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定位变为主导定位,教师和学生各自以不同的角色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彼此信任的定位。民办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和信任都处于重要的定位。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对待学生,无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表现如何,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在现代高校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照搬教师的思维。信任既是接近学生的最佳途径,又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方法。因为信任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勇气,体会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老师的信任将会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信。

3.相互理解的定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只有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冲突,才有可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其中,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转换角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就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关系就不会紧张。

4.以人为本的定位。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自觉地帮助学生,服务于学生。教师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务。

二、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办高校教师要面对和处理好三种关系。从民办高校教师群体所处的特殊的环境来看,他们需要面对和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要面对和处理好学校的“主人翁”和“打工者”之间的关系。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之一,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这已经是共识。但事实上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实行聘任制,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师铁饭碗的观念,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打工者。聘任制所伴随的职业的不安定感始终左右着他们,使教师难以获得专注于教育科研所需的安全感。这一现实使民办高校教师必须善于处理好学校的“主人翁”和“打工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要面对和处理好教育的“权威者”和“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师道尊严,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的权威,学生是受教者的观念早已是我们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民办高校学生的学费是学校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以市场经济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消费者,老师却成为服务者。而且在信息时代,教学并非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自然受到影响。这样,民办高校教师要处理好教育的“权威者”和“服务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要面对和处理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权益被弱化”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必要环节。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最崇高的职业,是教师自身对职业的理解,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但在社会现实中,民办高校教师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民办教师的福利和待遇往往没有被纳入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预算,既没有享有公立学校老师的一切物质福利待遇,正常的教师权益也往往被忽视,甚至连教师的身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定。

2.民办高校师生间倡导民主自由的需要更为强烈。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平等相待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前提。平等意味着在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一视同仁,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就应该追求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是和谐的基础。师生只有平等,才能更好地进行对话。师生双方基于人格平等对话中,整个精神世界的碰撞和交流,达到精神领域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有师长的“传道授业”的“教”,更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学”,这实际上是一种在教育规律支配下的“双主体”教育活动。教师将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并促使学生增长知识才干之任务与教会学生学习。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既追求平等对话,更讲究民主自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价值追求。在现实中,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也就常常表现为一种民主自由关系。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这种民主自由关系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具体而言,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不同的观点、思想、认识大度包容,要敢于认识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学生请教,敢于承认错误;学生朝气蓬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怀疑和批判,具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民主作风。同时,这种在和谐理念下的教学民主,既能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悦的教与学的氛围,又能促进一种双向或多向交流的人际合作关系建立,从而建构起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3.民办高校师生的互动合作显得尤为突出。师生互动合作是指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以平等、民主为基础,均以主体身份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双向交互活动,通过对话、理解与合作,是进行有效交往的一种相处方式。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要求突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构建一种师生间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一种新型关系。

4.民办高校师生共同创新的要求急需重视。创新是人们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破旧立新,寻求新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民办高校不仅是知识传递与传播的场所,而且是知识创造与创新的基地。与之相适应,教师既要教授学生以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创新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在教师的督促与引导下,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形成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专业理论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多向思维能力和富有自我个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师生通过共同合作,达到创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并将创新知识与创新人才统一起来。这一过程也是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1.确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念。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师生关系反映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特性和时代特点,对综合性大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起的作用日趋明显。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是师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既能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又能使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得以畅通实现,对教育的良性循环和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要的对策是通过学习教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确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理念,并自觉地把这种理念变为实际行动,共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出贡献。

2.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片面强调师道尊严。由于知识更新慢,教学方式一直是师授生传,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因此,师生之间追求的是“师道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永恒的中心。现在,传统的师生观早已被抛弃,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却仍以文化心理的形式存在着。现实的师生关系仍存在着事实上“不民主、不平等”的情况。如一些教师对学生说话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被看成教育对象、管理对象等。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自觉地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反思,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此,作为教师,第一,要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第二,要尊重、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利益,教师才会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三,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成长的服务。

3.从增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入手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现代大学的任务不是集合教师教书或教课,而是教人。教人要以人为本,着眼点在人的思想、情感、认知、课堂的延伸和扩大。所以教人者,更要先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处处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化教育学生。老师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行、为人处事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想把阳光散布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日常的教育管理要树立教师的形象,需从细节做起,把自己溶入到学生群体当中。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通过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来温暖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师,会对学生有一种精神上的辐射,也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师生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确保教学质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是民办高校基本的日常活动,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缺乏教学责任心,重科研轻教学,把教学当作副业;如果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法,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运用,那么,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对教师自然就会不满意,师生关系也难以和谐。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素质,确保教学效果。

5.努力创建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想心理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良好的思想心理环境。第一,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都是不稳定的,有害于教育的。平等不仅是指师生权力上的平等,更是师生人性上、人格上的平等。民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的具体体现,没有民主就谈不上平等;没有平等,民主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善于表达,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和谐愉悦的感情体现。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必定会带来神奇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工作中,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谈心、交流,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师生情感。第三,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时代的发展赋予教学相长这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思想以新的内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在这一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现实,重审师生关系,培养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共同营造师生关系和谐的环境。

[1]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杨国营]

G456

A

1671-6701(2011)01-0077-04

2010-12-01

张植卿(1948-),男,山东威海人,本科,黄河科技大学社科部教授;张秀丽(197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黄河科技大学社科部讲师;吕春燕(1974-),女,河南南阳人,硕士,黄河科技大学社科部讲师。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