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2011-08-15曾义民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汉伊宁市双语

曾义民

(中共伊宁市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曾义民

(中共伊宁市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民汉合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部分汉族学生家长和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民族教师担心合校后因不能胜任专业学科教学工作而待岗的问题。正确处理民汉合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杂音和噪音。高度重视部分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家长担心交不起费用而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民汉合校的实践和对策: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统一思想,安排部署。健全学校班子配齐配强队伍。加大投入确保硬件达标。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修订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和各项评估标准。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

民汉合校教育 思考 对策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伊宁市结合“双语”教学发展情况,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民汉合校进度,特制定《伊宁市民汉合校实施方案》,并从2010年3月起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

一、民汉合校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1.实施民汉合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族师生大团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从伊宁市“2·5”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来看,参与非法游行甚至分裂破坏活动的人群中,有一些在校学生或离校不久的青年。“7·5”事件前后,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和青年轻信“三股势力”网上造谣、发帖、加评语,帮助敌人散布谣言甚至发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在“大声讨、大揭批”宣讲活动中,我市极少数学生对讲解内容了解不深入不以为然。这些充分说明学校教育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还很不扎实。实施民汉合校特别是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后,各族师生共同生活学习,有利于加深民族感情,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生活化、常规化,让“三股势力”无机可乘。从某种意义说,民汉合校已不再是单纯掌握语言工具的问题,而是事关伊宁市改革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

2.推广民汉合校是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语言的交流不可或缺,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国语言,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假如少数民族不懂汉语,不要说掌握尖端技术,就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都要译制后晚看两个半小时。何况现在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得到得越早越快,经济发展就越好越快,否则发展就越滞后,经济就越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伊宁市实施民汉合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少数民族掌握国家统用语言文字,是为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养,实现伊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伊宁市与全疆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3.民汉合校教育是一项为少数民族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民心民生工程。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少数民族青年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求学求职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关系到每个少数民族家庭、每个少数民族青年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意义重大。”

伊宁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人才特别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双语”人才需求日益强烈,但因语言障碍制约了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导致我市有一大批大学生因不懂汉语而闲置在家不能顺利就业。实施民汉合校后,少数民族学生突破了语言障碍,就今后就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一批批优秀、高层次、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及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者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教育。这些充分说明,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作为一项民心民生工程,可以培养更多精通“双语”有更广阔视野的人才,不仅促进少数民族群众顺利就业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4.实施民汉合校是缩小民汉学校差异,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满足各族群众的客观现实需要。民语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汉语学校较为薄弱,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普遍存在班额较小的问题。近几年我市民语学生选择直接进入汉语学校就读的人数逐年增加,造成民语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教师严重超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日益突出,从而造成部分民语学校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随着“双语”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家长直接选择进入汉语学校就读,致使汉语学校人数逐年增加。据测算,全市汉语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平均达到40%,个别学校已高达80%以上。因此,推进民汉合校可以缓解汉语学校校舍紧张、班额过大现象,也可以有效解决部分民语学校班额过小、校舍闲置等问题,达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的目的,进而为缩小民汉学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民汉合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部分汉族学生家长和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宣传不到位及个别学校对学生家长、教师思想动员方法简单方式不当等,造成极少数汉族学生家长、教师内心有一定疑虑,担心民汉合校后教学质量下滑、教学设施不如原来的学校。对此,市委、政府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市委、政府领导亲自带学校领导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各学校教师对调整出的学生逐个进行家访,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市教育局认真分析研究各学校合校后在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中采取的各项有效措施后,明确表态汉语教学质量不降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彻底消除了部分家长因担心教育教学质量下滑而产生的疑虑情绪。

2.认真对待部分民族教师担心合校后因不能胜任专业学科教学工作而待岗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伊宁市出台《民汉合校后未上岗教师管理办法》,对未上岗教师进行全员强化培训,培训后经考核达到规定标准的重新竞聘上岗。对部分未上岗教师,可根据教师本人意愿转岗,教师身份待遇不变。50岁以上的男教师、45岁以上的女教师,可依据本人意愿病退或退休。

3.正确处理民汉合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杂音和噪音。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破坏民族团结,反对政府造福各族人民的善举。在民汉合校中有极少数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狭隘的民族意识,煽动挑唆不明真相的群众和涉世不深的学生,妄想阻挠民汉合校工作进程。对此,市委、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民汉合校的重大意义,使各族群众真正认识到极少数人的险恶用心和丑恶嘴脸,一致表示坚决不上敌人的当。

4.高度重视部分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家长担心交不起费用而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为此,市委、政府出台《伊宁市中小学贫困学生管理办法》,决定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全免或减免相关费用,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捐助,绝不能出现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从而彻底解除贫困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从根本上克服了上不起学和上学难的问题。

三、民汉合校的实践和对策

1.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市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伊宁市民汉合校实施方案》。按照“统一部署、分区规划、就近合并、分步进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已有24所民汉合校的基础上,2010年3月完成首批18所试点学校合并,具备混合编班条件的学校实行混合编班,9月全面完成剩余42所学校合并,从一年级开始实行混合编班。学校管理严格按照“五个统一”原则,即:领导班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班级管理统一、教科研统一。

2.统一思想,安排部署。市委、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实施办法、步骤及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并召开民汉合校动员大会。市教育局制定了《伊宁市民汉合校实施细则》,多次召开试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思想动员会。各试点学校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宣传动员会议,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市委、政府保持一致。

3.健全学校班子,配齐配强学校管理队伍。2009年12月-2010年1月,教育局协助市委组织部完成了学校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考察工作,拟定《伊宁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暂行规定》。同时,教育局负责指导各学校完成了中层领导组建、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聘任工作,为新学期的开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4.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硬件达标。合校前,民汉学校在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合校后部分学校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和仪器短缺。市委、政府投入200万元,补充民汉合校后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使各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同一水平。

5.及时发现新情况调整解决新问题。市委、政府多次组织专项会议,针对民汉合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突出矛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对个别学校出现的教师、家长不配合、不理解问题,市委、政府领导亲自到学校与家长、教师座谈,认真分析对比,使广大学生家长对民汉合校工作有了新认识,对民汉合校工作给予肯定并大力支持。同时,教育局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对我市民汉合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了民汉合校工作有序推进。

6.不断修订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和各项评估标准。为进一步提高合校后的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先后修订完善 《伊宁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办法》、《伊宁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及评估细则》、《伊宁市“双语”教学评估办法及细则》、《伊宁市教育系统中小学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分裂教育工作评估细则》,确保民汉合校后教育教学质量不下滑,管理水平不降低。

7.加强督查,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市教育局制定领导包校制度并召开了辖区相关部门民汉合校协调会议,由教育局领导带队,抽调50余名机关干部下学校对教师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督查。同时要求各街道包校干部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及时了解辖区居民思想动态,与下校督察人员和校领导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控家长、学生动态信息。

8.坚持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并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为此我市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和学习环境,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创新“双语”教育模式。同时加大对“双语”师资力量的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少数民族教师去内地参观学习和培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素养,从而提高“双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伊宁市推广民汉合校、加强“双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伟大事业。自民汉合校开始以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日趋规范,广大家长的顾虑逐步消除,试点学校的顺利合并为全市其他学校的合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市的民汉合校工作一定会顺利开展,科学、均衡发展教育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竹效民]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1.01.060

G527

A

1674-6287(2011)01-0060-03

2010-11-03

曾义民 (1971~),男,汉族,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新疆伊宁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民汉伊宁市双语
新疆民汉合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
新疆高校“民汉合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以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伊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
对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民汉合校后工作开展的思考与实践